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贫困问题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导致中国西部地区形成典型的环境-贫困现象.由于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在它们之间发挥着作用,所以,贫困与环境的联系不能被简单认定为一维的因果关系.本文从产业结构退化的角度探析西部环境与贫困问题的关系,得出产业结构退化加剧环境与贫困矛盾关系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通过制度创新冲破环境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以及相应政策建议.北京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114-182
采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微观企业在市场中的兴衰演变来考察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首先,通过分解产业结构调整中生产率提高与结构变动的影响效应来阐述兴衰演变的结果:相比于生产率提高效应,结构变动效应更为突出,行...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估计了1988-2002年期间的中国农村绝对贫困、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及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变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根据CHIP调查数据所绘制的贫困发生曲线表明...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与未来可能变化趋势是科学界面对的一大难题,正确认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与变化趋势,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是正确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重要...
我国广大西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其贫困也多为环境制约型贫困,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对于环境制约型贫困的西部地区,只有打破贫困与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建立经济与...
中国的反贫困成就举世瞩目,当前的反贫困模式和制度框架也面临着转型.本文试图从系统性制度设计的视角,基于贫困的性质与根源的深入分析,对中国的贫困重新作出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贫困的系统性制度框架....
贫困是人的可行能力在多个维度被剥夺的现象.多维贫困指数测量和反映贫困人口或家庭的多维贫困发生率以及所遭受的剥夺强度.文章将资产维度纳入了多维贫困分析框架及测量,拓展了多维贫困指数的维度.对2009年《...
基于最新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在绝对水平上,中国的贫困线不仅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即便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也不高;从相对水平来看,中国贫困线低于人均收入的30%,而在国际上,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贫困线一般在人...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新世纪的一项重大举措.鉴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所以,要求我们必须摸清西部生态建设的优、劣势,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文章对西部大开发中...
西部地区是相对贫困、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将遇到贫困、人口压力和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开发、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类两难问题,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问题.本文就此作了...
采用Watts多维度贫困指数,从收入、知识和健康三个维度对我国转型时期多维度贫困进行测算,并进行夏普里分解的测算结果表明,1990-2003年我国多维度贫困出现大幅度下降,其中,收入贫困下降最多,健康...
文章利用1988年、1995年、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农村入户调查数据,考察了影响中国农户脱贫、增收的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多变量回归特别是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增...
在人类社会的繁衍与发展过程中,贫困是始终威胁着人类基本生存的敌人。特别在中国,到2003年为止仍有2600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的状态中。如何尽快地消除贫困,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状况,成为我国...
文章综述了气候与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别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演变特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方法,采用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预测...
"贫困陷阱"是我国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贫困地区要摆脱贫困、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找出并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其途径在于进行全面系统的环境重建.针对环...
中国1986年开始实施的开发式扶贫战略,符合当时我国大面积集中连片贫困的国情,其减贫总体成就突出,区域均衡影响值得肯定.而反思中国扶贫开发进程,虽然存在诸多问题,进入新的阶段面临新调整,但不能认为扶贫...
采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微观企业在市场中的兴衰演变来考察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首先,通过分解产业结构调整中生产率提高与结构变动的影响效应来阐述兴衰演变的结果:相比于生产率提高效应,结构变动效应更为突出,行...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估计了1988-2002年期间的中国农村绝对贫困、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及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变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根据CHIP调查数据所绘制的贫困发生曲线表明...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与未来可能变化趋势是科学界面对的一大难题,正确认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与变化趋势,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是正确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重要...
我国广大西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其贫困也多为环境制约型贫困,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对于环境制约型贫困的西部地区,只有打破贫困与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建立经济与...
中国的反贫困成就举世瞩目,当前的反贫困模式和制度框架也面临着转型.本文试图从系统性制度设计的视角,基于贫困的性质与根源的深入分析,对中国的贫困重新作出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贫困的系统性制度框架....
贫困是人的可行能力在多个维度被剥夺的现象.多维贫困指数测量和反映贫困人口或家庭的多维贫困发生率以及所遭受的剥夺强度.文章将资产维度纳入了多维贫困分析框架及测量,拓展了多维贫困指数的维度.对2009年《...
基于最新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在绝对水平上,中国的贫困线不仅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即便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也不高;从相对水平来看,中国贫困线低于人均收入的30%,而在国际上,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贫困线一般在人...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新世纪的一项重大举措.鉴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所以,要求我们必须摸清西部生态建设的优、劣势,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文章对西部大开发中...
西部地区是相对贫困、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将遇到贫困、人口压力和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开发、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类两难问题,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问题.本文就此作了...
采用Watts多维度贫困指数,从收入、知识和健康三个维度对我国转型时期多维度贫困进行测算,并进行夏普里分解的测算结果表明,1990-2003年我国多维度贫困出现大幅度下降,其中,收入贫困下降最多,健康...
文章利用1988年、1995年、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农村入户调查数据,考察了影响中国农户脱贫、增收的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多变量回归特别是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增...
在人类社会的繁衍与发展过程中,贫困是始终威胁着人类基本生存的敌人。特别在中国,到2003年为止仍有2600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的状态中。如何尽快地消除贫困,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状况,成为我国...
文章综述了气候与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别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演变特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方法,采用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预测...
"贫困陷阱"是我国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贫困地区要摆脱贫困、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找出并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其途径在于进行全面系统的环境重建.针对环...
中国1986年开始实施的开发式扶贫战略,符合当时我国大面积集中连片贫困的国情,其减贫总体成就突出,区域均衡影响值得肯定.而反思中国扶贫开发进程,虽然存在诸多问题,进入新的阶段面临新调整,但不能认为扶贫...
采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微观企业在市场中的兴衰演变来考察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首先,通过分解产业结构调整中生产率提高与结构变动的影响效应来阐述兴衰演变的结果:相比于生产率提高效应,结构变动效应更为突出,行...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估计了1988-2002年期间的中国农村绝对贫困、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及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变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根据CHIP调查数据所绘制的贫困发生曲线表明...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与未来可能变化趋势是科学界面对的一大难题,正确认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与变化趋势,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是正确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