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秦皇岛为例,分析GPS可降水量与降水实况的关系.2007年5月~8月期间发生16次降水过程,每次水汽的增加,都对应着一次降水过程和降水峰值的出现;16次降水事件中,GPS可降水量序列峰值超前降水发生时间1h和2h分别各为6次,两者占到总降水次数的75%,也就是说GPS可降水量序列峰值超前降水发生时间约为1~2h;降水出现的时间一般发生在大气可降水量迅速增加之后,在2h或3h的大气可降水量的增幅迅速增加达到5mm后,2h内出现降水占68.75%,3~4h出现降水占18.75%,5~6 h出现降水占6.25%;而大气可降水量迅速增加前2h内出现降水的仅占6.25%,即GPS可降水量迅速增加后4h内出现降水的比率占到87.5%.GPS可降水量可作为降水短期预报的指标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唐山市科技攻关项目;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580-823
地基GPS遥感大气总水汽量提供了高时间分辨率的水汽资料,为分析预报中小尺度系统的变化创造了条件.本文利用北京GPS/VAPOR试验反演了北京2000年6~8月的大气总水汽量(又称大气可降水量或积分水汽...
综合分析了四种空间插值方法,即距离权重倒数法、局部多项式法、普通克里金法和考虑海拔的协克里金法的特点,并以深圳市36个雨量站2006年雨季27天的日累计降水量数据为实例进行了研究和验证,采用交叉检验的...
文章在“黄河淮河流域暴雨洪水预报系统”项目试验整理的高密度地面雨量站网数据和雷达连续采集体积扫描数据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对稠密雨量站网数据科学分组的方法,并采用分组数据对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的10种方法...
应用GPS探测的大气可降水量(PWV)对2010年大连地区降水过程中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PS/PWV资料能反映大气中水汽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其变化特征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性质的降...
介绍了地基全球定位系统 (GPS) 沿倾斜路径方向观测水汽总量 (SWV) 的原理和方法; 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GPS SWV与微波辐射计反演的SWV符合较好, 误差在3 mm左右, 表明GPS可以较...
利用小尺度GPS网络,使用蒙特卡罗GPS水汽层析算法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水汽场,并通过与探空资料对比验证层析水汽场具有理想的精度.结合GPS三维层析水汽场与天津气象雷达资料,分析2011年7月29日大暴...
利用SuomiNet网GPS大气可降水量数据和地面气象数据研究建立大气可降水量估算模型.利用研究区域GPS PWV和地面气象数据,研究了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二者间的线性、二次多项...
利用西北地区25个气象观测站1964~1998年的降水量等多个气象要素资料以及1980~1998年西北地区高空风场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分布及其输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与降水量变化的关系....
利用2004-2007年SA34(北京大学)站的GPS观测数据,运用GAMIT软件解算反演了间隔30 min的连续变化大气水汽总量(PW).与北京南郊观测场得到的探空结果作比较,均方根误差(RMSE)...
基于高精度的PWVGps与MODIS近红外三通道比值透射率间的关系建立MODIS大气可降水量新反演算法以提高反演精度.利用美国Kansas州和Oklahoma州2009年4月~9月间17期的MODIS...
利用2000年6月1日~8月11日北京地区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lobe Positioning System)网遥感大气总水汽量试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夏季大气总水汽量的时空变化,研究了大气总水...
抽站法和经验公式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两种雨量站网规划方法,这两种方法最终可以确定允许误差和布站精度之间的关系,但允许误差实际上是相对偏差,真正的允许误差应当是相对偏差与现有最密雨量站网测量误差的累加,而...
采用2006-2008年自动气象站和2002-2008年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多卫星降水分析(Munti-satellite Prec...
利用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对1998年6月8~9日香港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进行分析,表明:(1)此次暴雨是冷锋前暖区的对流性降水,期间有3次强降水过程,每次维持时间2~5小时,...
利用华南暴雨试验期间稠密的雨量资料对热带测雨卫星(TRMM)微波成像仪(TMI)频率为85.5 GHz(波长0.35 cm)的测雨能力进行了考察.通过TMI-85.5 GHz亮温分布和一小时雨量分布的...
地基GPS遥感大气总水汽量提供了高时间分辨率的水汽资料,为分析预报中小尺度系统的变化创造了条件.本文利用北京GPS/VAPOR试验反演了北京2000年6~8月的大气总水汽量(又称大气可降水量或积分水汽...
综合分析了四种空间插值方法,即距离权重倒数法、局部多项式法、普通克里金法和考虑海拔的协克里金法的特点,并以深圳市36个雨量站2006年雨季27天的日累计降水量数据为实例进行了研究和验证,采用交叉检验的...
文章在“黄河淮河流域暴雨洪水预报系统”项目试验整理的高密度地面雨量站网数据和雷达连续采集体积扫描数据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对稠密雨量站网数据科学分组的方法,并采用分组数据对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的10种方法...
应用GPS探测的大气可降水量(PWV)对2010年大连地区降水过程中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PS/PWV资料能反映大气中水汽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其变化特征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性质的降...
介绍了地基全球定位系统 (GPS) 沿倾斜路径方向观测水汽总量 (SWV) 的原理和方法; 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GPS SWV与微波辐射计反演的SWV符合较好, 误差在3 mm左右, 表明GPS可以较...
利用小尺度GPS网络,使用蒙特卡罗GPS水汽层析算法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水汽场,并通过与探空资料对比验证层析水汽场具有理想的精度.结合GPS三维层析水汽场与天津气象雷达资料,分析2011年7月29日大暴...
利用SuomiNet网GPS大气可降水量数据和地面气象数据研究建立大气可降水量估算模型.利用研究区域GPS PWV和地面气象数据,研究了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二者间的线性、二次多项...
利用西北地区25个气象观测站1964~1998年的降水量等多个气象要素资料以及1980~1998年西北地区高空风场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分布及其输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与降水量变化的关系....
利用2004-2007年SA34(北京大学)站的GPS观测数据,运用GAMIT软件解算反演了间隔30 min的连续变化大气水汽总量(PW).与北京南郊观测场得到的探空结果作比较,均方根误差(RMSE)...
基于高精度的PWVGps与MODIS近红外三通道比值透射率间的关系建立MODIS大气可降水量新反演算法以提高反演精度.利用美国Kansas州和Oklahoma州2009年4月~9月间17期的MODIS...
利用2000年6月1日~8月11日北京地区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lobe Positioning System)网遥感大气总水汽量试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夏季大气总水汽量的时空变化,研究了大气总水...
抽站法和经验公式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两种雨量站网规划方法,这两种方法最终可以确定允许误差和布站精度之间的关系,但允许误差实际上是相对偏差,真正的允许误差应当是相对偏差与现有最密雨量站网测量误差的累加,而...
采用2006-2008年自动气象站和2002-2008年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多卫星降水分析(Munti-satellite Prec...
利用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对1998年6月8~9日香港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进行分析,表明:(1)此次暴雨是冷锋前暖区的对流性降水,期间有3次强降水过程,每次维持时间2~5小时,...
利用华南暴雨试验期间稠密的雨量资料对热带测雨卫星(TRMM)微波成像仪(TMI)频率为85.5 GHz(波长0.35 cm)的测雨能力进行了考察.通过TMI-85.5 GHz亮温分布和一小时雨量分布的...
地基GPS遥感大气总水汽量提供了高时间分辨率的水汽资料,为分析预报中小尺度系统的变化创造了条件.本文利用北京GPS/VAPOR试验反演了北京2000年6~8月的大气总水汽量(又称大气可降水量或积分水汽...
综合分析了四种空间插值方法,即距离权重倒数法、局部多项式法、普通克里金法和考虑海拔的协克里金法的特点,并以深圳市36个雨量站2006年雨季27天的日累计降水量数据为实例进行了研究和验证,采用交叉检验的...
文章在“黄河淮河流域暴雨洪水预报系统”项目试验整理的高密度地面雨量站网数据和雷达连续采集体积扫描数据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对稠密雨量站网数据科学分组的方法,并采用分组数据对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的10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