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华南季风降水的集中季节.利用高分辨率的1978-2006年亚洲降水资料分析得到,华南6月降水存在1980-1989年的十年少降水期和1992-2001年的十年多降水期,以及2004年的极端低值年和2005年的极端高值年.以华南的十年际和极端年际降水变化为中心,存在着环南海西侧越南到华南和我国东南地区的6月降水异常的一致性分布.降水正(负)异常对应850 hPa上异常的东南(西北)风到达越南,异常的西南(东北)风到达华南沿海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十年际正(负)异常的前冬季和当年春季,中高纬度西北太平洋出现正(负)的海温距平,表现为偏强(弱)的黑潮延伸体暖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2005年6月华南降水异常偏多对应半年前冬季赤道中太平洋出现假El Ni(n)o事件.2004年6月华南降水异常偏少,对应赤道中太平洋海温负异常和赤道东部与西部两端的海温正异常.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 桂科攻; 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4463-4692
利用1951-2007年逐月的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资料,使用降尺度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东部夏季6-8月降水量作可预测性研究.用全球大气与热带太平洋相耦合的数值模式(CGCM)输出的5...
针对2009年开始的我国西南地区大旱,选择云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5个省份作为研究区域,利用西南五省126个气象站1970-2011年逐日降水数据,计算并分析西南五省2009-2011年逐旬的降水...
2012年7月21日(简称“7.21”),北京发生了自1951年以来最强的暴雨事件.利用倾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分析法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北京“7.21”特大暴雨...
中国西部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降水量长期变化剧烈.论文综合整理了17个年降水量代用资料序列,其中11个为树木年轮,4个为史料,2个为冰芯积累量.所有序列均采用10年平均值,对1880~197...
为了检验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51-2000年的夏季中国区域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初始值及边界值取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中...
对高原地区34 a(1971-2004年)82站共13 883 d的逐日降水量资料进行了统计,用REOF方法进行了分区,并讨论了趋势变化.青藏高原地区属季风降水区,在东亚季风、印度季风、高原季风和西风...
通过对精选的1961-2000年中国西部48站夏季降水资料进行ISODATA模糊聚类,将中国西部夏季降水分为两类雨型.第1类雨型的主要特征为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偏多;第2类雨型与之相反.分析了...
2004年7月10日北京市出现的局地强降水导致城区交通严重拥堵,12日强对流伴随的飑线造成上海市重大的人员伤亡.这两次突发性气象事件都引起了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文中给出的观测分析和理论估算初...
根据降水量观测记录及史料,建立了我国110°E以东35个站1880~1998年完整的四季及年降水量序列.1880~1899年主要依靠史料及少数站降水量观测;1900~1950年根据降...
利用1961~2005年中国565个台站的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我国夏季(6~8月)降水进行了日雨量分级研究.按日雨量大小依次分成痕量(无记录)、微量(≤1 mm/d)、小雨(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台站和格点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华南季风降水与周边大气环流的关系,并由此建立了反映6月华南降水强度的季风指数,这一季风指数利用菲律宾及其以东与华南850 hPa涡度差定义.华南季风指...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1956-2008年站点逐日降水量、温度和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从逐年5-9月季节降水量和分级(痕量、微量、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降水事件两方面分析了东北地...
结合绝对阈值和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更灵敏的检测极端降水事件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检测出常用降水指数无法检测到的降水量稀少地区尤其干旱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同时也能过滤掉其检测到的降水量...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风场和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站降水量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 研究6-8月南半球500 hPa高度、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异常(△u850...
在研究古气候时,经常假定东亚夏季风与冬季风变化是反位相的[1-2],即冬季风强时夏季风弱,夏季风强时冬季风弱.Zhang等[3]和Zhou等[4]对此提出了质疑,Yancheva等[5-6]做了回答....
利用1951-2007年逐月的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资料,使用降尺度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东部夏季6-8月降水量作可预测性研究.用全球大气与热带太平洋相耦合的数值模式(CGCM)输出的5...
针对2009年开始的我国西南地区大旱,选择云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5个省份作为研究区域,利用西南五省126个气象站1970-2011年逐日降水数据,计算并分析西南五省2009-2011年逐旬的降水...
2012年7月21日(简称“7.21”),北京发生了自1951年以来最强的暴雨事件.利用倾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分析法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北京“7.21”特大暴雨...
中国西部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降水量长期变化剧烈.论文综合整理了17个年降水量代用资料序列,其中11个为树木年轮,4个为史料,2个为冰芯积累量.所有序列均采用10年平均值,对1880~197...
为了检验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51-2000年的夏季中国区域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初始值及边界值取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中...
对高原地区34 a(1971-2004年)82站共13 883 d的逐日降水量资料进行了统计,用REOF方法进行了分区,并讨论了趋势变化.青藏高原地区属季风降水区,在东亚季风、印度季风、高原季风和西风...
通过对精选的1961-2000年中国西部48站夏季降水资料进行ISODATA模糊聚类,将中国西部夏季降水分为两类雨型.第1类雨型的主要特征为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偏多;第2类雨型与之相反.分析了...
2004年7月10日北京市出现的局地强降水导致城区交通严重拥堵,12日强对流伴随的飑线造成上海市重大的人员伤亡.这两次突发性气象事件都引起了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文中给出的观测分析和理论估算初...
根据降水量观测记录及史料,建立了我国110°E以东35个站1880~1998年完整的四季及年降水量序列.1880~1899年主要依靠史料及少数站降水量观测;1900~1950年根据降...
利用1961~2005年中国565个台站的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我国夏季(6~8月)降水进行了日雨量分级研究.按日雨量大小依次分成痕量(无记录)、微量(≤1 mm/d)、小雨(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台站和格点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华南季风降水与周边大气环流的关系,并由此建立了反映6月华南降水强度的季风指数,这一季风指数利用菲律宾及其以东与华南850 hPa涡度差定义.华南季风指...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1956-2008年站点逐日降水量、温度和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从逐年5-9月季节降水量和分级(痕量、微量、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降水事件两方面分析了东北地...
结合绝对阈值和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更灵敏的检测极端降水事件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检测出常用降水指数无法检测到的降水量稀少地区尤其干旱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同时也能过滤掉其检测到的降水量...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风场和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站降水量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 研究6-8月南半球500 hPa高度、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异常(△u850...
在研究古气候时,经常假定东亚夏季风与冬季风变化是反位相的[1-2],即冬季风强时夏季风弱,夏季风强时冬季风弱.Zhang等[3]和Zhou等[4]对此提出了质疑,Yancheva等[5-6]做了回答....
利用1951-2007年逐月的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资料,使用降尺度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东部夏季6-8月降水量作可预测性研究.用全球大气与热带太平洋相耦合的数值模式(CGCM)输出的5...
针对2009年开始的我国西南地区大旱,选择云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5个省份作为研究区域,利用西南五省126个气象站1970-2011年逐日降水数据,计算并分析西南五省2009-2011年逐旬的降水...
2012年7月21日(简称“7.21”),北京发生了自1951年以来最强的暴雨事件.利用倾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分析法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北京“7.21”特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