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大型居住区是我国郊区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居住形态,为缓解城市内部人口和功能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由于过快开发、缺乏规划等原因出现的问题众多。以北京典型郊区居住区回龙观为例,从迁居行为角度探讨大型居住区的社会空间形成,以折射我国郊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郊区大型居住区的形成是政府、单位、开发商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转型期影响居民迁居的主要推力和限制因素是家庭纽带、政府政策与经济能力;快速郊区化过程中建立的这类社区内部居民成分复杂、流动性强、社区意识较为薄弱,居民生活与城市中心及近郊内沿的联系紧密,地区吸引力有待增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577-8
我国建国以来进行社会主义城乡空间实践形成的遗产对于我国当代文化认同的构建极为重要,但其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知.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辨析了城乡遗产价值的形成积累与城乡景观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产保护与城镇...
城市的空间发展与经济重构有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直接动力.本研究分析了随就业结构变动,北京都市区不同部门就业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结构变动显示出北...
我国当前的转型期既是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行动者及社会关系动态调整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城市空间上的投影即为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过程.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引,探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由政府、企业...
利用千份问卷调查资料,研究居住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居民的迁居行为、第二住宅与季节性郊区化,以及包括通勤、出行和购物等在内的相关空间行为.研究表明,北京本地城市化和近郊化的特征明显,单位福利分房和原居住...
文章针对中国大城市周边涌现的巨型居住社区现象,基于居民日常活动和出行调研数据,利用GIS软件时巨型社区居民出行的时空路径和活动分布进行刻画,总结出郊区巨型社区居民的工作、购物、休闲活动空间特征和整体活...
利用2000年的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和1982年的第3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技术研究了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的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对比1982年的情况,2000年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的...
以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选择1991~2008年的数据对长株潭城市群8个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变差指数和协调指数进行了分析测算,定量阐释了长株潭城市群人居环境发展的时空演变趋势和内部协调程度。分析...
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直接反映其对城市空间的利用状况及生活质量,从而得到地理学、规划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关注。中国城市在市场化转型、快速城市化等背景下,社会阶层分化与居住空间分异日益明显,城市社区无论在社会构...
个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反映了其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是衡量社会服务、公共资源配置的新维度.基于个体行为分析郊区就业者日常生活时空间特征,有利于透视郊区就业者的空间需求以及就业郊区化带来的城市空间变...
本文选择北京、广州的两个典型社区,分别作为转型期中国城市居住郊区化"政府主导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的代表案例,基于两个社区的活动日志调查数据,比较两个社区居民...
本研究应用非参数计量方法,实证刻画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空间分布演化,揭示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增长背景下,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北京都市区人口和就业分布都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20世纪...
在郊区化和休闲大众化的背景下,休闲成为衡量郊区生活方式、提升郊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侧面。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将居民划分为单身、新婚、满巢Ⅰ、满巢Ⅱ和空巢5个阶段,通过对2012年北京市上地-清河...
通勤是居民出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地理、规划、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已有对通勤的研究多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定位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为个体行为时空数据的采集带来了新的契机.本研究关注个体在不同工作日中通...
从社会空间的视角研究邻里关系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针对北京回龙观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并结合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郊区大型居住区的邻里关系及其与郊区社会空间再生的有机联系.作为典型的郊区大型...
在中国城市郊区化与交通供求不平衡的发展趋势下,郊区居民出行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然而随着郊区生活愈多潜在问题浮出,刻画其在每日24小时尺度上的微观活动—出行模式的研究已不足以反映,需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出行...
我国建国以来进行社会主义城乡空间实践形成的遗产对于我国当代文化认同的构建极为重要,但其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知.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辨析了城乡遗产价值的形成积累与城乡景观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产保护与城镇...
城市的空间发展与经济重构有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直接动力.本研究分析了随就业结构变动,北京都市区不同部门就业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结构变动显示出北...
我国当前的转型期既是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行动者及社会关系动态调整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城市空间上的投影即为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过程.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引,探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由政府、企业...
利用千份问卷调查资料,研究居住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居民的迁居行为、第二住宅与季节性郊区化,以及包括通勤、出行和购物等在内的相关空间行为.研究表明,北京本地城市化和近郊化的特征明显,单位福利分房和原居住...
文章针对中国大城市周边涌现的巨型居住社区现象,基于居民日常活动和出行调研数据,利用GIS软件时巨型社区居民出行的时空路径和活动分布进行刻画,总结出郊区巨型社区居民的工作、购物、休闲活动空间特征和整体活...
利用2000年的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和1982年的第3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技术研究了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的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对比1982年的情况,2000年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的...
以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选择1991~2008年的数据对长株潭城市群8个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变差指数和协调指数进行了分析测算,定量阐释了长株潭城市群人居环境发展的时空演变趋势和内部协调程度。分析...
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直接反映其对城市空间的利用状况及生活质量,从而得到地理学、规划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关注。中国城市在市场化转型、快速城市化等背景下,社会阶层分化与居住空间分异日益明显,城市社区无论在社会构...
个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反映了其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是衡量社会服务、公共资源配置的新维度.基于个体行为分析郊区就业者日常生活时空间特征,有利于透视郊区就业者的空间需求以及就业郊区化带来的城市空间变...
本文选择北京、广州的两个典型社区,分别作为转型期中国城市居住郊区化"政府主导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的代表案例,基于两个社区的活动日志调查数据,比较两个社区居民...
本研究应用非参数计量方法,实证刻画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空间分布演化,揭示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增长背景下,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北京都市区人口和就业分布都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20世纪...
在郊区化和休闲大众化的背景下,休闲成为衡量郊区生活方式、提升郊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侧面。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将居民划分为单身、新婚、满巢Ⅰ、满巢Ⅱ和空巢5个阶段,通过对2012年北京市上地-清河...
通勤是居民出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地理、规划、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已有对通勤的研究多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定位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为个体行为时空数据的采集带来了新的契机.本研究关注个体在不同工作日中通...
从社会空间的视角研究邻里关系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针对北京回龙观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并结合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郊区大型居住区的邻里关系及其与郊区社会空间再生的有机联系.作为典型的郊区大型...
在中国城市郊区化与交通供求不平衡的发展趋势下,郊区居民出行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然而随着郊区生活愈多潜在问题浮出,刻画其在每日24小时尺度上的微观活动—出行模式的研究已不足以反映,需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出行...
我国建国以来进行社会主义城乡空间实践形成的遗产对于我国当代文化认同的构建极为重要,但其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知.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辨析了城乡遗产价值的形成积累与城乡景观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产保护与城镇...
城市的空间发展与经济重构有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直接动力.本研究分析了随就业结构变动,北京都市区不同部门就业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结构变动显示出北...
我国当前的转型期既是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行动者及社会关系动态调整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城市空间上的投影即为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过程.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引,探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由政府、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