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發達,促成環境快速的變遷,單一化的企業經營型態,已無法在變動快速的商業生態圈中永續生存,而各國為了振新國內產業發展,與提升經濟水準,推出國家發展經濟政策,而在過去以代工為主的亞洲國家,為求轉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皆為亞洲各國近十多年來不可或缺的國家發展政策之一,以台灣為例,在2002年行政院即提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則為其發展計畫之一,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至今,文化創意結合青年創業,不斷出現更加創新的商業模式,與文創產業聚落和文創園區。 本研究以F公司為研究主題,F公司以活化空間改造,不動產租賃起家,但公司定位不以房東自居,以打造資源多樣性的平台為目的,提供微型創業者合適空間可發揮其才能。初階段平台打造過程中,F公司累積足夠各面向文化創意資源,進而成功轉型,以空間改造為核心,並發展文創聚落規劃設計與經營輔導,給予台灣更多老舊的建築,賦予新生命,在地創生,製造就業機會,吸引青年返鄉,扶植社會企業,讓人與人之間的美好,透過空間活化與街區的重新改造,而更加拉近關係,實現公司成立的主要訴求「創造幸福的小氛圍」。 本研究依個案研究法,深入訪談了解F公司創業初期至現今業務轉型的歷程,探討其經營困難因素與解決之道,本研究以商業模式圖分析其獲利模式,並以邱志聖(2014)策略行銷分析架構來探討其成效,其四種成本分別為:外顯單位效益成本、資訊搜尋成本、道德危機成本、專屬陷入成本。 研究發現F公司在現階段的業務主軸重心轉變為專案式業務,基石來自於初期的成功聚落典範標竿與將初期的目標客群文創業者,整合為關鍵合作夥伴,累積文創資源,形成資源庫,讓F公司有足夠實力可勝任各式在地化的專案街區活化或社區營造規劃業務。 研究結果認為,F公司在對應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