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Watts多维度贫困指数,从收入、知识和健康三个维度对我国转型时期多维度贫困进行测算,并进行夏普里分解的测算结果表明,1990-2003年我国多维度贫困出现大幅度下降,其中,收入贫困下降最多,健康贫困下降最少。另外,在整体义务教育水平提高的同时,部分人口教育年限却在下降,说明教育发展很不均衡。运用多维度方法测算贫困,便于人们识别贫困人口在不同维度上遭受的痛苦,并为政策制订者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差异化和组合式反贫困政策提供依据,提高反贫困政策的瞄准效率。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ARTICLE55-1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反贫困的基本前提是识别穷人。以往中国农村贫困线研究的焦点是“...
本文以统计资料和参与观察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城镇失业性贫困的状况和其生存特点,发现家庭成为国家应对城镇失业性贫困的重要工具和个人应对贫困的最后资源,这两者相互建构.正是以家庭为中介,底层社会维持了基本生存...
基于贵州省社会核算矩阵(SAM),利用乘数分析方法研究了部门产出增加对贫困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服务业和某些制造业部门的产出增加能够减缓贫困,贫困人口素质的提高是增加部门产出的必要条件.国...
贫困是人的可行能力在多个维度被剥夺的现象.多维贫困指数测量和反映贫困人口或家庭的多维贫困发生率以及所遭受的剥夺强度.文章将资产维度纳入了多维贫困分析框架及测量,拓展了多维贫困指数的维度.对2009年《...
基于最新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在绝对水平上,中国的贫困线不仅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即便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也不高;从相对水平来看,中国贫困线低于人均收入的30%,而在国际上,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贫困线一般在人...
由于贫困是一种具有社会建构性的概念,如何度量贫困成为国际社会政策学界和扶贫领域中的难题之一.基于"生计维持"和"基本需要"的概念...
中国的反贫困成就举世瞩目,当前的反贫困模式和制度框架也面临着转型.本文试图从系统性制度设计的视角,基于贫困的性质与根源的深入分析,对中国的贫困重新作出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贫困的系统性制度框架....
在人类社会的繁衍与发展过程中,贫困是始终威胁着人类基本生存的敌人。特别在中国,到2003年为止仍有2600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的状态中。如何尽快地消除贫困,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状况,成为我国...
贫困女性化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特别是流动妇女往往遭受多个维度的贫困。本文以收入贫困FGT方法和多维贫困测量AF方法,测算了在北京市从业的451名家政服务业流动妇女的收入贫困、多维贫困指数(MP...
文章利用1988年、1995年、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农村入户调查数据,考察了影响中国农户脱贫、增收的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多变量回归特别是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增...
中国1986年开始实施的开发式扶贫战略,符合当时我国大面积集中连片贫困的国情,其减贫总体成就突出,区域均衡影响值得肯定.而反思中国扶贫开发进程,虽然存在诸多问题,进入新的阶段面临新调整,但不能认为扶贫...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估计了1988—2002年中国城镇绝对贫困的变化趋势。根据CHIP调查数据所绘制的贫困发生曲线表明,不论把绝对贫困线确定在哪里,在该时期内中国城镇贫困都在...
环境与贫困问题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导致中国西部地区形成典型的环境-贫困现象.由于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在它们之间发挥着作用,所以,贫困与环境的联系不能被简单认定为一维的因果关系.本文从产业结构退化的角度探析西部...
本文从收入流动视角研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个体动态收入特征,运用收入流动矩阵法测量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长期贫困程度小于年度贫困,收入流动减缓了长期贫困程度,但贫困户...
本文从贫困概念的演变出发论述和分析了贫困测量方法发展的两个阶段,对贫困线方法和多方面测量贫困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我国扶贫工作中的扶贫瞄准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参与式贫困指数的开发...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反贫困的基本前提是识别穷人。以往中国农村贫困线研究的焦点是“...
本文以统计资料和参与观察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城镇失业性贫困的状况和其生存特点,发现家庭成为国家应对城镇失业性贫困的重要工具和个人应对贫困的最后资源,这两者相互建构.正是以家庭为中介,底层社会维持了基本生存...
基于贵州省社会核算矩阵(SAM),利用乘数分析方法研究了部门产出增加对贫困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服务业和某些制造业部门的产出增加能够减缓贫困,贫困人口素质的提高是增加部门产出的必要条件.国...
贫困是人的可行能力在多个维度被剥夺的现象.多维贫困指数测量和反映贫困人口或家庭的多维贫困发生率以及所遭受的剥夺强度.文章将资产维度纳入了多维贫困分析框架及测量,拓展了多维贫困指数的维度.对2009年《...
基于最新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在绝对水平上,中国的贫困线不仅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即便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也不高;从相对水平来看,中国贫困线低于人均收入的30%,而在国际上,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贫困线一般在人...
由于贫困是一种具有社会建构性的概念,如何度量贫困成为国际社会政策学界和扶贫领域中的难题之一.基于"生计维持"和"基本需要"的概念...
中国的反贫困成就举世瞩目,当前的反贫困模式和制度框架也面临着转型.本文试图从系统性制度设计的视角,基于贫困的性质与根源的深入分析,对中国的贫困重新作出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贫困的系统性制度框架....
在人类社会的繁衍与发展过程中,贫困是始终威胁着人类基本生存的敌人。特别在中国,到2003年为止仍有2600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的状态中。如何尽快地消除贫困,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状况,成为我国...
贫困女性化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特别是流动妇女往往遭受多个维度的贫困。本文以收入贫困FGT方法和多维贫困测量AF方法,测算了在北京市从业的451名家政服务业流动妇女的收入贫困、多维贫困指数(MP...
文章利用1988年、1995年、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农村入户调查数据,考察了影响中国农户脱贫、增收的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多变量回归特别是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增...
中国1986年开始实施的开发式扶贫战略,符合当时我国大面积集中连片贫困的国情,其减贫总体成就突出,区域均衡影响值得肯定.而反思中国扶贫开发进程,虽然存在诸多问题,进入新的阶段面临新调整,但不能认为扶贫...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估计了1988—2002年中国城镇绝对贫困的变化趋势。根据CHIP调查数据所绘制的贫困发生曲线表明,不论把绝对贫困线确定在哪里,在该时期内中国城镇贫困都在...
环境与贫困问题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导致中国西部地区形成典型的环境-贫困现象.由于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在它们之间发挥着作用,所以,贫困与环境的联系不能被简单认定为一维的因果关系.本文从产业结构退化的角度探析西部...
本文从收入流动视角研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个体动态收入特征,运用收入流动矩阵法测量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长期贫困程度小于年度贫困,收入流动减缓了长期贫困程度,但贫困户...
本文从贫困概念的演变出发论述和分析了贫困测量方法发展的两个阶段,对贫困线方法和多方面测量贫困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我国扶贫工作中的扶贫瞄准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参与式贫困指数的开发...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反贫困的基本前提是识别穷人。以往中国农村贫困线研究的焦点是“...
本文以统计资料和参与观察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城镇失业性贫困的状况和其生存特点,发现家庭成为国家应对城镇失业性贫困的重要工具和个人应对贫困的最后资源,这两者相互建构.正是以家庭为中介,底层社会维持了基本生存...
基于贵州省社会核算矩阵(SAM),利用乘数分析方法研究了部门产出增加对贫困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服务业和某些制造业部门的产出增加能够减缓贫困,贫困人口素质的提高是增加部门产出的必要条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