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面臨內部的規模與範疇擴張及外部的市場需求轉變時,在本業中的成長機會將日漸減少。因此,如何透過開創新事業來回應這些挑戰,往往是企業成長的重要課題。在推動新事業的過程中,如何調整組織架構,並從中萃取出深層的動態能力,以因應後續一波波的環境考驗、持續運用於下一個新事業,更是企業存亡的關鍵。然而,新事業的外部力量、內部變革、及動態能力形成的連結並未被過往研究有效建立。有鑑於此,本研究以明基材料為主軸,探討企業如何在引入外部合作下建構動態能力,並持續演進以因應外部挑戰。 明基材料由光碟事業起家,回應明基友達集團的面板原料需求,而發展偏光片事業。建立起深厚的技術與人才布局後,明基材歷經了偏光片的跌價趨勢及材質瓶頸,進而在金融海嘯後投入成長穩定的生醫產業。在生醫事業中所建構的堅實品牌與通路,更成為明基材後續投入隱形眼鏡事業的動能與後盾、進軍全球市場。本研究依光碟、偏光片、生醫、及隱形眼鏡四大階段作為產業及事業探討的架構,以解構出中每個新事業發展事件背後蘊藏的動態能力基礎。 本研究發現:在導入外部合作模式的情形下,動態能力的養成更能突破內部創新的限制及盲點。在引入垂直或水平的外部力量後,更須將力量挹注到組織內部,在結構、技術、任務、或人員等構面產生變革,方能進一步產生市場預測、技術製程、人才匯流、通路後勤、品牌行銷、及技術互補能力等六大動態能力。在早期的光碟及偏光片事業中,明基材倚重集團的垂直支援,養成了技術製程、技術互補、與人才能力,強調內部定位並掌握動、靜態程序,具有高度路徑相依性。於近期的生醫及隱形眼鏡事業中,明基材則更重視異業水平合作,更完整了品牌行銷、通路後勤、與市場預測能力,著重外部定位並協調動、靜態程序,更彈性掌握技術機會。透過動態能力在定位、程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