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尺度GPS网络,使用蒙特卡罗GPS水汽层析算法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水汽场,并通过与探空资料对比验证层析水汽场具有理想的精度.结合GPS三维层析水汽场与天津气象雷达资料,分析2011年7月29日大暴雨过程,首次给出小尺度水汽场在强对流过程中连续的变化过程以及精细结构.对于局地的对流过程,三维层析水汽场能够在降水发生前约20分钟捕捉水汽在空中的富集现象并给出相应位置,对降水预报具有指示作用.对于大范围强降水过程,水汽场能够明确地给出水汽输送来源的位置和强度,与天气形势分析和雷达气象分析的结论一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61053-10645
对2002年6~7月安徽地区肥西、桐城、寿县、无为、芜湖、滁州6个GPS观测站的数据,结合相应的地面温度、气压等气象数据反演了时间间隔为30 min连续变化的水汽总量.这一解算结果由解算方法分析达到1...
抽站法和经验公式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两种雨量站网规划方法,这两种方法最终可以确定允许误差和布站精度之间的关系,但允许误差实际上是相对偏差,真正的允许误差应当是相对偏差与现有最密雨量站网测量误差的累加,而...
雨滴形状、 直径、 降落速度等是表征雨滴特性的重要物理量。为了获取雨滴物理特性参数, 基于粒子成像的瞬态测量可视化技术,研制了降雨环境下拍摄雨滴影像的光路系统和成像系统, 开发了雨滴影像的识别、 提取...
介绍了地基全球定位系统 (GPS) 沿倾斜路径方向观测水汽总量 (SWV) 的原理和方法; 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GPS SWV与微波辐射计反演的SWV符合较好, 误差在3 mm左右, 表明GPS可以较...
本文以秦皇岛为例,分析GPS可降水量与降水实况的关系.2007年5月~8月期间发生16次降水过程,每次水汽的增加,都对应着一次降水过程和降水峰值的出现;16次降水事件中,GPS可降水量序列峰值超前降水...
GPS倾斜路径的湿延迟反映了大气中水汽的三维非均匀分布,通过准确确定空间各卫星对地面各接收机的倾斜路径湿延迟,就可以利用断层扫描技术,确定大气层中水汽的三维分布和变化,从而增加目前还相对缺乏的大气水汽...
应用GPS探测的大气可降水量(PWV)对2010年大连地区降水过程中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PS/PWV资料能反映大气中水汽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其变化特征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性质的降...
基于高精度的PWVGps与MODIS近红外三通道比值透射率间的关系建立MODIS大气可降水量新反演算法以提高反演精度.利用美国Kansas州和Oklahoma州2009年4月~9月间17期的MODIS...
利用2000年6月1日~8月11日北京地区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lobe Positioning System)网遥感大气总水汽量试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夏季大气总水汽量的时空变化,研究了大气总水...
利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的微波成像仪资料,结合淮河流域试验加密观测期的阜阳地面天气雷达雨量资料,建立了以散射指数和极化订正温度为主要参数的降水反演算法.对文中所做反演试验与日本NASDA用微波成像仪和星载...
利用2004-2007年SA34(北京大学)站的GPS观测数据,运用GAMIT软件解算反演了间隔30 min的连续变化大气水汽总量(PW).与北京南郊观测场得到的探空结果作比较,均方根误差(RMSE)...
应用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测大气水汽总量,是获得测站周围水汽三维空间分布信息(水汽层析)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原理和方法;首先用湿梯度、后处理残差联合计算接收...
β中尺度狭窄线状对流系统是造成锋前暖区暴雨的主要角色, 对其结构和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使用高时空分辨率的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 对1998年6月8~9日香港暴雨过程中的β中尺度的狭窄线状雨带进行...
以布设在天津的由13部地基GPS组成的高密度小尺度探测网为基础,对蒙特卡罗层析算法中GPS平均站距、层析时间间隔以及蒙特卡罗随机次数3个影响层析算法的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实验和分析.实验表明,层析解算精...
利用西北地区25个气象观测站1964~1998年的降水量等多个气象要素资料以及1980~1998年西北地区高空风场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分布及其输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与降水量变化的关系....
对2002年6~7月安徽地区肥西、桐城、寿县、无为、芜湖、滁州6个GPS观测站的数据,结合相应的地面温度、气压等气象数据反演了时间间隔为30 min连续变化的水汽总量.这一解算结果由解算方法分析达到1...
抽站法和经验公式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两种雨量站网规划方法,这两种方法最终可以确定允许误差和布站精度之间的关系,但允许误差实际上是相对偏差,真正的允许误差应当是相对偏差与现有最密雨量站网测量误差的累加,而...
雨滴形状、 直径、 降落速度等是表征雨滴特性的重要物理量。为了获取雨滴物理特性参数, 基于粒子成像的瞬态测量可视化技术,研制了降雨环境下拍摄雨滴影像的光路系统和成像系统, 开发了雨滴影像的识别、 提取...
介绍了地基全球定位系统 (GPS) 沿倾斜路径方向观测水汽总量 (SWV) 的原理和方法; 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GPS SWV与微波辐射计反演的SWV符合较好, 误差在3 mm左右, 表明GPS可以较...
本文以秦皇岛为例,分析GPS可降水量与降水实况的关系.2007年5月~8月期间发生16次降水过程,每次水汽的增加,都对应着一次降水过程和降水峰值的出现;16次降水事件中,GPS可降水量序列峰值超前降水...
GPS倾斜路径的湿延迟反映了大气中水汽的三维非均匀分布,通过准确确定空间各卫星对地面各接收机的倾斜路径湿延迟,就可以利用断层扫描技术,确定大气层中水汽的三维分布和变化,从而增加目前还相对缺乏的大气水汽...
应用GPS探测的大气可降水量(PWV)对2010年大连地区降水过程中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PS/PWV资料能反映大气中水汽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其变化特征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性质的降...
基于高精度的PWVGps与MODIS近红外三通道比值透射率间的关系建立MODIS大气可降水量新反演算法以提高反演精度.利用美国Kansas州和Oklahoma州2009年4月~9月间17期的MODIS...
利用2000年6月1日~8月11日北京地区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lobe Positioning System)网遥感大气总水汽量试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夏季大气总水汽量的时空变化,研究了大气总水...
利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的微波成像仪资料,结合淮河流域试验加密观测期的阜阳地面天气雷达雨量资料,建立了以散射指数和极化订正温度为主要参数的降水反演算法.对文中所做反演试验与日本NASDA用微波成像仪和星载...
利用2004-2007年SA34(北京大学)站的GPS观测数据,运用GAMIT软件解算反演了间隔30 min的连续变化大气水汽总量(PW).与北京南郊观测场得到的探空结果作比较,均方根误差(RMSE)...
应用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测大气水汽总量,是获得测站周围水汽三维空间分布信息(水汽层析)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原理和方法;首先用湿梯度、后处理残差联合计算接收...
β中尺度狭窄线状对流系统是造成锋前暖区暴雨的主要角色, 对其结构和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使用高时空分辨率的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 对1998年6月8~9日香港暴雨过程中的β中尺度的狭窄线状雨带进行...
以布设在天津的由13部地基GPS组成的高密度小尺度探测网为基础,对蒙特卡罗层析算法中GPS平均站距、层析时间间隔以及蒙特卡罗随机次数3个影响层析算法的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实验和分析.实验表明,层析解算精...
利用西北地区25个气象观测站1964~1998年的降水量等多个气象要素资料以及1980~1998年西北地区高空风场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分布及其输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与降水量变化的关系....
对2002年6~7月安徽地区肥西、桐城、寿县、无为、芜湖、滁州6个GPS观测站的数据,结合相应的地面温度、气压等气象数据反演了时间间隔为30 min连续变化的水汽总量.这一解算结果由解算方法分析达到1...
抽站法和经验公式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两种雨量站网规划方法,这两种方法最终可以确定允许误差和布站精度之间的关系,但允许误差实际上是相对偏差,真正的允许误差应当是相对偏差与现有最密雨量站网测量误差的累加,而...
雨滴形状、 直径、 降落速度等是表征雨滴特性的重要物理量。为了获取雨滴物理特性参数, 基于粒子成像的瞬态测量可视化技术,研制了降雨环境下拍摄雨滴影像的光路系统和成像系统, 开发了雨滴影像的识别、 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