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Bresnahan&Reiss(1 991 )的文章所发展的模型和计量方法 ,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进行回归分析。证实了在汽车产业中同样存在着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正相关关系 ,并且从实证的角度衡量了中国汽车工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投资分散的程度。我们的经济计量分析表明 ,在当今中国的汽车行业 ,企业实际数目与理论估算的合理企业数目相吻合 ,且单个企业的生产尚未严重受到“最低市场需求量”这一门槛水平的制约的省份 ,只剩下上海、天津和吉林三个省市。这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 ,下一步中国汽车行业的重组、兼并与整合的任务有多么艰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ARTICLE1152-6
本文试图研究企业家精神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企业家精神衡量标准的比较分析表明,企业进入情况较好地反映了中国转轨时期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因此,企业进入比率是衡量企业家精神的较好尺度.将企业家精神...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一个不断寻找和满足自身利益偏好的过程。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耐用消费品的实证研究,得到了影响中国消费者购买决策的6个利益偏好因子,基于此对中国消费者进行基于利益偏好的市场细分...
本文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制造业为切入点,研究转型时期特有的市场分割现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关注这一影响的区域与产业差异.在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将不同地理尺度上的市场分割分为...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
本文利用2000~2003中国工业统计数据,选取其中的五个行业(电子、纺织、服装、化学和机械行业),研究企业规模、产业集中度等与创新的关系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创新之间一般不存在简...
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发挥市场力量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决定因素。“十三 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 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企业...
利用1987~2003年中国制造业8个产业分省份面板数据对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制造业8个产业中,大部分产业存在地方化经济效应和城市化经济效应,即产业自身规模以及其他产业...
本文在参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以总市值、流通市值、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为公司规模的衡量指标,利用国内比较权威的数据库,研究了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沪深两市所有股票(组合)的收益与公司...
本文利用2001-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汽车制造业企业有关数据,对近10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空间布局进行描述,利用地理集中度指数和EG指数对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和分析后,发现中国汽车制造业...
我国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多局限于基于物质空间的中心地体系研究,本文以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转型及消费者因素日益重要的零售环境变化为出发点,从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空间入手,考察目前上海市的商业空间结构特征.本研...
面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常态,中国企业更深入地参与全球生产将成为常态.本文在不完全契约情况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数据对美国和中国各行业在价值链的平均位置进行测度,并利用回归方法分析公司内贸易进口份额...
由于产业性质的不同,跨部门分析只能从总体而不能从个体揭示各个产业的绩效与产权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准确关系,本文针对单个产业(汽车)的绩效与产权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对经...
本文采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方法,将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38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分解为资本深化、技术前沿进步、技术效率改进3个成分,发现:(1)1996 ̄200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劳动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趋于空间分散而在90年代趋于地理集中;大部分省区的制造业结构逐渐多元化,90年代后期以来趋于专业化.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存在显...
2002年度における中国の自動車生産台数は3,262,947台になった。中でも、セダン生産台数は、1,103,258台になった。当時では驚異的な数字とする見方が強かった。2002年度に発表された予想値...
本文试图研究企业家精神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企业家精神衡量标准的比较分析表明,企业进入情况较好地反映了中国转轨时期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因此,企业进入比率是衡量企业家精神的较好尺度.将企业家精神...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一个不断寻找和满足自身利益偏好的过程。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耐用消费品的实证研究,得到了影响中国消费者购买决策的6个利益偏好因子,基于此对中国消费者进行基于利益偏好的市场细分...
本文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制造业为切入点,研究转型时期特有的市场分割现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关注这一影响的区域与产业差异.在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将不同地理尺度上的市场分割分为...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
本文利用2000~2003中国工业统计数据,选取其中的五个行业(电子、纺织、服装、化学和机械行业),研究企业规模、产业集中度等与创新的关系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创新之间一般不存在简...
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发挥市场力量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决定因素。“十三 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 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企业...
利用1987~2003年中国制造业8个产业分省份面板数据对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制造业8个产业中,大部分产业存在地方化经济效应和城市化经济效应,即产业自身规模以及其他产业...
本文在参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以总市值、流通市值、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为公司规模的衡量指标,利用国内比较权威的数据库,研究了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沪深两市所有股票(组合)的收益与公司...
本文利用2001-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汽车制造业企业有关数据,对近10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空间布局进行描述,利用地理集中度指数和EG指数对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和分析后,发现中国汽车制造业...
我国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多局限于基于物质空间的中心地体系研究,本文以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转型及消费者因素日益重要的零售环境变化为出发点,从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空间入手,考察目前上海市的商业空间结构特征.本研...
面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常态,中国企业更深入地参与全球生产将成为常态.本文在不完全契约情况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数据对美国和中国各行业在价值链的平均位置进行测度,并利用回归方法分析公司内贸易进口份额...
由于产业性质的不同,跨部门分析只能从总体而不能从个体揭示各个产业的绩效与产权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准确关系,本文针对单个产业(汽车)的绩效与产权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对经...
本文采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方法,将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38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分解为资本深化、技术前沿进步、技术效率改进3个成分,发现:(1)1996 ̄200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劳动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趋于空间分散而在90年代趋于地理集中;大部分省区的制造业结构逐渐多元化,90年代后期以来趋于专业化.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存在显...
2002年度における中国の自動車生産台数は3,262,947台になった。中でも、セダン生産台数は、1,103,258台になった。当時では驚異的な数字とする見方が強かった。2002年度に発表された予想値...
本文试图研究企业家精神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企业家精神衡量标准的比较分析表明,企业进入情况较好地反映了中国转轨时期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因此,企业进入比率是衡量企业家精神的较好尺度.将企业家精神...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一个不断寻找和满足自身利益偏好的过程。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耐用消费品的实证研究,得到了影响中国消费者购买决策的6个利益偏好因子,基于此对中国消费者进行基于利益偏好的市场细分...
本文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制造业为切入点,研究转型时期特有的市场分割现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关注这一影响的区域与产业差异.在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将不同地理尺度上的市场分割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