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從2002年起政府開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推動運用文化創造商機,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整體呈現穩定的成長趨勢。設計產業屬於文化創意產業的一環,然而它的發展確是更早形成,從1988起政府就開始推動設計產業提升的計畫,其中經歷三次各五年的「全面提升工業設計能力計畫」、接著是「臺灣設計產業起飛計畫」,到目前的「臺灣設計產業翱翔計畫」,從今年臺灣在獲得國際大獎的數量創歷年之冠,以及「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成功,就設計形象的提升上確實是成功,逐步從MIT(Made in Taiwan)走向DIT(Designed in Taiwan)。因此,設計產業更可以說是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標竿產業,而工業設計則是設計產業中對產業影響最鉅的一環,因為它跟產業的研發創新、生產製造、國際行銷緊密結合,因而肩負促進臺灣整體經濟轉型的使命。 本論文研究之目的,在探討設計產業創新的經營模式,透過文獻探討的方式,了解經營模式的組成要素,及創新經營模式需具有的構面條件,以及藉由資源基礎觀點、能耐基礎觀點、動態能力觀點的探討,從理論基礎上探討企業如何從資源的配置與使用中,建構核心能力,進而取得競爭優勢。首先針對設計產業的現況分析,透過SWOT分析、五力分析與價值網分析,瞭解設計產業的發展與競爭狀況,再對成功的個案公司各階段的經營模式作探討,從資源、到核心能力建立,進而取得競爭優勢的發展模式,建立可行的設計公司發展模式。 本研究發現臺灣設計產業普遍規模小、資源少,當外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時,它所受到的衝擊會很大,設計產業受整體經濟的影響,尤其製造業的景氣狀況的影響。以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為例,從營收上是設計產業首次的負成長(-7.61%),到2009年更下滑幅度更加劇烈(-19.72%),國際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