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模拟、预测气候变化对孑遗、濒危植物蒙占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潜在分布的影响,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预测、对比、分析、揭示蒙占扁桃在最大冰期(CCSM及M1ROC模型)、历力史气候(1961-1990年)及未来气候(2020年、2050年和208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 门委员会排放情景特别报告的A2A情景)条件下的适宜分布范围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蒙占扁桃在历史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区集中在蒙古的南戈壁省及东戈壁省,我国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阿拉善左旗、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西部,河西走廊中部及东部,宁夏北部及陕西北部,以及河北北部的部分地区;(2)与历史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相比,蒙古扁桃在最大冰期CCSM气候情景下的分布经历了明显的、大范围的向南迁移和范围缩小;(3)未来A2A气候情景下,其潜在分布范围表现出在2020年明显扩大,在2050年减小,到2080年又略有增大的趋势.分布格局表现出不断向我国河北及内蒙古东部,蒙古东部、北部及西部大幅度扩散、迁移的趋势
景观分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景观规划、管理等应用研究的前提条件,目前尚没有具有适普性的景观分类体系.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一种发生学分类方法,即景观带——基于...
根据树轮密度实验的基本原理,选取新疆最具代表性的针叶树种西伯利亚落叶松,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树轮密度实验流程,对Dendro2003树轮密度分析系统的校正系数进行计算,得出落叶松校正系数为0.761.通过...
植物叶物候是反映环境条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最直观、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在中亚干旱区开展区域物候研究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1982-2006年GIMMS长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阈...
利用采自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中东部山区9个采点的树轮样本,研制树轮宽度年表,分析9个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统计特征及年表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1)位于森林中下部林缘的吉普克北、包尔克特沟西侧、小海子、...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在过去50 a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利用西北干旱区128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结合DEM数据...
为了研究内蒙古草原返青期对气候的响应,利用2001-2011年的遥感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反演内蒙古草原区的返青期,并结合同期研究区内34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对该地区返青期的线性趋势及其对...
自地球形成至寒武纪将近40亿年(距今46亿~5.4亿年,通常称为前寒武纪)的气候演变是一个具有特殊难度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基础和前沿的研究领域.文章选择了前寒武纪气候演化中的三个重要科学问题进...
利用小波变换对内蒙古27个气象台站40年(1956~1995)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956~1958是40年中最冷的年份,20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是两个主要的气温升高...
研究植被分布以及物种生态位漂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关系,进而对生态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e...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我国东北区(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大气...
基于1982-2006年GIMMS (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长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比例阈值法反演得到中亚及中国新疆地区植被...
Minasyan S. A. Some problems of studying the total effect of natural factors on the global climateДа...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数据与气象数据对内蒙古东北-西南草地样带植物多样性进行不同利用强度与水热梯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利用强度梯度上,草地植物多样性呈现出先增加、后迅速减少的变化规律。这表明适度的草地...
基于GIMMS/NDVI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在年内、年际尺度上研究了1982-2006年我国东北区域地表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区域地表植被...
西北干旱区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研究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对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西北干旱区气候变暖影响下的水资源形成、转化与水循环等关...
景观分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景观规划、管理等应用研究的前提条件,目前尚没有具有适普性的景观分类体系.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一种发生学分类方法,即景观带——基于...
根据树轮密度实验的基本原理,选取新疆最具代表性的针叶树种西伯利亚落叶松,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树轮密度实验流程,对Dendro2003树轮密度分析系统的校正系数进行计算,得出落叶松校正系数为0.761.通过...
植物叶物候是反映环境条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最直观、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在中亚干旱区开展区域物候研究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1982-2006年GIMMS长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阈...
利用采自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中东部山区9个采点的树轮样本,研制树轮宽度年表,分析9个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统计特征及年表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1)位于森林中下部林缘的吉普克北、包尔克特沟西侧、小海子、...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在过去50 a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利用西北干旱区128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结合DEM数据...
为了研究内蒙古草原返青期对气候的响应,利用2001-2011年的遥感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反演内蒙古草原区的返青期,并结合同期研究区内34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对该地区返青期的线性趋势及其对...
自地球形成至寒武纪将近40亿年(距今46亿~5.4亿年,通常称为前寒武纪)的气候演变是一个具有特殊难度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基础和前沿的研究领域.文章选择了前寒武纪气候演化中的三个重要科学问题进...
利用小波变换对内蒙古27个气象台站40年(1956~1995)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956~1958是40年中最冷的年份,20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是两个主要的气温升高...
研究植被分布以及物种生态位漂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关系,进而对生态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e...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我国东北区(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大气...
基于1982-2006年GIMMS (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长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比例阈值法反演得到中亚及中国新疆地区植被...
Minasyan S. A. Some problems of studying the total effect of natural factors on the global climateДа...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数据与气象数据对内蒙古东北-西南草地样带植物多样性进行不同利用强度与水热梯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利用强度梯度上,草地植物多样性呈现出先增加、后迅速减少的变化规律。这表明适度的草地...
基于GIMMS/NDVI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在年内、年际尺度上研究了1982-2006年我国东北区域地表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区域地表植被...
西北干旱区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研究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对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西北干旱区气候变暖影响下的水资源形成、转化与水循环等关...
景观分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景观规划、管理等应用研究的前提条件,目前尚没有具有适普性的景观分类体系.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一种发生学分类方法,即景观带——基于...
根据树轮密度实验的基本原理,选取新疆最具代表性的针叶树种西伯利亚落叶松,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树轮密度实验流程,对Dendro2003树轮密度分析系统的校正系数进行计算,得出落叶松校正系数为0.761.通过...
植物叶物候是反映环境条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最直观、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在中亚干旱区开展区域物候研究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1982-2006年GIMMS长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