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有不少公私立大專校院相繼進行圖書館的新建或改建工程,反應出學校對於圖書資訊資源的重視性。大學圖書館於規劃時應注意空間的配置,如各區域的設計;注意空間中物理因素的規劃,如燈光、聲音、溫濕度、地點的選擇與其他考量因素,且大學圖書館的空間規劃應視每一所大學的教育目標、藏書量或座位數,再作彈性的調整。為了讓大學圖書館發揮更完善的功能,更符合使用者需求,必須以用後評估(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的觀點探討大學圖書館建築設計與規劃之實行成效,並檢視大學圖書館建築與使用者需求間的落差,如能結合圖書館使用者行為之調查結果,將可以幫助圖書館及建築師,日後在規劃設計做出最佳之判斷。 本研究旨在瞭解成功大學圖書館近年來努力的成果,可藉由用後評估來探討成功大學圖書館的建築空間與設施使用成效的各種因素,並發現問題、提出建議,以供現在及未來圖書館的管理者在建築規劃與設計工作的參考,作為未來設計者與研究者在規劃大學圖書館建築與設計之參考。 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分析法,探討目前國內外圖書館建築及用後評估相關理論,並輔以個案探討。透過問卷調查法,探討目前成功大學圖書館的空間使用情況與滿意度。接著進行深度訪談法,以進一步瞭解成功大學圖書館,並探討相關人員對用後評估結果的看法及建議。最後結合文獻分析與上述研究發現進行分析與歸納,提出成功大學圖書館實施用後評估之具體建議。 研究發現:一、成功大學圖書館規劃乃依人文、科學及藝術不同空間需求設計;二、成功大學圖書館特色為模矩式設計、動線規劃清楚、多元化閱覽空間及設置電動密集書架;三、成功大學圖書館歷經長久研究、多方參與及審慎整合而成;四、藝文空間滿意度最高;五、服務空間滿意度最低;六、公共空間完整體現成功大學圖書館建築規劃設計理念;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