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荷蘭漢學家高羅佩(Robert Hans van Gulik 1910-1967)畢生漢學研究成果輝煌,他所專注的漢學研究不在於嚴肅的中國議題,瑣碎的中國文化、事物更吸引他的目光。許多漢學研究的成果只有在學界之間流通,一般普羅大眾少有接觸的機會。但是,他所創作的公案式偵探小說卻成功的傳播於西方,在近三十年更透過翻譯,讓中國人有機會了解中國公案,如何以偵探小說的嶄新形式展現。 本文從《舊唐書》中〈狄仁傑列傳〉所記載的宰相狄仁傑為原型,清末《狄公案》為基礎,並以高羅佩《狄公探案》為主體,透過不同時代塑造的「狄仁傑」,可以發現不同時代對於神探人物設定的需求。進一步透過性格組合的原理,相互參照探討《狄公探案》如何重新塑造唐朝名相狄仁傑,以及小說中所塑造出男、女形象與以往中國公案小說的差異。 高羅佩《狄公探案》雖然是以公案式偵探小說的模式為創作理念,作品中加入許多中國小說的元素,但是受限於西方讀者閱讀的興趣,創作形式雖然受到公案小說的影響,對於公案的元素仍是有所取捨,本文也將探討高羅佩在《狄公探案》的創作上,如何取捨公案小說與偵探小說的元素。 《狄公探案》中也折射出高羅佩所要傳達的中國印象,這些大家習以為常的中國文化透過高羅佩的描寫,讓許多模糊的想像,得以清晰的展現在西方讀者面前。然而這些「中國印象」在中國以《大唐狄公案》重新再現時,譯者又加以改譯,以符合中國讀者的文化視界,從這一路傳播與接受的歷程中,也可以發現西方與東方文化,表現在期待視野上的豐富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