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了1988-2008年东北地区4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初级产品单位虚拟水含量和省虚拟水总量,明晰了这4种粮食作物的农业用水量格局及时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单位耗水量最高,小麦次之,玉米最小;空间上水稻的单位耗水量在黑龙江省最高,小麦在吉林省最高,玉米和大豆在辽宁省最高;黑龙江省的水稻、小麦和大豆的虚拟水总量都明显高于吉林省和辽宁省,分别达到8.60×109,3.98×109和1.22×1010m3,而吉林省玉米虚拟水总量在3个省中最高,达1.08×1010m3.随时间的变化,东北地区大豆和小麦的单位虚拟水含量表现为下降或者波动,而水稻和玉米相对稳定;玉米和水稻的虚拟水总量呈上升趋势而小麦明显呈下降趋势.该研究提供了从虚拟资源视角认识水资源消耗的实证,可以对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3505-5124
论文以全国范围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对1991—2011年长达21 a的农业净碳汇时空格局变化规律展开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从时间变化角度可以发现,整体上我国农业在长达21 a内均以净碳汇为主,并且...
在国际学术前沿土地变化科学的概念框架下,耕地非农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成为核心问题之一.研究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及其调控机制,不仅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也可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做出独特贡献.以北...
从深圳市的现实研究需求出发,在对地表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深圳市境内五个集雨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近10年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然后结合5个流域的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应用统计分析和...
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产生影响。该文分别采用Palmer干旱指数(PDSI)、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GIQ)、单位面积粮食产量(PHGO)作为气候变化、...
通过对国外旱地农业成功经验和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回顾与现状分析 ,认为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作物生产力为目标 ,在协调、优化和永续利用农业资源和...
粮食安全与水环境安全之间的冲突关系是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区域粮食安全和水环境安全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业生产技术在调控二者关系中的根本性作用.其次,基于1979~ 2007...
以山东莱州、河北沧州两地区为例,从小流域尺度上提出了以降水为中心、以劣质水农业综合利用为核心的降水(含过境水)、地表水(含湿地水)、土壤水、地下水以及养殖废水的"五水&quo...
水足迹模型是评估人类消费结构对水资源影响的有效方法.结合1995~2007年的统计资料,运用水足迹模型,对新疆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结构进行综合评价,并引入水文和社会水资源稀缺度、集约利用度等指标,考察城...
計畫編號:102農科-8.3.1-利-b1(2) 研究期間:201305~201312 研究經費:2,103,000[[abstract]]為提升區域灌溉管理效率,以解決農業水資源管理問題,確保農業水...
古代人类在长期水资源管理及与各种水灾害斗争过程中,积累了朴素的具有生态价值的农业生产经验,表现在造田方式、作物类型、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适应性景观.研究表明,水适应景观内容和形式受气候干湿类型、地形特征...
利用1976-2009年塔里木盆地的和田、库车、若羌、喀什和民丰5个探空站的实测资料计算了逐月平均水汽含量,并建立了与地面水汽压的关系式;利用这种关系式计算了盆地及周边地区28个站水汽含量,进行了EO...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解决渭干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战略选择.渭干河流域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农业灌溉大部分仍采用粗放型的土渠输水、大水漫灌方式,水资源流失严重,灌溉定额偏高,渠...
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地区1990-2010年粮食产需的时空格局变化进行研究,构建粮食安全指数,识别京津冀粮食安全区域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粮食生产经历了...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核心区屡次转移,与人口数额、资源禀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境压力相关.由于西辽河流域南北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两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本文指出,虽然辽中期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核心...
选用东北地区(包括内蒙东部)26个气象站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 a来的干旱发展趋势和年代际变化.认为:在向干旱发展的总趋势下还有明显的干湿年代际变化,温度逐年升高在干旱发展的总趋势中起主要作用...
论文以全国范围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对1991—2011年长达21 a的农业净碳汇时空格局变化规律展开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从时间变化角度可以发现,整体上我国农业在长达21 a内均以净碳汇为主,并且...
在国际学术前沿土地变化科学的概念框架下,耕地非农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成为核心问题之一.研究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及其调控机制,不仅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也可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做出独特贡献.以北...
从深圳市的现实研究需求出发,在对地表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深圳市境内五个集雨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近10年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然后结合5个流域的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应用统计分析和...
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产生影响。该文分别采用Palmer干旱指数(PDSI)、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GIQ)、单位面积粮食产量(PHGO)作为气候变化、...
通过对国外旱地农业成功经验和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回顾与现状分析 ,认为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作物生产力为目标 ,在协调、优化和永续利用农业资源和...
粮食安全与水环境安全之间的冲突关系是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区域粮食安全和水环境安全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业生产技术在调控二者关系中的根本性作用.其次,基于1979~ 2007...
以山东莱州、河北沧州两地区为例,从小流域尺度上提出了以降水为中心、以劣质水农业综合利用为核心的降水(含过境水)、地表水(含湿地水)、土壤水、地下水以及养殖废水的"五水&quo...
水足迹模型是评估人类消费结构对水资源影响的有效方法.结合1995~2007年的统计资料,运用水足迹模型,对新疆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结构进行综合评价,并引入水文和社会水资源稀缺度、集约利用度等指标,考察城...
計畫編號:102農科-8.3.1-利-b1(2) 研究期間:201305~201312 研究經費:2,103,000[[abstract]]為提升區域灌溉管理效率,以解決農業水資源管理問題,確保農業水...
古代人类在长期水资源管理及与各种水灾害斗争过程中,积累了朴素的具有生态价值的农业生产经验,表现在造田方式、作物类型、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适应性景观.研究表明,水适应景观内容和形式受气候干湿类型、地形特征...
利用1976-2009年塔里木盆地的和田、库车、若羌、喀什和民丰5个探空站的实测资料计算了逐月平均水汽含量,并建立了与地面水汽压的关系式;利用这种关系式计算了盆地及周边地区28个站水汽含量,进行了EO...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解决渭干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战略选择.渭干河流域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农业灌溉大部分仍采用粗放型的土渠输水、大水漫灌方式,水资源流失严重,灌溉定额偏高,渠...
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地区1990-2010年粮食产需的时空格局变化进行研究,构建粮食安全指数,识别京津冀粮食安全区域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粮食生产经历了...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核心区屡次转移,与人口数额、资源禀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境压力相关.由于西辽河流域南北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两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本文指出,虽然辽中期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核心...
选用东北地区(包括内蒙东部)26个气象站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 a来的干旱发展趋势和年代际变化.认为:在向干旱发展的总趋势下还有明显的干湿年代际变化,温度逐年升高在干旱发展的总趋势中起主要作用...
论文以全国范围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对1991—2011年长达21 a的农业净碳汇时空格局变化规律展开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从时间变化角度可以发现,整体上我国农业在长达21 a内均以净碳汇为主,并且...
在国际学术前沿土地变化科学的概念框架下,耕地非农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成为核心问题之一.研究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及其调控机制,不仅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也可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做出独特贡献.以北...
从深圳市的现实研究需求出发,在对地表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深圳市境内五个集雨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近10年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然后结合5个流域的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应用统计分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