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了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区辐射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与邻近灌丛0-20cm、20-40cm、40-60cm土层土壤氮素和氮循环过程相关酶的特征,包括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硝态氮、铵态氮、无机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及蛋白酶、脲酶、硝酸盐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辐射松林和油松林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氮比和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油松林土壤无机氮含量和脲酶活性显著高于辐射松林土壤,而辐射松林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是3种林型土壤中最高的,灌丛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此外,有机碳、全氮含量、脲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强;同时,各土层间蛋白酶活性差异较小。因此,植被类型对土壤氮素转化有一定影响,而从目前的土壤氮素状况来看,油松林土壤中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氮素高于辐射松林和灌丛;辐射松林土壤微生物固持的氮素含量最高。区域3种植被类型土壤氮素状况还受到半干旱气候因素的强烈影响
本文探讨了从科普到公众参与科学再到“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各种科学传播模型的变迁,认为“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可以当作面对公众参与科学模型遇到挑战的折衷解决...
本文对稀土元素在农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土壤、水体和植物中的分布、迁移与归宿特征作一系统总结,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说明。随着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中稀土元素的增加,进而产生对生态环境和人...
结合气象观察和土壤质地的分析 ,监测和研究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茂县段典型阳坡土壤水分动态 .结果表明 :1.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亏缺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和土壤水分消退期 .2 .土壤含水量在旱...
比较研究了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区辐射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与邻近灌丛0-20cm、20-40cm、40-60cm土层土壤氮素和氮循环过程相关酶的特征,包括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硝态氮、铵态氮、无机氮、...
岷江柏是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现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西部、甘肃南部的少数几个地区,由于全面调查的缺乏,对其了解和保护很少。样方调查及对岷江柏生长状况的研究表明,马尔康居群岷江柏生长好,群落结构稳定,物种...
空间尺度问题是地理学、生态学和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空间数据尺度转换是将数据从一个空间尺度转换到另一个空间尺度的过程,它是尺度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尺度转换后的成果数据深入分析,提炼...
石油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地缘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石油供给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及空间运输通道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基本条件,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三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决...
本文是对以少年宫教育为代表的中国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的一个探索性研究。所用材料来自于2010年3月至2010年5月间,笔者在北京市海淀区少年宫进行的实地调查以及海淀区某小学实施的小型问卷调查。目前学术界...
通过定点监测并结合统计方法分析了干湿交替时节一次降雨过程前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与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雨过程对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在时间动态变化和深度变化过程有着重要影响;降雨影响...
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法国为众多艺术思想与运动提供了天时地利。这是个艺术史剧变的时代,催生了一批反叛学院派传统艺术理念与实践的艺术家。本文选取新法兰西学院历史画派的领军人物德拉罗什作为代表,分析他对历史题材...
本文就国际组织法的本体、对象和范围这三个学科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多年来,国际法所研究的国际组织其实仅限于协定性政府间组织,而未能包含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其他形式的国际多边合作的制度形态,不足以涵盖国际组织...
英美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缘起于19世纪后半期的英俄亚洲博弈,但它存在两个严重的缺陷,因此尽管该理论有着一定的解释力和政策参考价值,但它却并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出近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历史事实。实际上,自...
以渤海西部海岸带的典型地区为例,探讨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及对策。首先,对渤海湾沿岸的开发强度进行评价,十余年来各县区开发强度加速增长,虽然目前整体尚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发达地区,但塘沽地区已...
本文总结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气候中心共同承担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课题有关研究成果。包括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趋...
为分析环渤海省市沿海区域耕地格局与影响因子的关系,以耕地在5 km×5 km网格单元所占比例为因变量,选用地形、距离、气候及人口等10个影响因子为自变量,分别建立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
本文探讨了从科普到公众参与科学再到“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各种科学传播模型的变迁,认为“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可以当作面对公众参与科学模型遇到挑战的折衷解决...
本文对稀土元素在农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土壤、水体和植物中的分布、迁移与归宿特征作一系统总结,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说明。随着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中稀土元素的增加,进而产生对生态环境和人...
结合气象观察和土壤质地的分析 ,监测和研究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茂县段典型阳坡土壤水分动态 .结果表明 :1.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亏缺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和土壤水分消退期 .2 .土壤含水量在旱...
比较研究了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区辐射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与邻近灌丛0-20cm、20-40cm、40-60cm土层土壤氮素和氮循环过程相关酶的特征,包括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硝态氮、铵态氮、无机氮、...
岷江柏是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现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西部、甘肃南部的少数几个地区,由于全面调查的缺乏,对其了解和保护很少。样方调查及对岷江柏生长状况的研究表明,马尔康居群岷江柏生长好,群落结构稳定,物种...
空间尺度问题是地理学、生态学和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空间数据尺度转换是将数据从一个空间尺度转换到另一个空间尺度的过程,它是尺度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尺度转换后的成果数据深入分析,提炼...
石油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地缘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石油供给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及空间运输通道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基本条件,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三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决...
本文是对以少年宫教育为代表的中国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的一个探索性研究。所用材料来自于2010年3月至2010年5月间,笔者在北京市海淀区少年宫进行的实地调查以及海淀区某小学实施的小型问卷调查。目前学术界...
通过定点监测并结合统计方法分析了干湿交替时节一次降雨过程前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与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雨过程对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在时间动态变化和深度变化过程有着重要影响;降雨影响...
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法国为众多艺术思想与运动提供了天时地利。这是个艺术史剧变的时代,催生了一批反叛学院派传统艺术理念与实践的艺术家。本文选取新法兰西学院历史画派的领军人物德拉罗什作为代表,分析他对历史题材...
本文就国际组织法的本体、对象和范围这三个学科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多年来,国际法所研究的国际组织其实仅限于协定性政府间组织,而未能包含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其他形式的国际多边合作的制度形态,不足以涵盖国际组织...
英美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缘起于19世纪后半期的英俄亚洲博弈,但它存在两个严重的缺陷,因此尽管该理论有着一定的解释力和政策参考价值,但它却并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出近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历史事实。实际上,自...
以渤海西部海岸带的典型地区为例,探讨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及对策。首先,对渤海湾沿岸的开发强度进行评价,十余年来各县区开发强度加速增长,虽然目前整体尚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发达地区,但塘沽地区已...
本文总结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气候中心共同承担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课题有关研究成果。包括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趋...
为分析环渤海省市沿海区域耕地格局与影响因子的关系,以耕地在5 km×5 km网格单元所占比例为因变量,选用地形、距离、气候及人口等10个影响因子为自变量,分别建立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
本文探讨了从科普到公众参与科学再到“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各种科学传播模型的变迁,认为“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可以当作面对公众参与科学模型遇到挑战的折衷解决...
本文对稀土元素在农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土壤、水体和植物中的分布、迁移与归宿特征作一系统总结,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说明。随着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中稀土元素的增加,进而产生对生态环境和人...
结合气象观察和土壤质地的分析 ,监测和研究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茂县段典型阳坡土壤水分动态 .结果表明 :1.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亏缺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和土壤水分消退期 .2 .土壤含水量在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