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1987年5月至2001年5月869例A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及有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869例AMI患者中冠脉造影正常者为67例,占7.7%.分析其临床特点,该组患者中以年龄较轻,多无心绞痛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血脂异常,大量吸烟者居多为特征.结论 AMI患者中,冠脉造影正常者并非少见,提示,冠脉痉挛在心肌梗死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急性血栓形成伴血栓自溶亦是其病理改变之一.03128-12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发生心房颤动(Af)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按AMI后12 h内和大于12 h发生Af者,将106例有Af的AMI患者分为早期组(48例)和后期组(58例),回顾...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3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64岁)、老年组(≥65岁),入选患者均行急诊或择期冠状...
目的 以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的方法分析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发生率及主要形式.方法 以5 011例有诊断价值的冠状动脉CTA图像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发生及表现形式....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MINC)患者的随访,探讨其临床预后,并分析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1987至2001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40例(A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造影正常(冠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先前性心绞痛(AP)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临床预后.方法:在连续急诊冠脉造影的385例AMI患者中分析伴有AP(AP组,202例)及无AP者(Non-AP组...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MRI所示梗死心肌体积及分型与供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位置的关系.方法 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其后6~8周行心肌延迟灌注MR扫描,测定梗死心肌相对体积并分...
目的 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1-2010年急诊科收治的AAD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回顾性分析4例...
目的:本研究应用血管内超声(intracoronary ultrasound,ICUS)定性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冠脉粥样病变的大小、性质,建立梗塞相关病灶(IRL:Infarction ...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早发或晚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分析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1358例AMI住院患者,经确诊为AMI合并新发房颤患者88例,根据房颤...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MR)影像特征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不可逆缺血性损害.方法 3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多支冠状动脉未完全闭塞病变.心脏MRI观察梗死心肌形态并...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3种冠状动脉评分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2007~2010年收治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探讨3种评分方法...
目的:分析青年男女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从危险因素、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急性期预后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比分析年龄≤45 岁男、女性的AMI临床特点.结果:青年女性AMI的主要危险...
目的探讨建立标准化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方法将27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上等流量点及中下1/3处.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术后1周、5周磁共振检查心...
目的: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心室者的冠状动脉闭塞部位及近期预后.方法:观察急诊及住院的9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右心室梗死43例(A组),单纯下壁梗死53例(B组).结果:A组冠状动脉造影3...
目的回顾性分析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溶栓联合PCI的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与同期单纯溶栓(31例)和直接PCI(74例)的心肌梗死病例对比分析.结果冠...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发生心房颤动(Af)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按AMI后12 h内和大于12 h发生Af者,将106例有Af的AMI患者分为早期组(48例)和后期组(58例),回顾...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3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64岁)、老年组(≥65岁),入选患者均行急诊或择期冠状...
目的 以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的方法分析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发生率及主要形式.方法 以5 011例有诊断价值的冠状动脉CTA图像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发生及表现形式....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MINC)患者的随访,探讨其临床预后,并分析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1987至2001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40例(A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造影正常(冠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先前性心绞痛(AP)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临床预后.方法:在连续急诊冠脉造影的385例AMI患者中分析伴有AP(AP组,202例)及无AP者(Non-AP组...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MRI所示梗死心肌体积及分型与供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位置的关系.方法 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其后6~8周行心肌延迟灌注MR扫描,测定梗死心肌相对体积并分...
目的 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1-2010年急诊科收治的AAD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回顾性分析4例...
目的:本研究应用血管内超声(intracoronary ultrasound,ICUS)定性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冠脉粥样病变的大小、性质,建立梗塞相关病灶(IRL:Infarction ...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早发或晚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分析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1358例AMI住院患者,经确诊为AMI合并新发房颤患者88例,根据房颤...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MR)影像特征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不可逆缺血性损害.方法 3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多支冠状动脉未完全闭塞病变.心脏MRI观察梗死心肌形态并...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3种冠状动脉评分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2007~2010年收治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探讨3种评分方法...
目的:分析青年男女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从危险因素、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急性期预后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比分析年龄≤45 岁男、女性的AMI临床特点.结果:青年女性AMI的主要危险...
目的探讨建立标准化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方法将27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上等流量点及中下1/3处.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术后1周、5周磁共振检查心...
目的: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心室者的冠状动脉闭塞部位及近期预后.方法:观察急诊及住院的9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右心室梗死43例(A组),单纯下壁梗死53例(B组).结果:A组冠状动脉造影3...
目的回顾性分析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溶栓联合PCI的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与同期单纯溶栓(31例)和直接PCI(74例)的心肌梗死病例对比分析.结果冠...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发生心房颤动(Af)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按AMI后12 h内和大于12 h发生Af者,将106例有Af的AMI患者分为早期组(48例)和后期组(58例),回顾...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3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64岁)、老年组(≥65岁),入选患者均行急诊或择期冠状...
目的 以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的方法分析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发生率及主要形式.方法 以5 011例有诊断价值的冠状动脉CTA图像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发生及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