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修辞" 是汉语修辞学研究从日本近代修辞学中借用来的一个概念,和 "消极修辞" 相对。具体含义可参照王易 《修辞学》所作的解释: "消极者为修辞最低标准之准备上必要现象,积极在为向修辞最高标准上经过现象。 (1926: 33) 陈介白的《修辞学》则照抄了这段话: "消极方面是修辞最低标准的准备上必要现象; 积极方面是向修辞最高标准上经过现象。(1930: 14) 王易《修辞学》、陈介白《修辞学》以及后来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都受到日本著作的深刻影响,基本上把 "积极修辞" 变成了 "辞格" 的代名词。这个传统一?延续到了当代汉语修辞学研究中。而最近几年,西方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在这些成果的影响下, 汉语修辞学研究也逐渐摆脱语言技巧方面的探讨,并尝试用认知的方法来研究以比喻为主的 "积极修辞" 或辞格。在这个新的认知的理伦架构中,辞格由于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创新而被推崇型为一种有创造力的认知工具。"积极修辞" 和创新思维紧密相连,修辞甚至能够帯来科技的创新和发明,似乎已经成了修辞学界的共识了。(束定芳2000: 100) 这种把修辞学当成一种工具性的学科的观点,无疑会大大抬高修辞学的学科地位。但是作为修辞学研究者,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必须对修辞学研究的性质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认为,积极修辞的创新仅仅是一种语言运用的创新,这种创新始于语言,也终于语言,和科技的创新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过分拔高修辞学研究,不仅不利于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损古人们对修辞学研究本身科学内涵的认识,从长远来看,对修辞学本身的友展也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