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的發展出現一個高峰期,其中有幾個文化的玉器特別發達。有遼寧、內蒙地區的紅山文化,安徽含山凌家灘文化,太湖流域周邊的良渚文化,山東地區龍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出現的數量非常多,有些學者因而提出「玉器時代」的理論。本文從藝術角度,探討新石器時代玉人形紋的創意設計。本文主要以新石器時代出土的玉人相關器形作分析,從其形紋組合分析其創意設計與美感。內容重點有:紅山文化的玉人,玉人首裝飾的三孔器;凌家灘文化的直立玉人,坐姿玉人;良渚文化的直立玉人,側蹲玉人,神人獸面紋;石家河文化的玉正面玉人首,側面像玉人首等。故本文主要是將新石器時代各文化具有形紋相結合創意設計的玉人作了耙梳與介紹,且從人出土時的在遺址墓葬中的出土位置、數量等進行玉人功能的探索,其藝術性、宗教性、裝飾性的發展變化等。最終希望從新石器時代玉人的形紋創意設計,更進一步瞭解中國史前文化的交流與影響,作一個藝術、文化、社會的跨領域思索
[[abstract]]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西元前3200-2200年)的發現與研究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雕琢在玉琮及其它玉器上的紋飾曾廣受學者們的深入研究,迄今學界對於「良渚式雕紋」已經有了相...
[[abstract]]當代文化研究關心文化表現的形式,論者多主張不同的認同形構也將有不同的文化表現形式,諸如,與歐洲文化認同有關古典音樂或代表濃濃中國風的旗袍等,在文化全球化的趨勢下,文化認同的形構...
[[abstract]]摘要 王鼎鈞〈土〉、劉大任〈盆景〉、張系國〈地〉這三篇發表於同一年、同樣出自於外省作家之筆的作品,同樣以「土地」象徵來思索其外省人在台灣的命運以及未來將如何自處的身分...
[[abstract]]中國約於距今八千年開始出現玉器,直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高峰期,如遼寧、內蒙地區的紅山文化晚期,安徽含山凌家灘文化,東南太湖流域周邊的良渚文化,山東地區龍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
[[abstract]]本文主要探討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出土的玉龍,就其〈料、工、形、紋〉進行分析,比較其異同。目前中國新石器時代出土玉龍的地區,主要有東北地區:分佈在遼寧、內蒙東部的紅山文化,東南地區...
[[abstract]]人事法天的天人感應思維特重符應之說,隨認識之深化進而有系統化傾向。敦煌本〈瑞應圖〉殘卷(編號p2683),便是其一。此殘卷現存圖42幅,分為:龜(1.~6.)、龍(7.~37....
漢代畫像石提供了有別於傳世文獻的研究新視角,是研究漢代文化的重要材料之一。雙龍穿璧圖是漢畫像石中常見的圖像,頻繁出現於門楣、門額等墓門上部。觀察本文所搜集之各地區出土的雙龍穿璧圖,可發現山東地區之雙龍...
[[abstract]]《司馬金龍漆畫屏風》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精美作品,更是瞭解中國早期人物畫發展脈絡的關鍵。本文首先藉由考古畫例的耙梳,整理漢代到魏晉河西乃至北魏平城期間,中國人物畫前後相承的脈絡,...
中國古玉的研究對中國古代與史前的 歷史文化社會型態及科技研究的影響無疑 是重要的。但可惜的是,與的研究雖重 要,大家雖然喜歡古玉,但對古玉的鑑識 至今仍沒有一定的標準,傳統上仍是以古 玉的型式、造型作...
[[abstract]] 本研究是探討「崙背燒」八位陶藝工作者如何形成陶藝聚落,他們將陶藝創作視為職業也是一種志業,從陶藝工作室出發深耕地方,藉由陶藝運思逐漸影響在地文化、社區美學與教育紮根。陶藝是...
[[abstract]] 南投水里蛇窯從日治時期以來走過七十多年的歷史,隨著時代的變遷,蛇窯燒製陶器的盛況已逐漸沒落。老窯廠經過轉型,在地方文化發展、社區營造、文化產業等政策的影響下,窯廠以自身的文...
[[abstract]]苦力:季節性移民與中國東北社會變遷(1860∼1940)論文摘要 近代闖關東的移民,大約有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四十六的留住率,東三省人口也因為這些移動的人快速增加,1860年三省...
[[abstract]]臺灣新石器時代出土玉器的遺址有上百處,其中以台東卑南遺址出土的玉器數量最多,造型亦最特色。玉器切磋琢磨技術精湛,造型以人獸型玦最具藝術性,目前總數量在40 件左右。此外20 多...
[[abstract]]苦力:季節性移民與中國東北社會變遷(1860∼1940)論文摘要 近代闖關東的移民,大約有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四十六的留住率,東三省人口也因為這些移動的人快速增加,1860年三省...
個人情報保護のため削除部分あり中国では新石器時代から板状の斧の刃に円い孔のある類があり、青銅器の発達する殷、西周時代にもその伝統がたどられる。孔は刃が柄から抜け落ちるのを防ぐ機能を持ったに違いないが、...
[[abstract]]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西元前3200-2200年)的發現與研究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雕琢在玉琮及其它玉器上的紋飾曾廣受學者們的深入研究,迄今學界對於「良渚式雕紋」已經有了相...
[[abstract]]當代文化研究關心文化表現的形式,論者多主張不同的認同形構也將有不同的文化表現形式,諸如,與歐洲文化認同有關古典音樂或代表濃濃中國風的旗袍等,在文化全球化的趨勢下,文化認同的形構...
[[abstract]]摘要 王鼎鈞〈土〉、劉大任〈盆景〉、張系國〈地〉這三篇發表於同一年、同樣出自於外省作家之筆的作品,同樣以「土地」象徵來思索其外省人在台灣的命運以及未來將如何自處的身分...
[[abstract]]中國約於距今八千年開始出現玉器,直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高峰期,如遼寧、內蒙地區的紅山文化晚期,安徽含山凌家灘文化,東南太湖流域周邊的良渚文化,山東地區龍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
[[abstract]]本文主要探討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出土的玉龍,就其〈料、工、形、紋〉進行分析,比較其異同。目前中國新石器時代出土玉龍的地區,主要有東北地區:分佈在遼寧、內蒙東部的紅山文化,東南地區...
[[abstract]]人事法天的天人感應思維特重符應之說,隨認識之深化進而有系統化傾向。敦煌本〈瑞應圖〉殘卷(編號p2683),便是其一。此殘卷現存圖42幅,分為:龜(1.~6.)、龍(7.~37....
漢代畫像石提供了有別於傳世文獻的研究新視角,是研究漢代文化的重要材料之一。雙龍穿璧圖是漢畫像石中常見的圖像,頻繁出現於門楣、門額等墓門上部。觀察本文所搜集之各地區出土的雙龍穿璧圖,可發現山東地區之雙龍...
[[abstract]]《司馬金龍漆畫屏風》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精美作品,更是瞭解中國早期人物畫發展脈絡的關鍵。本文首先藉由考古畫例的耙梳,整理漢代到魏晉河西乃至北魏平城期間,中國人物畫前後相承的脈絡,...
中國古玉的研究對中國古代與史前的 歷史文化社會型態及科技研究的影響無疑 是重要的。但可惜的是,與的研究雖重 要,大家雖然喜歡古玉,但對古玉的鑑識 至今仍沒有一定的標準,傳統上仍是以古 玉的型式、造型作...
[[abstract]] 本研究是探討「崙背燒」八位陶藝工作者如何形成陶藝聚落,他們將陶藝創作視為職業也是一種志業,從陶藝工作室出發深耕地方,藉由陶藝運思逐漸影響在地文化、社區美學與教育紮根。陶藝是...
[[abstract]] 南投水里蛇窯從日治時期以來走過七十多年的歷史,隨著時代的變遷,蛇窯燒製陶器的盛況已逐漸沒落。老窯廠經過轉型,在地方文化發展、社區營造、文化產業等政策的影響下,窯廠以自身的文...
[[abstract]]苦力:季節性移民與中國東北社會變遷(1860∼1940)論文摘要 近代闖關東的移民,大約有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四十六的留住率,東三省人口也因為這些移動的人快速增加,1860年三省...
[[abstract]]臺灣新石器時代出土玉器的遺址有上百處,其中以台東卑南遺址出土的玉器數量最多,造型亦最特色。玉器切磋琢磨技術精湛,造型以人獸型玦最具藝術性,目前總數量在40 件左右。此外20 多...
[[abstract]]苦力:季節性移民與中國東北社會變遷(1860∼1940)論文摘要 近代闖關東的移民,大約有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四十六的留住率,東三省人口也因為這些移動的人快速增加,1860年三省...
個人情報保護のため削除部分あり中国では新石器時代から板状の斧の刃に円い孔のある類があり、青銅器の発達する殷、西周時代にもその伝統がたどられる。孔は刃が柄から抜け落ちるのを防ぐ機能を持ったに違いないが、...
[[abstract]]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西元前3200-2200年)的發現與研究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雕琢在玉琮及其它玉器上的紋飾曾廣受學者們的深入研究,迄今學界對於「良渚式雕紋」已經有了相...
[[abstract]]當代文化研究關心文化表現的形式,論者多主張不同的認同形構也將有不同的文化表現形式,諸如,與歐洲文化認同有關古典音樂或代表濃濃中國風的旗袍等,在文化全球化的趨勢下,文化認同的形構...
[[abstract]]摘要 王鼎鈞〈土〉、劉大任〈盆景〉、張系國〈地〉這三篇發表於同一年、同樣出自於外省作家之筆的作品,同樣以「土地」象徵來思索其外省人在台灣的命運以及未來將如何自處的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