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虑高原大地形以及南亚季风、中纬西风带的影响,利用1979—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高原整体空中水资源分布以及区域可降水量与水汽收支变化等方面剖析了青藏高原夏季(6—8月)空中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机制。分析表明:除高原西北部外,其它4个分区多年平均水汽净收支为汇。1979—2010年,高原中南、东南与西北部可降水量与水汽净收支均呈递减趋势,东北部相反,中北部水汽净输入减弱但可降水量增加。高原空中水资源变化与中纬西风带和南亚季风水汽输送关联密切,区域西风、南亚季风活动减弱分别反映了高原中东部纬向水汽、30°N以南经向水汽输送的减少;而高原特有的地形分布加剧了各分区水汽净收支变化格局
构建绿洲-荒漠过渡带的生态安全屏障,减少风沙对绿洲的侵袭,保护绿洲生态安全。 在紧靠人工绿洲的荒漠区,是荒漠与绿洲相互作用最为紧密的地带,也称绿洲-荒漠过渡带。在绿洲建设过程中,这一区域往往是受人为干...
陕北地区耕地开垦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对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农田生产力。论文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经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实地验证,生成陕北地区1990、2000和20...
超高压送电线路的四分裂式导线必须用间隔棒隔开,以防止导线相互鞭击。由于微风会引起高空导线振动,而强风可能诱发其次档距间导线的振荡,这样既会直接导致导线的疲劳和破坏,也能使紧固件松动而间接地磨损导线。在...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以巩固现有生态退耕成果,是目前和未来中国生态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最早开始退耕试点的延安市为研究区,利用统计资料,分析了延安市近30年耕地变化过程、...
气候变化与水资源问题是各国政府部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西北干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指出制约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和气候变化...
利用4期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1976—2011年西藏拉萨河流域耕地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近35 a拉萨河流域耕地从5.63×104hm2增加到6.56×104hm2,占流域总面积比例从1.71%上...
西藏错那千年沙棘林是极其稀有的宝贵资源,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尚未得到有效的重视和保护。本文首先描述了沙棘林的现状,包括概况、特色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其次,介绍了其观赏、文化、宗教、生态服务、药用...
利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和径向速度图对2005年4月28日贵阳地区发生的一次典型暖切变型飑线过程分析,发现对流发生初始地点在贵州西部山区。飑线的形成类似于断线型和后部扩展型的结合。组织完好的飑线呈弓状,移...
载有越南民族起源于神农传说的《鸿庞氏传》(后通称《鸿庞传》,最早收录于《岭南摭怪列传》),曾经在古代被越南民族奉为信史,越南京族因此以神农后裔自居。但因其部分内容与中国古籍和传说故事相似度很高等原因,...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值得关注。在1981年-2010年日气象数据、玉米生育期数据和土壤数据基础上,该文采用GIS技术和AEZ模型结合的方法,模拟了30a平均中国玉米生...
以7个时间断面的县域GDP数据为基础,通过相关指标测度和区域重心计算,并借助G IS软件可视化表达,系统分析近30年浙江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经历了先...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人口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农村的高自然增长率对城镇化产生一定的负效应,而流动人口成为新时期加速城镇化进程的主体力量。在分析人口增长与人口流动对城镇化作用...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入手,解析了传统区域发展模式的弊端和对空间结构效益认识的偏差,讨论了能否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困惑,分析了四大板块(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战略的政策...
北京大学研制的超长电磁波遥感探测技术是未来的新探测技术之一,可以探测海底地质信息,探测深度20~10000 m,接收天然的超长电磁波(频率几赫兹至几千赫兹)。这种新型的遥感探测仪由配笔记本电脑的主机、...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视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递教育信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
构建绿洲-荒漠过渡带的生态安全屏障,减少风沙对绿洲的侵袭,保护绿洲生态安全。 在紧靠人工绿洲的荒漠区,是荒漠与绿洲相互作用最为紧密的地带,也称绿洲-荒漠过渡带。在绿洲建设过程中,这一区域往往是受人为干...
陕北地区耕地开垦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对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农田生产力。论文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经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实地验证,生成陕北地区1990、2000和20...
超高压送电线路的四分裂式导线必须用间隔棒隔开,以防止导线相互鞭击。由于微风会引起高空导线振动,而强风可能诱发其次档距间导线的振荡,这样既会直接导致导线的疲劳和破坏,也能使紧固件松动而间接地磨损导线。在...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以巩固现有生态退耕成果,是目前和未来中国生态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最早开始退耕试点的延安市为研究区,利用统计资料,分析了延安市近30年耕地变化过程、...
气候变化与水资源问题是各国政府部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西北干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指出制约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和气候变化...
利用4期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1976—2011年西藏拉萨河流域耕地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近35 a拉萨河流域耕地从5.63×104hm2增加到6.56×104hm2,占流域总面积比例从1.71%上...
西藏错那千年沙棘林是极其稀有的宝贵资源,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尚未得到有效的重视和保护。本文首先描述了沙棘林的现状,包括概况、特色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其次,介绍了其观赏、文化、宗教、生态服务、药用...
利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和径向速度图对2005年4月28日贵阳地区发生的一次典型暖切变型飑线过程分析,发现对流发生初始地点在贵州西部山区。飑线的形成类似于断线型和后部扩展型的结合。组织完好的飑线呈弓状,移...
载有越南民族起源于神农传说的《鸿庞氏传》(后通称《鸿庞传》,最早收录于《岭南摭怪列传》),曾经在古代被越南民族奉为信史,越南京族因此以神农后裔自居。但因其部分内容与中国古籍和传说故事相似度很高等原因,...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值得关注。在1981年-2010年日气象数据、玉米生育期数据和土壤数据基础上,该文采用GIS技术和AEZ模型结合的方法,模拟了30a平均中国玉米生...
以7个时间断面的县域GDP数据为基础,通过相关指标测度和区域重心计算,并借助G IS软件可视化表达,系统分析近30年浙江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经历了先...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人口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农村的高自然增长率对城镇化产生一定的负效应,而流动人口成为新时期加速城镇化进程的主体力量。在分析人口增长与人口流动对城镇化作用...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入手,解析了传统区域发展模式的弊端和对空间结构效益认识的偏差,讨论了能否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困惑,分析了四大板块(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战略的政策...
北京大学研制的超长电磁波遥感探测技术是未来的新探测技术之一,可以探测海底地质信息,探测深度20~10000 m,接收天然的超长电磁波(频率几赫兹至几千赫兹)。这种新型的遥感探测仪由配笔记本电脑的主机、...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视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递教育信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
构建绿洲-荒漠过渡带的生态安全屏障,减少风沙对绿洲的侵袭,保护绿洲生态安全。 在紧靠人工绿洲的荒漠区,是荒漠与绿洲相互作用最为紧密的地带,也称绿洲-荒漠过渡带。在绿洲建设过程中,这一区域往往是受人为干...
陕北地区耕地开垦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对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农田生产力。论文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经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实地验证,生成陕北地区1990、2000和20...
超高压送电线路的四分裂式导线必须用间隔棒隔开,以防止导线相互鞭击。由于微风会引起高空导线振动,而强风可能诱发其次档距间导线的振荡,这样既会直接导致导线的疲劳和破坏,也能使紧固件松动而间接地磨损导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