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快速扩弓(RME)治疗前后上颌骨位置三维方向的变化.方法使用螺旋CT,测量10例恒牙( )患者RME治疗前后上颌骨各测量点的位置和角度改变.使用配对符号秩检验对比分析各项数据结果.结果 RME治疗后上颌骨各测量点均向前、向下移位.代表硬腭的PNS'-ANS连线在正中矢状平面上的投影顺时针旋转0.9°,而代表上颌骨腭突的PNS'-ANS在正中矢状平面上投影的角度变化不明显.冠状平面观,两侧上颌骨下部扩开量较上部大,二者相互向外侧呈楔形倾斜.腭中缝呈前后较小中间稍大的纺锤形扩大.结论 RME治疗前后上颌骨位置在矢状向、垂直向和水平向上均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应用螺旋CT可以对这种三维位置变化进行详细研究.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3168-1714
目的 通过有限元法分析根管治疗后牙齿直接粘接修复的应力分布,为临床选择修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微型CT扫描信息,建立因正畸治疗拔除的年轻男性上颌第二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根管治疗后远中验面...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组织瓣行上颌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对1999年7月27日至2000年8月2日期间完成的连续20例应用游离组织瓣行上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上颌骨缺损的范围、所采用组织瓣的...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矫治对早期前牙反(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前牙反(牙合)伴有颜面形态异常(审美线明显异常)的儿童60 人,男27 人,女33 人,年龄范围8~11 岁,平均年龄9.3 岁,...
腭开展(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扩大上颌牙弓的矫治方法.自1860年Angle首先用于临床后,经过100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快速扩大术被证实有理想的矫...
目的:使用螺旋CT观察快速扩弓(RME)前后上颌牙列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使用螺旋CT获得临床患者颅面部三维数据模型,通过颅部的固有解剖标志点建立测量三维坐标系,使矫治前后的变化都在同一个测量...
目的使用螺旋CT观察在上颌骨快速扩展(RME)前后下颌骨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使用螺旋CT观测10例恒牙(牙合)早期患者扩弓前后下颌骨各标志点间位置和角度改变.结果RME治疗后,下颌骨在前后向位...
目的 探讨应用反复扩缩式上颌快速扩弓矫治器配合前方牵引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选择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5例,戴用双轴扩缩式快速上颌扩弓器,每天早晚加力各1次,每次转1/4圈,第1周...
目的:以传统Hyrax扩弓器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的方法为对照,研究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前方牵引治疗的效果,探讨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前方牵引的适应征范围.方法:选择34例上颌后缩儿童,随...
目的::分析上颌骨缺损的类型及修复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07例上颌骨缺损病例的Brown分类及其修复方法。结果:1107例中可...
目的 应用口腔颌面专用锥形束CT检查分析埋伏上颌中切牙的影像特点并进行分类.方法 收集上颌埋伏中切牙120例,共计125颗上颌埋伏中切牙.采用New Tom QR DVT-9000 Cone Beam...
目的 使用锥形束CT比较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前方牵引和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前方牵引的矫治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4例上颌后缩患者,使用随机化区组设计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反复扩缩组,每组12例.对照...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口内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 29例7~13岁患者随机分入两组.观察组: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口内前方牵引;对照组:Hyrax扩弓器上颌...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行双侧上颌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7月~2003年8月期间完成的16例应用游离组织瓣行双侧上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作回0顾性研究,分析上颌骨缺损的原因、缺损...
目的:评价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经上颌慢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包括22例患者,开始治疗年龄平均为9.8岁,治疗时间0.7年,慢速螺旋扩大器扩弓每周旋转90°~...
目的:以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为划分标准,探讨QCVM Ⅰ→Ⅳ期上下颌骨垂直向生长量、相对生长速率和生长完成百分比的变化特点.方法:对901名中小学生,每年定期拍摄正中位头颅侧位片及手腕骨片,...
目的 通过有限元法分析根管治疗后牙齿直接粘接修复的应力分布,为临床选择修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微型CT扫描信息,建立因正畸治疗拔除的年轻男性上颌第二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根管治疗后远中验面...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组织瓣行上颌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对1999年7月27日至2000年8月2日期间完成的连续20例应用游离组织瓣行上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上颌骨缺损的范围、所采用组织瓣的...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矫治对早期前牙反(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前牙反(牙合)伴有颜面形态异常(审美线明显异常)的儿童60 人,男27 人,女33 人,年龄范围8~11 岁,平均年龄9.3 岁,...
腭开展(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扩大上颌牙弓的矫治方法.自1860年Angle首先用于临床后,经过100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快速扩大术被证实有理想的矫...
目的:使用螺旋CT观察快速扩弓(RME)前后上颌牙列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使用螺旋CT获得临床患者颅面部三维数据模型,通过颅部的固有解剖标志点建立测量三维坐标系,使矫治前后的变化都在同一个测量...
目的使用螺旋CT观察在上颌骨快速扩展(RME)前后下颌骨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使用螺旋CT观测10例恒牙(牙合)早期患者扩弓前后下颌骨各标志点间位置和角度改变.结果RME治疗后,下颌骨在前后向位...
目的 探讨应用反复扩缩式上颌快速扩弓矫治器配合前方牵引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选择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5例,戴用双轴扩缩式快速上颌扩弓器,每天早晚加力各1次,每次转1/4圈,第1周...
目的:以传统Hyrax扩弓器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的方法为对照,研究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前方牵引治疗的效果,探讨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前方牵引的适应征范围.方法:选择34例上颌后缩儿童,随...
目的::分析上颌骨缺损的类型及修复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07例上颌骨缺损病例的Brown分类及其修复方法。结果:1107例中可...
目的 应用口腔颌面专用锥形束CT检查分析埋伏上颌中切牙的影像特点并进行分类.方法 收集上颌埋伏中切牙120例,共计125颗上颌埋伏中切牙.采用New Tom QR DVT-9000 Cone Beam...
目的 使用锥形束CT比较上颌单次快速扩弓前方牵引和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前方牵引的矫治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4例上颌后缩患者,使用随机化区组设计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反复扩缩组,每组12例.对照...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口内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 29例7~13岁患者随机分入两组.观察组: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口内前方牵引;对照组:Hyrax扩弓器上颌...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行双侧上颌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7月~2003年8月期间完成的16例应用游离组织瓣行双侧上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作回0顾性研究,分析上颌骨缺损的原因、缺损...
目的:评价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经上颌慢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包括22例患者,开始治疗年龄平均为9.8岁,治疗时间0.7年,慢速螺旋扩大器扩弓每周旋转90°~...
目的:以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为划分标准,探讨QCVM Ⅰ→Ⅳ期上下颌骨垂直向生长量、相对生长速率和生长完成百分比的变化特点.方法:对901名中小学生,每年定期拍摄正中位头颅侧位片及手腕骨片,...
目的 通过有限元法分析根管治疗后牙齿直接粘接修复的应力分布,为临床选择修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微型CT扫描信息,建立因正畸治疗拔除的年轻男性上颌第二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根管治疗后远中验面...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组织瓣行上颌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对1999年7月27日至2000年8月2日期间完成的连续20例应用游离组织瓣行上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上颌骨缺损的范围、所采用组织瓣的...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矫治对早期前牙反(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前牙反(牙合)伴有颜面形态异常(审美线明显异常)的儿童60 人,男27 人,女33 人,年龄范围8~11 岁,平均年龄9.3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