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自然地带性和区域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区划历来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不仅是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为拟定和实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生态与环境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自然地理区划研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近年来自然地理区划研究工作的特点:区划要素类型多样、自然综合区划"生态化"明显、区划空间单元及其尺度系列完整、区划技术方法鲜有创新、区划方法论有所重视、区划方案应用指向进一步强化.分析了当前自然地理区划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学术问题:认识论研究欠缺、方法论研究薄弱.最后,对自然地理区划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持续增加的国家需求、不断规范化的区划工作,并提出了地理区划的几个发展趋势.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111400-14072
本文以广东省为例,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后发优势问题.论文首先介绍了后发优势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基本含义,继而通过对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广东省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之间的发展...
依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2001年和2009年制造业各行业大类在八大区域尺度上的份额变化进行对比讨论和聚类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①研究时段内的制造业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主体;②主...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的"市领导县"体制产生了一种"地域性城市",初衷旨在转轨经济背景下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
从区域空间组织构架与模型构建、区域差异和区域分工以及区域结构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应着力完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尤其是微观机...
文章在对比分析区位与地理区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地理区位分析的双层次模式,认为区域发展所需分析的地理区位可分为一级、二级地理区位两个层次,对区域地理区位的总体认识可以通过对二级地理区位的具体分析来实现...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速度过快、地域差异显著以及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特征.城市化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受到影响或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出现了耕地资源流失、水资源稀缺、能源...
基于2003 ~201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Krugman专业化指数”等指标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视角揭示了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演化特征,并利用空间面...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受到了世界关注.由于政策环境和地理基础的差异性,地带间差异成为中国城镇化空间差异的主要特征:在多元动力的共同推动下,东部十省的快速城镇化为全国的城镇化进...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际经济地理学发展历程,其发展不仅是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还受来自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其他学科的影响,并具有坚实的科学哲学基础.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地理学需要在认清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
在中国人文地理学人本主义转向的背景下,中国的行为地理学研究进入新一轮学习与借鉴西方行为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的高潮,并力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地理学研究框架,实施全方位的实证研究与规划应用.本文简要评述了...
借助统计模拟技术和异速分析方法研究1990-2003年间外资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时空效应,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TNCs)对华FDI过程主要作用于广州、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的少数省份也受到不...
第二世界大戦の終結以来、経済的な地域主義が進展してきた。地域主義を研究する際、習慣的に欧州連合(EU)、北米自由貿易協定(NAFTA)、東南アジア諸国連合(ASEAN)、南米南部共同市場(MERCOS...
作为一种介于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或思潮,地区主义(Regionalism)以新的面目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向世纪之交的国际政治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其突出表现是,世界经济以地区为中心聚合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自1990年诞生至今获得了长足进展,然而对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实证研究以及相关的政策分析还很少,已有的研究主要针对特定的经济背景和经济结构.该文探讨一般意义上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所体现的政策含义...
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版以来收录的核心期刊所在省份和城市进行文献计量研究,使用区位基尼系数定量测度其空间集聚变化.研究表明,核心期刊的数量总体稳步上升并趋于稳定,各学科核心期刊数量有所变...
本文以广东省为例,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后发优势问题.论文首先介绍了后发优势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基本含义,继而通过对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广东省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之间的发展...
依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2001年和2009年制造业各行业大类在八大区域尺度上的份额变化进行对比讨论和聚类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①研究时段内的制造业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主体;②主...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的"市领导县"体制产生了一种"地域性城市",初衷旨在转轨经济背景下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
从区域空间组织构架与模型构建、区域差异和区域分工以及区域结构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应着力完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尤其是微观机...
文章在对比分析区位与地理区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地理区位分析的双层次模式,认为区域发展所需分析的地理区位可分为一级、二级地理区位两个层次,对区域地理区位的总体认识可以通过对二级地理区位的具体分析来实现...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速度过快、地域差异显著以及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特征.城市化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受到影响或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出现了耕地资源流失、水资源稀缺、能源...
基于2003 ~201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Krugman专业化指数”等指标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视角揭示了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演化特征,并利用空间面...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受到了世界关注.由于政策环境和地理基础的差异性,地带间差异成为中国城镇化空间差异的主要特征:在多元动力的共同推动下,东部十省的快速城镇化为全国的城镇化进...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际经济地理学发展历程,其发展不仅是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还受来自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其他学科的影响,并具有坚实的科学哲学基础.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地理学需要在认清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
在中国人文地理学人本主义转向的背景下,中国的行为地理学研究进入新一轮学习与借鉴西方行为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的高潮,并力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地理学研究框架,实施全方位的实证研究与规划应用.本文简要评述了...
借助统计模拟技术和异速分析方法研究1990-2003年间外资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时空效应,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TNCs)对华FDI过程主要作用于广州、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的少数省份也受到不...
第二世界大戦の終結以来、経済的な地域主義が進展してきた。地域主義を研究する際、習慣的に欧州連合(EU)、北米自由貿易協定(NAFTA)、東南アジア諸国連合(ASEAN)、南米南部共同市場(MERCOS...
作为一种介于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或思潮,地区主义(Regionalism)以新的面目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向世纪之交的国际政治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其突出表现是,世界经济以地区为中心聚合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自1990年诞生至今获得了长足进展,然而对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实证研究以及相关的政策分析还很少,已有的研究主要针对特定的经济背景和经济结构.该文探讨一般意义上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所体现的政策含义...
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版以来收录的核心期刊所在省份和城市进行文献计量研究,使用区位基尼系数定量测度其空间集聚变化.研究表明,核心期刊的数量总体稳步上升并趋于稳定,各学科核心期刊数量有所变...
本文以广东省为例,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后发优势问题.论文首先介绍了后发优势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基本含义,继而通过对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广东省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之间的发展...
依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2001年和2009年制造业各行业大类在八大区域尺度上的份额变化进行对比讨论和聚类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①研究时段内的制造业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主体;②主...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的"市领导县"体制产生了一种"地域性城市",初衷旨在转轨经济背景下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