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光近作<电影文化之维>(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是新近电影文化研究的一个亮点.此著基于对大量电影文本与影视前沿现象的梳理、整合与独到把握,以及对西方文化批评理论的运用,而呈现出厚积薄发之势.不妨说,拨开全球化语境下复杂交织的多元文化迷雾,作者于纷繁驳杂的影视艺术和影像文化事实中透析出电影发展与文化转型间的契合点.细读此著,不难体会出作者对当代电影现状与文化现实的了然于胸.而于行文,则引证分析严谨而自然流畅通脱,既不失理论的厚重感,也不失材料的丰赡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1119-1203
在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是两个重要的群体.晚近中国电影的转型从某个角度说正体现于从以第五代电影为代表的&quot;新时期&quot;到以&quot;第六代...
本文通过对于20世纪50年代舒湮的<中国电影的本质问题>一文的读解,提出了关于当下中国电影和国家发展联系的命题,并对其在文化软实力展现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文章分析了从好莱坞大片的引进到中国...
发生在30年代的“软性电影论”的争论,是建国前中国电影界涉及电影理论问题的最大的一次争论,由于过去一直以单纯的政治视角来对待,从而忽略了其中的理论价值,也遮蔽了“软性电影论”背后与现代都市商业文化的一...
一直到最近几年,我才逐渐意识到,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是一个多么需要智慧和勇气的人生选择。司马迁和《史记》的遭遇虽然是早就明白的,但司马光因《资治通鉴》而"筋骸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
90年代以来,世界电影工业进入以好莱坞为主导的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工业要想融入这个圈子,就必须具备全球化思维,从市场和资源配置一体化的高度思量它的机会和选择,力求在世界电影工业的市场一体化与区域专业化...
在两岸三地的华人社会里、在排山而来的政台波涛中,历史让香港偏安一隅.在这座小岛上,电影最终能(独立于政治)走进市场,电影能(放下政治教育任务)变成个人娱乐,电影也能把演员交托给市场(而不是政治立场)定...
华语电影的术语已经逐渐获得了业界与学界的认同.华语电影的实际内涵应该是“中华文化电影”,而非仅仅为“中华语言电影”.“华语大片”最为符合华语电影的界定.新世纪的华语大片经历了从大片到“后大片”或广义的...
中国电影在尝试阶段从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电影指称的形成和确立、电影的摄制等方面可见明显的文学元素.中国电影是在对文学作品的转录和改编中起步和发展的.中国电影的尝试期与文学的变革期恰好发生契合,这种...
本文从几个方面对"2.18"以后,中国电影如何应对与突围的问题进行了若干思考。在创作方面,重新梳理想象力与现实主义这两个关键词。在产业方面,重新审视中国的制片制度或制片机制。而这三...
论文考察了2009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从制片数量、票房、影院建设等几项关键性指标,剖析中国电影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原因,并分析了2009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6个新亮点,最后提出了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
1963年初版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初稿)》(第一、二卷)不仅是中国电影革命史学之经典,而且是中国电影主流史学之滥觞;新时期以来,在《中国电影发展史》所奠定的中国电影革命史学基础上,程季华在坚守中垦拓,...
作为《中国新锐批评家文丛》中惟一一本聚焦、透视影视文化的著作,陈旭光教授的《文化的踪迹影像的激流》无疑“责任重大”。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化经过短暂的抚摸伤痕、反思寻根之后开始了大众化、通俗化的步伐,而这一...
2009年,著名电影史学家程季华在病中回答学者刘小磊问题时表示:"从1950年陈波儿交给我做‘中国电影史’这个任务,到现在已经近六十年了,这六十年来,尽管我为此吃了很多苦头,但是我并不后悔。...
本文在对<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主编)和<世界电影史>(乔治&#183;萨杜尔著)这两部&quot;经典&quot;电影史著进行分析批评的基础上,结合...
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进入一个全媒介时代。中国电影在这一背景下渐次凸显电影工业、电影市场以及新媒体营销等重要观念的变革,这一变革深刻地影响电影的叙事方式、艺术形态和美学观念。由此,"大片&quo...
在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是两个重要的群体.晚近中国电影的转型从某个角度说正体现于从以第五代电影为代表的&quot;新时期&quot;到以&quot;第六代...
本文通过对于20世纪50年代舒湮的<中国电影的本质问题>一文的读解,提出了关于当下中国电影和国家发展联系的命题,并对其在文化软实力展现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文章分析了从好莱坞大片的引进到中国...
发生在30年代的“软性电影论”的争论,是建国前中国电影界涉及电影理论问题的最大的一次争论,由于过去一直以单纯的政治视角来对待,从而忽略了其中的理论价值,也遮蔽了“软性电影论”背后与现代都市商业文化的一...
一直到最近几年,我才逐渐意识到,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是一个多么需要智慧和勇气的人生选择。司马迁和《史记》的遭遇虽然是早就明白的,但司马光因《资治通鉴》而"筋骸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
90年代以来,世界电影工业进入以好莱坞为主导的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工业要想融入这个圈子,就必须具备全球化思维,从市场和资源配置一体化的高度思量它的机会和选择,力求在世界电影工业的市场一体化与区域专业化...
在两岸三地的华人社会里、在排山而来的政台波涛中,历史让香港偏安一隅.在这座小岛上,电影最终能(独立于政治)走进市场,电影能(放下政治教育任务)变成个人娱乐,电影也能把演员交托给市场(而不是政治立场)定...
华语电影的术语已经逐渐获得了业界与学界的认同.华语电影的实际内涵应该是“中华文化电影”,而非仅仅为“中华语言电影”.“华语大片”最为符合华语电影的界定.新世纪的华语大片经历了从大片到“后大片”或广义的...
中国电影在尝试阶段从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电影指称的形成和确立、电影的摄制等方面可见明显的文学元素.中国电影是在对文学作品的转录和改编中起步和发展的.中国电影的尝试期与文学的变革期恰好发生契合,这种...
本文从几个方面对"2.18"以后,中国电影如何应对与突围的问题进行了若干思考。在创作方面,重新梳理想象力与现实主义这两个关键词。在产业方面,重新审视中国的制片制度或制片机制。而这三...
论文考察了2009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从制片数量、票房、影院建设等几项关键性指标,剖析中国电影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原因,并分析了2009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6个新亮点,最后提出了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
1963年初版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初稿)》(第一、二卷)不仅是中国电影革命史学之经典,而且是中国电影主流史学之滥觞;新时期以来,在《中国电影发展史》所奠定的中国电影革命史学基础上,程季华在坚守中垦拓,...
作为《中国新锐批评家文丛》中惟一一本聚焦、透视影视文化的著作,陈旭光教授的《文化的踪迹影像的激流》无疑“责任重大”。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化经过短暂的抚摸伤痕、反思寻根之后开始了大众化、通俗化的步伐,而这一...
2009年,著名电影史学家程季华在病中回答学者刘小磊问题时表示:"从1950年陈波儿交给我做‘中国电影史’这个任务,到现在已经近六十年了,这六十年来,尽管我为此吃了很多苦头,但是我并不后悔。...
本文在对<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主编)和<世界电影史>(乔治&#183;萨杜尔著)这两部&quot;经典&quot;电影史著进行分析批评的基础上,结合...
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进入一个全媒介时代。中国电影在这一背景下渐次凸显电影工业、电影市场以及新媒体营销等重要观念的变革,这一变革深刻地影响电影的叙事方式、艺术形态和美学观念。由此,"大片&quo...
在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是两个重要的群体.晚近中国电影的转型从某个角度说正体现于从以第五代电影为代表的&quot;新时期&quot;到以&quot;第六代...
本文通过对于20世纪50年代舒湮的<中国电影的本质问题>一文的读解,提出了关于当下中国电影和国家发展联系的命题,并对其在文化软实力展现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文章分析了从好莱坞大片的引进到中国...
发生在30年代的“软性电影论”的争论,是建国前中国电影界涉及电影理论问题的最大的一次争论,由于过去一直以单纯的政治视角来对待,从而忽略了其中的理论价值,也遮蔽了“软性电影论”背后与现代都市商业文化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