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1989至1992年中国经济形势演变的逻辑,是正确评价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得失的需要,是深化认识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必要性的需要,是加深理解中国选择市场化改革艰巨性的需要等.国有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治理整顿与市场化取向改革等历程,而乡镇企业的发展经历了“非法”到“合法”、萧条到复苏的艰辛历程.通过考察1989至1992年国营与乡镇企业的发展轨迹表明:我国经济的演变命运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变迁进程是息息相关的;1989至1992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大致是由通货膨胀到市场疲软,再逐渐回升;经济形势演变的实践路径是在治理整顿和思想理论创新中深化改革开放.0180-853
计划经济体制使中国政企关系失去了自然演进的可能。在政企关系的调整过程中,政府尽管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政府也是有限理性的,不可能对政企关系进行理性构建。自始至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是影响中国政企关系的一个...
借鉴西方经济地理学中的新区域主义和企业与区域联系的关系型理论框架, 对中国国 有企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中国的国有部门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分省看, 存在显著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华北和东北...
本文利用了1952-2002年数据研究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问题。我们发现:(1)计划经济时期,地区间的不平衡持续上升,到七十年代后期达到顶峰。八十年代地区不平衡有所下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又有上升趋势。...
大量文献对中国转型初期企业制度安排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多数文献认为地方政府拥有控制权的企业制度才是有效的,也有文献认为私人产权的企业制度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初期所发生的一...
中国的国有企業是顺応優先重工業的时代要求応運而生。当初取得了比較高的経済成長。但是由于釆取了伝統的計画経済体制造成了企業的生産効率不高・職工的労働積極性不高等許多問題。到了70年代国有企業面臨不得不改...
中国经济体制决定了中国国有银行体制的选择集合和选择空间.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各参与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变化,由于国家选择在集中金融资源、控制金融风险和引进市场竞争等因素之间的动态权衡,中...
自1978年以来中国一直在经历一个经济革命'打开门'的政策。国有企业是主要收入来源,不能胜任对刨切系统没有基础的政府保护。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建议是由中国政府。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企业的初步改善,...
利用北京1992年、199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信息,根据净输出判断城市基本部门,采用主成分一因子分析等方法辨识产业群,借此分析了北京近10年间的经济功能变化.电子和信息产业群、医药产业群是北京第...
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区的经济结构对经济的影响,说明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区存在明显的经济结构差异,文中指出东部地区要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和金融性的第三产业发展;而在中部地...
金融外部市场化推动国有金融改革的理论思路对转轨实践的解释有限度,中国国有金融制度变迁需要探索新的解释理论.考察中央政府控制金融的效用函数及其变量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应成为解释中国国有金融制度演进规律的一条...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于各种现象的综合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正常的,并不存在总体上的经济过热。局部行业、局部地区虽然...
作为东亚与欧洲"中间广大腹地国家"共同谋求发展的宏大规划,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包含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广泛系统的合作内容。&qu...
当前,我国经济无论是在经济数量水平上,还是在经济质态结构上,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工业化后期加速完成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深刻的挑战,如何跨越"中等收入...
在旅游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制度改革使得市场上的旅游企业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短期行为和不良行为。是规制过度,还是规制不力?政府规制的存在与否成了现实和理论讨论的焦点。文章依据政府规制的一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变异系数在波动中处于大体增加的趋势.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政治经济学视角解释中国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形成差距的原因.我们认为,其根源于政府理念的调整和由之形成的政策差异.这一基本...
计划经济体制使中国政企关系失去了自然演进的可能。在政企关系的调整过程中,政府尽管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政府也是有限理性的,不可能对政企关系进行理性构建。自始至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是影响中国政企关系的一个...
借鉴西方经济地理学中的新区域主义和企业与区域联系的关系型理论框架, 对中国国 有企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中国的国有部门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分省看, 存在显著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华北和东北...
本文利用了1952-2002年数据研究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问题。我们发现:(1)计划经济时期,地区间的不平衡持续上升,到七十年代后期达到顶峰。八十年代地区不平衡有所下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又有上升趋势。...
大量文献对中国转型初期企业制度安排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多数文献认为地方政府拥有控制权的企业制度才是有效的,也有文献认为私人产权的企业制度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初期所发生的一...
中国的国有企業是顺応優先重工業的时代要求応運而生。当初取得了比較高的経済成長。但是由于釆取了伝統的計画経済体制造成了企業的生産効率不高・職工的労働積極性不高等許多問題。到了70年代国有企業面臨不得不改...
中国经济体制决定了中国国有银行体制的选择集合和选择空间.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各参与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变化,由于国家选择在集中金融资源、控制金融风险和引进市场竞争等因素之间的动态权衡,中...
自1978年以来中国一直在经历一个经济革命'打开门'的政策。国有企业是主要收入来源,不能胜任对刨切系统没有基础的政府保护。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建议是由中国政府。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企业的初步改善,...
利用北京1992年、199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信息,根据净输出判断城市基本部门,采用主成分一因子分析等方法辨识产业群,借此分析了北京近10年间的经济功能变化.电子和信息产业群、医药产业群是北京第...
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区的经济结构对经济的影响,说明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区存在明显的经济结构差异,文中指出东部地区要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和金融性的第三产业发展;而在中部地...
金融外部市场化推动国有金融改革的理论思路对转轨实践的解释有限度,中国国有金融制度变迁需要探索新的解释理论.考察中央政府控制金融的效用函数及其变量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应成为解释中国国有金融制度演进规律的一条...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于各种现象的综合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正常的,并不存在总体上的经济过热。局部行业、局部地区虽然...
作为东亚与欧洲"中间广大腹地国家"共同谋求发展的宏大规划,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包含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广泛系统的合作内容。&qu...
当前,我国经济无论是在经济数量水平上,还是在经济质态结构上,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工业化后期加速完成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深刻的挑战,如何跨越"中等收入...
在旅游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制度改革使得市场上的旅游企业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短期行为和不良行为。是规制过度,还是规制不力?政府规制的存在与否成了现实和理论讨论的焦点。文章依据政府规制的一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变异系数在波动中处于大体增加的趋势.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政治经济学视角解释中国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形成差距的原因.我们认为,其根源于政府理念的调整和由之形成的政策差异.这一基本...
计划经济体制使中国政企关系失去了自然演进的可能。在政企关系的调整过程中,政府尽管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政府也是有限理性的,不可能对政企关系进行理性构建。自始至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是影响中国政企关系的一个...
借鉴西方经济地理学中的新区域主义和企业与区域联系的关系型理论框架, 对中国国 有企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中国的国有部门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分省看, 存在显著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华北和东北...
本文利用了1952-2002年数据研究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问题。我们发现:(1)计划经济时期,地区间的不平衡持续上升,到七十年代后期达到顶峰。八十年代地区不平衡有所下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又有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