基于空间分析技术,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环境经济学方法考察城市居住空间生态质量,描述居民生活环境现状,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依据。以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深圳市为例进行探讨,挖掘城市生态系统变化的根源所在并提出解决对策。研究结果发现:深圳市呈现出以福田为中心向两侧居住空间生态质量逐渐降低、东部优于西部、北部稍劣于南部的空间格局,这种格局是由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演进共同驱动形成的。因此,增加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用地规划与调整工业结构以消除污染,是改善城市居住空间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政策方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2280-2844
以深圳市统计年鉴、人口分布、城市建筑以及环境保护等资料为数据源,应用系统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子系统构建生态城市评估模型,对深圳2004-2007年城市生态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并与...
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轨迹分析法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以深圳市域的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体景观破碎化动态及其生态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水体景观破碎化过程显著,以水体萎缩为主要特征.在20...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和保障.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地表各种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其原理和规律为在实践中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框架.以深...
以快速城市化典型地区——深圳市为例,结合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数量控制和空间控制两类生态政策的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用地扩张,城市生境...
弄清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退降过程的机制,可以为相关景观动态模型建设和调控策略选择创造有利条件.借助于自组织临界性理论和方法,在基于多时段遥感影像数据的景观分类和生态质量制图结果支持下,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以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为基本信息源,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障碍影响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计算方法,对深圳市的景观连接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内在驱动机制,探讨连接度评价方法的使用效...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城镇建设不断加快,城市用地迅速扩张.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该与区域自然基础和生态环境格局相匹配,科学判别和保护城市空间增长的生态底线,引导城市空间...
应用系统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深圳和广州的土地利用效益.结果表明,从1996~2003年,深圳市土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都呈现增加的趋势...
为探讨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深圳市经济环境系统在1992-2007年期间的物质输入与物质输出的规模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将物质强度与物质效率与其他区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
在纳入污染生态足迹因子,优化交通生态足迹模型后,按照不同交通方式与能源消耗类型评估2006年深圳市交通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化石燃料消耗及其产生的大气污染是深圳市目前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汽油轿...
以新疆为例,首先运用熵值法对1978—2009年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
以城中村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深圳为研究对象,分析原特区91个城中村占地规模、建设总量、开发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其空间形态演化模式和形成原因.发现城中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空间形态演化一般规律,但受历史...
土地供应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充足而稳定的土地供应是城市发展的必要保障,而其定位的合理也是提升城市健康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当前土地供应科学性不足、缺乏时序性及与相关部门工作无法衔接等问题,...
中国城市内部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北京市和深圳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数据,对城市就业居住空间分布与特征以及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匹配)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
以深圳市统计年鉴、人口分布、城市建筑以及环境保护等资料为数据源,应用系统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子系统构建生态城市评估模型,对深圳2004-2007年城市生态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并与...
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轨迹分析法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以深圳市域的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体景观破碎化动态及其生态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水体景观破碎化过程显著,以水体萎缩为主要特征.在20...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和保障.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地表各种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其原理和规律为在实践中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框架.以深...
以快速城市化典型地区——深圳市为例,结合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数量控制和空间控制两类生态政策的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用地扩张,城市生境...
弄清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退降过程的机制,可以为相关景观动态模型建设和调控策略选择创造有利条件.借助于自组织临界性理论和方法,在基于多时段遥感影像数据的景观分类和生态质量制图结果支持下,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以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为基本信息源,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障碍影响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计算方法,对深圳市的景观连接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内在驱动机制,探讨连接度评价方法的使用效...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城镇建设不断加快,城市用地迅速扩张.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该与区域自然基础和生态环境格局相匹配,科学判别和保护城市空间增长的生态底线,引导城市空间...
应用系统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深圳和广州的土地利用效益.结果表明,从1996~2003年,深圳市土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都呈现增加的趋势...
为探讨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深圳市经济环境系统在1992-2007年期间的物质输入与物质输出的规模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将物质强度与物质效率与其他区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
在纳入污染生态足迹因子,优化交通生态足迹模型后,按照不同交通方式与能源消耗类型评估2006年深圳市交通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化石燃料消耗及其产生的大气污染是深圳市目前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汽油轿...
以新疆为例,首先运用熵值法对1978—2009年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
以城中村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深圳为研究对象,分析原特区91个城中村占地规模、建设总量、开发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其空间形态演化模式和形成原因.发现城中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空间形态演化一般规律,但受历史...
土地供应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充足而稳定的土地供应是城市发展的必要保障,而其定位的合理也是提升城市健康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当前土地供应科学性不足、缺乏时序性及与相关部门工作无法衔接等问题,...
中国城市内部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北京市和深圳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数据,对城市就业居住空间分布与特征以及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匹配)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
以深圳市统计年鉴、人口分布、城市建筑以及环境保护等资料为数据源,应用系统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子系统构建生态城市评估模型,对深圳2004-2007年城市生态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并与...
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轨迹分析法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以深圳市域的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体景观破碎化动态及其生态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水体景观破碎化过程显著,以水体萎缩为主要特征.在20...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