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黔、桂、滇3省(区)72个气象站点45年(1960-2004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借助小波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近45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的特征和总体趋势.研究结果显示:该区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其中气温变化的主周期约为7年,降水量变化的主周期约为25年.该区气候变化的季节性特征和区域差异也比较明显,通过计算过去45年中四季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率并对其进行GIS空间插值分析,得到了四季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分异状况;通过SOFM网络分别选取分类指标对研究区近45年来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并对聚类结果进行GIS空间插值分析,划分了研究区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类型区域.RBFN模型预测的结果得出,该区2005-2010年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均处于相对低值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2223-2294
结合绝对阈值和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更灵敏的检测极端降水事件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检测出常用降水指数无法检测到的降水量稀少地区尤其干旱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同时也能过滤掉其检测到的降水量...
依据降水随高度变化率和分区连片的原则,将新疆102个气象站划为两种类型6个降水分区.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近似呈线性;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呈近似二次曲线类型....
基于渭河流域分布区4个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资料,分析了1951—2007年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候要素变化及区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渭河流域年平均风速和年最大风...
气候变化与植被变化的关系已经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得到了研究证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AVHRR GIMMS NDVI和AVHRR GloPEM NPP数据集,通过对逐个像元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研究了2...
中国西部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降水量长期变化剧烈.论文综合整理了17个年降水量代用资料序列,其中11个为树木年轮,4个为史料,2个为冰芯积累量.所有序列均采用10年平均值,对1880~197...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我国东北区(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大气...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在过去50 a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利用西北干旱区128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结合DEM数据...
采用1961-1990年逐年年平均气温资料,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将中国大陆划分为8个气温变化区.之后依据1951-2000年逐月气温和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各个...
基于新疆过去50a气温和降水时间序列长期趋势的研究结果,结合对1986年及附近时段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系列事件(厄尔尼诺、火山爆发、核电站爆炸事故、温室气体增加等)的分析,探讨了1986年新疆气...
利用小波变换对内蒙古27个气象台站40年(1956~1995)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956~1958是40年中最冷的年份,20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是两个主要的气温升高...
利用中国486个测站1960-2000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 采用分层聚类和相似分析方法, 兼顾降水的年内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对中国降水进行了气候区划.利用动态分析分层聚类过程中组内和组间平均相关系数...
本文以对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晚更新世-全新世砂丘与河湖相、古土壤互为叠覆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记录的认识出发,同时基于对中国北方现代冬春季节风沙、尘霾活动发生的区域性气候-地质过程的...
由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尤其由于区域对气候变化响应评价工作直接关系到区域气候变化对策的制定和区域发展,进行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比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研究更具现实意义.气候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会产生一系列...
阿克苏露头区多条震旦系地质剖面研究揭示震旦系风化壳古岩溶作用识别标志主要有区域性不整合面、大型洞穴垮塌角砾岩、溶洞、溶孔及高角度溶沟、溶缝等.震旦系风化壳古岩溶垂向分带结构以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为主...
[目的]回顾青藏高原抬升对我国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构造运动的相关研究,选取利用我国北方黄土沉积的研究手段,特别是通过应用黄土沉积的古地磁测量方法对高原抬升影响的研究实...
结合绝对阈值和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更灵敏的检测极端降水事件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检测出常用降水指数无法检测到的降水量稀少地区尤其干旱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同时也能过滤掉其检测到的降水量...
依据降水随高度变化率和分区连片的原则,将新疆102个气象站划为两种类型6个降水分区.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近似呈线性;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呈近似二次曲线类型....
基于渭河流域分布区4个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资料,分析了1951—2007年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候要素变化及区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渭河流域年平均风速和年最大风...
气候变化与植被变化的关系已经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得到了研究证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AVHRR GIMMS NDVI和AVHRR GloPEM NPP数据集,通过对逐个像元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研究了2...
中国西部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降水量长期变化剧烈.论文综合整理了17个年降水量代用资料序列,其中11个为树木年轮,4个为史料,2个为冰芯积累量.所有序列均采用10年平均值,对1880~197...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我国东北区(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大气...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在过去50 a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利用西北干旱区128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结合DEM数据...
采用1961-1990年逐年年平均气温资料,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将中国大陆划分为8个气温变化区.之后依据1951-2000年逐月气温和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各个...
基于新疆过去50a气温和降水时间序列长期趋势的研究结果,结合对1986年及附近时段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系列事件(厄尔尼诺、火山爆发、核电站爆炸事故、温室气体增加等)的分析,探讨了1986年新疆气...
利用小波变换对内蒙古27个气象台站40年(1956~1995)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956~1958是40年中最冷的年份,20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是两个主要的气温升高...
利用中国486个测站1960-2000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 采用分层聚类和相似分析方法, 兼顾降水的年内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对中国降水进行了气候区划.利用动态分析分层聚类过程中组内和组间平均相关系数...
本文以对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晚更新世-全新世砂丘与河湖相、古土壤互为叠覆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记录的认识出发,同时基于对中国北方现代冬春季节风沙、尘霾活动发生的区域性气候-地质过程的...
由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尤其由于区域对气候变化响应评价工作直接关系到区域气候变化对策的制定和区域发展,进行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比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研究更具现实意义.气候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会产生一系列...
阿克苏露头区多条震旦系地质剖面研究揭示震旦系风化壳古岩溶作用识别标志主要有区域性不整合面、大型洞穴垮塌角砾岩、溶洞、溶孔及高角度溶沟、溶缝等.震旦系风化壳古岩溶垂向分带结构以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为主...
[目的]回顾青藏高原抬升对我国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构造运动的相关研究,选取利用我国北方黄土沉积的研究手段,特别是通过应用黄土沉积的古地磁测量方法对高原抬升影响的研究实...
结合绝对阈值和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更灵敏的检测极端降水事件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检测出常用降水指数无法检测到的降水量稀少地区尤其干旱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同时也能过滤掉其检测到的降水量...
依据降水随高度变化率和分区连片的原则,将新疆102个气象站划为两种类型6个降水分区.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近似呈线性;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呈近似二次曲线类型....
基于渭河流域分布区4个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资料,分析了1951—2007年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候要素变化及区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渭河流域年平均风速和年最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