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分析北京市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1)提出了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研究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和方案;(2)提出了北京市实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备选方案和推荐方案;(3)提出了推进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潜力的估计不能单纯套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等指标进行,而应密切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及规划布局等因素,采用"三分法"(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分析来进行;针对北京市的研究表明,尽管2004-2020年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在308 km2-423 km2,但从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看,实现200km2以内的腾退比较合适,并且需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配合必要的政策予以推进.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158-652
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是有效缓解“耕地保护”与“建设占用”、“城市建设用地短缺”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这两对矛盾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置换风险频现,违背了原有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
针对当前国内研究区域城乡统筹水平定量测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如未能区分整体发展指标和协调发展指标,截面和时序数据难以同时体现,以及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集成数据导致的“黑箱子”效应等问题,本文建立了涵盖城...
首先分析产权关系对乡村空间的影响,指出产权界定清晰程度、产权流转程度、产权单元规模对乡村空间的效率、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其次根据产权特征对乡村居民进行分类,指出16类人群的成因、特征及诉求和发展趋势.接...
基于2000-2008年省级单元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讨来自区域、城镇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农村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双...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
研究目的: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土地征收的视点切入,分析完善农村住房体系建设的可能性,提出统筹城乡一体化住房体系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调研相结合.研究结论: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
基于2000-2008年省级单元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讨来自区域、城镇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农村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双...
使用统计学方法从微观上研究了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价格的驱动力因子,包括可达性、土地开发强度、文体基础设施和新型交通方式等.利用T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确定驱动力因子为与市中心、与火车站的距离、...
以2004-2015年北京市六环内居住用地的交易样本为基本数据,借助ArcGIS、GS+、Surfer和Geoda软件,采用空间趋势面分析、最近邻指数(NNI)、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探讨居住用地...
北京市浅山地区是大都市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地区,其农村由于区位、自身资源禀赋等发展条件的不同,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内部空间差异.本文基于北京浅山农村地区存在内部空间差异的假设,利用村一级...
通过对北京海淀区城乡结合部的实地调查,探讨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的发展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发现:海淀区城乡结合部居民构成复杂且就业、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的弱势群体集中;外来人口规模庞大且具...
金融作为存在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活动,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约束。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归根结底是农户和乡镇企业的金融供给,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发展环境的变迁,表现为乡土培育的信任和礼法维持的信任逐渐瓦解,社会意...
研究目的:以2004年8月31日和2005年5月1日为界,将北京市住宅用地市场分为三个阶段,从土地供应量、地价、竞租曲线、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等方面分析土地供应规则的变化对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市场的影响....
研究目的:剖析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结构形态,揭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检验和丰富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1993-2006年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定性分...
在国际学术前沿土地变化科学的概念框架下,耕地非农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成为核心问题之一.研究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及其调控机制,不仅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也可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做出独特贡献.以北...
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是有效缓解“耕地保护”与“建设占用”、“城市建设用地短缺”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这两对矛盾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置换风险频现,违背了原有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
针对当前国内研究区域城乡统筹水平定量测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如未能区分整体发展指标和协调发展指标,截面和时序数据难以同时体现,以及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集成数据导致的“黑箱子”效应等问题,本文建立了涵盖城...
首先分析产权关系对乡村空间的影响,指出产权界定清晰程度、产权流转程度、产权单元规模对乡村空间的效率、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其次根据产权特征对乡村居民进行分类,指出16类人群的成因、特征及诉求和发展趋势.接...
基于2000-2008年省级单元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讨来自区域、城镇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农村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双...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
研究目的: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土地征收的视点切入,分析完善农村住房体系建设的可能性,提出统筹城乡一体化住房体系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调研相结合.研究结论: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
基于2000-2008年省级单元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讨来自区域、城镇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农村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双...
使用统计学方法从微观上研究了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价格的驱动力因子,包括可达性、土地开发强度、文体基础设施和新型交通方式等.利用T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确定驱动力因子为与市中心、与火车站的距离、...
以2004-2015年北京市六环内居住用地的交易样本为基本数据,借助ArcGIS、GS+、Surfer和Geoda软件,采用空间趋势面分析、最近邻指数(NNI)、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探讨居住用地...
北京市浅山地区是大都市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地区,其农村由于区位、自身资源禀赋等发展条件的不同,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内部空间差异.本文基于北京浅山农村地区存在内部空间差异的假设,利用村一级...
通过对北京海淀区城乡结合部的实地调查,探讨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的发展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发现:海淀区城乡结合部居民构成复杂且就业、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的弱势群体集中;外来人口规模庞大且具...
金融作为存在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活动,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约束。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归根结底是农户和乡镇企业的金融供给,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发展环境的变迁,表现为乡土培育的信任和礼法维持的信任逐渐瓦解,社会意...
研究目的:以2004年8月31日和2005年5月1日为界,将北京市住宅用地市场分为三个阶段,从土地供应量、地价、竞租曲线、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等方面分析土地供应规则的变化对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市场的影响....
研究目的:剖析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结构形态,揭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检验和丰富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1993-2006年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定性分...
在国际学术前沿土地变化科学的概念框架下,耕地非农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成为核心问题之一.研究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及其调控机制,不仅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也可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做出独特贡献.以北...
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是有效缓解“耕地保护”与“建设占用”、“城市建设用地短缺”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这两对矛盾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置换风险频现,违背了原有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
针对当前国内研究区域城乡统筹水平定量测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如未能区分整体发展指标和协调发展指标,截面和时序数据难以同时体现,以及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集成数据导致的“黑箱子”效应等问题,本文建立了涵盖城...
首先分析产权关系对乡村空间的影响,指出产权界定清晰程度、产权流转程度、产权单元规模对乡村空间的效率、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其次根据产权特征对乡村居民进行分类,指出16类人群的成因、特征及诉求和发展趋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