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揭示云南南部地区20世纪80、90年代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规律,以及耕地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应用ArcGIS将研究区域不同时期的土地类型图进行叠加,并将得到的土地覆被变化图进行空间相关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耕地变化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本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格局变化以林-草及林草-耕地转换为主,耕地分布随海拔、坡度的不同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且耕地分布格局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时空差异.研究结论:本区的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及其演变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尤以政策和人口经济发展压力为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加强本区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地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29-162
21世纪以来,云南省频繁发生春旱,严重影响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为更科学地抗旱防旱,运用MODIS遥感数据,计算归一化干旱指数NDDI,分析了云南省2004-2013年春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
以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县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5、2000年三期TM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结合土地利用指数及分形模型、景观破碎度等景观分异测度指数,探讨近20...
对19世纪70年代至1949年云南的城镇空间演化进行了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研究了交通与政治两种演化影响因素的变迁,结果显示:(1)在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之前的清末,对外交通线路的兴衰对沿线城市空间演...
预测研究是生态足迹研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通过对生态足迹未来发展趋势的拟合,能够有效克服生态足迹计算结果的静态性缺陷,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预测、预警和相关政策制定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丽江纳西...
基于近60a耕地利用相关数据,从耕地规模、结构和效益分析三工河流域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利用回归模型和灰色关联方法对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工河流域耕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人均...
在国际学术前沿土地变化科学的概念框架下,耕地非农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成为核心问题之一.研究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及其调控机制,不仅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也可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做出独特贡献.以北...
选择黔东南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3,1999和2009年3期遥感影像,研究了黔东南16年来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3-1999年,研究区耕地、建筑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而林地面积、...
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中的核心研究内容.加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与驱动机制研究,准确找出导致耕地数量减少与质量退化的驱动因子并了解各因子内部关系及动态规律,对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用地结构...
以云南省永胜县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土地持续利用的时空耦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全县1996年、1999年和2001年间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动态,并构建指标贡献度与指标障碍度,定量表征各指...
利用1980s,1990,2000及2005年4期100m×100m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基于6种反映土地利用/覆被空间结构的景观指数,构建生态风险...
土地人口承载量研究是一项涉及区域上地、食物、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超前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它兼有生态目标与社会目标双重要求,国际上将其归为社会生态范畴,其核心是探寻人与环境相互协调的最佳条件,关键...
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变化程度指数模型,根据该指数将江苏省划分为剧变型、缓变型和相对稳定型3大类型区,整体表现出从长江以南-长江北岸和中部沿海-江苏省西部和北部变化逐渐平缓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发展水平、发展...
应用RS、GIS以及GPS集成技术,以黔中喀斯特地区的猫跳河流域为对象,研究了这一地区从1973-2002年间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过程,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形成这种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从1...
利用1996年和2004年北京市两期土地利用图,提取各类用地的图斑,运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96年~2004年间北京耕地流失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996年~2004年北京土地...
根据陕西省1990—2010年的耕地统计资料,研究耕地利用现状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耕地资源与14个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年间耕地总面积和人均...
21世纪以来,云南省频繁发生春旱,严重影响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为更科学地抗旱防旱,运用MODIS遥感数据,计算归一化干旱指数NDDI,分析了云南省2004-2013年春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
以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县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5、2000年三期TM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结合土地利用指数及分形模型、景观破碎度等景观分异测度指数,探讨近20...
对19世纪70年代至1949年云南的城镇空间演化进行了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研究了交通与政治两种演化影响因素的变迁,结果显示:(1)在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之前的清末,对外交通线路的兴衰对沿线城市空间演...
预测研究是生态足迹研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通过对生态足迹未来发展趋势的拟合,能够有效克服生态足迹计算结果的静态性缺陷,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预测、预警和相关政策制定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丽江纳西...
基于近60a耕地利用相关数据,从耕地规模、结构和效益分析三工河流域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利用回归模型和灰色关联方法对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工河流域耕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人均...
在国际学术前沿土地变化科学的概念框架下,耕地非农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成为核心问题之一.研究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及其调控机制,不仅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也可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做出独特贡献.以北...
选择黔东南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3,1999和2009年3期遥感影像,研究了黔东南16年来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3-1999年,研究区耕地、建筑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而林地面积、...
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中的核心研究内容.加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与驱动机制研究,准确找出导致耕地数量减少与质量退化的驱动因子并了解各因子内部关系及动态规律,对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用地结构...
以云南省永胜县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土地持续利用的时空耦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全县1996年、1999年和2001年间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动态,并构建指标贡献度与指标障碍度,定量表征各指...
利用1980s,1990,2000及2005年4期100m×100m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基于6种反映土地利用/覆被空间结构的景观指数,构建生态风险...
土地人口承载量研究是一项涉及区域上地、食物、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超前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它兼有生态目标与社会目标双重要求,国际上将其归为社会生态范畴,其核心是探寻人与环境相互协调的最佳条件,关键...
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变化程度指数模型,根据该指数将江苏省划分为剧变型、缓变型和相对稳定型3大类型区,整体表现出从长江以南-长江北岸和中部沿海-江苏省西部和北部变化逐渐平缓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发展水平、发展...
应用RS、GIS以及GPS集成技术,以黔中喀斯特地区的猫跳河流域为对象,研究了这一地区从1973-2002年间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过程,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形成这种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从1...
利用1996年和2004年北京市两期土地利用图,提取各类用地的图斑,运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96年~2004年间北京耕地流失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996年~2004年北京土地...
根据陕西省1990—2010年的耕地统计资料,研究耕地利用现状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耕地资源与14个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年间耕地总面积和人均...
21世纪以来,云南省频繁发生春旱,严重影响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为更科学地抗旱防旱,运用MODIS遥感数据,计算归一化干旱指数NDDI,分析了云南省2004-2013年春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
以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县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5、2000年三期TM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结合土地利用指数及分形模型、景观破碎度等景观分异测度指数,探讨近20...
对19世纪70年代至1949年云南的城镇空间演化进行了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研究了交通与政治两种演化影响因素的变迁,结果显示:(1)在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之前的清末,对外交通线路的兴衰对沿线城市空间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