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准噶尔无叶显(Eremosparton songoricum)6个居群间果实和种子特性及种子萌发差异,以揭示异质生境下准噶尔无叶豆果实和种子的生态适应机制.结果显示:居群间准噶尔无叶豆的植株距离(F=2.34,p=0.03)和植株冠幅(F=8.49,p<0.01)存在显著差异,沙漠北缘E、F居群和沙漠腹地C居群(受人类干扰剧烈)的植株距离和植株冠幅高于沙漠腹地A、B、D居群;居群间准噶尔无叶豆果实和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重量存在显著差异,居群E、F和C的大部分参数显著高于其他沙漠腹地居群;居群间果实多子性(F=6.96,p<0.01)也存在显著差异,居群C的果实多子性最高((32.50±4.79)%);萌发结果表明,居群间新鲜的成熟种子萌发不存在显著差异,且萌发率都低于15%;所有居群的大部分种子都存在物理性休眠现象,人为划破种皮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但在低温(15/5℃)条件下,所有居群的种子萌发率都较低,说明低温抑制了种子萌发;经人为划破种皮解除物理休眠后,种子的休眠没有完全释放,居群C、E和F (大种子居群)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居群A、B和D(小种子居群) (F=30.77,p <0.01),说明准噶尔无叶豆种子不仅存在物理性休眠现象,也可能存在生理休眠现象.不同程度的种子复合休眠可能是准噶尔无叶豆不同居群适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重要生存策略
过度放牧导致的养分“入不敷出”是我国天然草地大面积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草地退化又显著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能否通过补充土壤养分来恢复退化草地的固碳功能,迄今相关研究较少。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
针对目前中亚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和分布格局方面的信息相对匮乏,现有资料较为陈旧且零散,无法满足中亚生态与环境变化研究需求的现状,利用全球的UMD,DISCover,GLC2000,Glob-Cover20...
以新疆地区三种典型荒漠植物梭梭、多枝柽柳和沙拐枣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不同生境(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植物园—植物园,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明渠免灌林—免灌林,以及各自的原生生境—原始生境)下三种植物叶片和...
通过采用室外盆栽试验,对2a生胡杨实生幼株接种摩西球囊霉菌剂后对土壤渐进式水分亏缺的气体交换、光合作用和生长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饱和灌溉6d后,盆栽胡杨幼株试验的土壤0~40 cm范围平均含水...
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是中亚荒漠特有小半灌木,稀有种,在我国仅片段化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它是流动沙丘的先锋物种,也能成功定居于人工固沙区(草方格).对比...
为了探讨绿洲-荒漠过渡带上受损柽柳群落幼苗适宜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在塔南策勒绿洲外围设置A(不灌溉)、B(适度灌溉)、C(充分灌溉)3个处理的田间试验,于7~10月份考察了各处理柽柳幼苗粗根(>2 m...
于2010年7~8月份,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人工种植的桑树(Morus alba L.)、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和杏树(Prunus armenia...
以塔克拉玛干南缘的优势物种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引进种大果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的离体叶片为实验材料,比较了不同水分状况下水势、气孔导度和叶绿素...
水分是控制干旱区生态过程的重要环境因素,在水分受限制的生态系统中,降水通过改变土壤的干湿状态直接控制地下生物过程.生物结皮作为干旱区主要的地表覆盖物,能利用空气中有限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其自身的碳交换...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下游喀拉米吉镇绿洲大面积滴灌条件下的农田(3个棉田1个果园)与其防护林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采用对比试验与野外监测方法,研究了当前滴灌体系对林网内农田及其防护林地的影响,分析防护林网内土...
植被蒸腾与地表蒸发研究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统研究的核心部分,也是干旱区自然植被需水量研究的前提.计算植被蒸腾与地表蒸发的方法众多,但需要大量参数的输入,其中水分特征曲线、非饱和导水率、水分扩散率...
通过增施氮磷肥提高盐生植物生物量与盐分含量以实现盐分的高吸收累积对重盐渍化地区生态恢复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在新疆南疆重盐化土壤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就不同氮磷施用水平对盐角草生长以及盐分吸收累积的影响...
采用植被群落调查方法,对位于蒙古高原东南缘的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典型草原区开展了野外综合考察。基于调查数据,结合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LUCC)数据,计算分析了不同利用强度下的草地植物物种数、群落α多样...
凝结水(隐匿降水)和降水是荒漠地区两种不同形式的水分来源,对荒漠生态系统极为重要.叶片毛尖( leaf hair points,LHPs)是很多荒漠藓类的重要外部形态结构特征,但它在藓类植物利用凝结水...
过度放牧导致的养分“入不敷出”是我国天然草地大面积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草地退化又显著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能否通过补充土壤养分来恢复退化草地的固碳功能,迄今相关研究较少。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
针对目前中亚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和分布格局方面的信息相对匮乏,现有资料较为陈旧且零散,无法满足中亚生态与环境变化研究需求的现状,利用全球的UMD,DISCover,GLC2000,Glob-Cover20...
以新疆地区三种典型荒漠植物梭梭、多枝柽柳和沙拐枣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不同生境(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植物园—植物园,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明渠免灌林—免灌林,以及各自的原生生境—原始生境)下三种植物叶片和...
通过采用室外盆栽试验,对2a生胡杨实生幼株接种摩西球囊霉菌剂后对土壤渐进式水分亏缺的气体交换、光合作用和生长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饱和灌溉6d后,盆栽胡杨幼株试验的土壤0~40 cm范围平均含水...
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是中亚荒漠特有小半灌木,稀有种,在我国仅片段化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它是流动沙丘的先锋物种,也能成功定居于人工固沙区(草方格).对比...
为了探讨绿洲-荒漠过渡带上受损柽柳群落幼苗适宜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在塔南策勒绿洲外围设置A(不灌溉)、B(适度灌溉)、C(充分灌溉)3个处理的田间试验,于7~10月份考察了各处理柽柳幼苗粗根(>2 m...
于2010年7~8月份,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人工种植的桑树(Morus alba L.)、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和杏树(Prunus armenia...
以塔克拉玛干南缘的优势物种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引进种大果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的离体叶片为实验材料,比较了不同水分状况下水势、气孔导度和叶绿素...
水分是控制干旱区生态过程的重要环境因素,在水分受限制的生态系统中,降水通过改变土壤的干湿状态直接控制地下生物过程.生物结皮作为干旱区主要的地表覆盖物,能利用空气中有限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其自身的碳交换...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下游喀拉米吉镇绿洲大面积滴灌条件下的农田(3个棉田1个果园)与其防护林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采用对比试验与野外监测方法,研究了当前滴灌体系对林网内农田及其防护林地的影响,分析防护林网内土...
植被蒸腾与地表蒸发研究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统研究的核心部分,也是干旱区自然植被需水量研究的前提.计算植被蒸腾与地表蒸发的方法众多,但需要大量参数的输入,其中水分特征曲线、非饱和导水率、水分扩散率...
通过增施氮磷肥提高盐生植物生物量与盐分含量以实现盐分的高吸收累积对重盐渍化地区生态恢复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在新疆南疆重盐化土壤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就不同氮磷施用水平对盐角草生长以及盐分吸收累积的影响...
采用植被群落调查方法,对位于蒙古高原东南缘的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典型草原区开展了野外综合考察。基于调查数据,结合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LUCC)数据,计算分析了不同利用强度下的草地植物物种数、群落α多样...
凝结水(隐匿降水)和降水是荒漠地区两种不同形式的水分来源,对荒漠生态系统极为重要.叶片毛尖( leaf hair points,LHPs)是很多荒漠藓类的重要外部形态结构特征,但它在藓类植物利用凝结水...
过度放牧导致的养分“入不敷出”是我国天然草地大面积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草地退化又显著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能否通过补充土壤养分来恢复退化草地的固碳功能,迄今相关研究较少。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
针对目前中亚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和分布格局方面的信息相对匮乏,现有资料较为陈旧且零散,无法满足中亚生态与环境变化研究需求的现状,利用全球的UMD,DISCover,GLC2000,Glob-Cover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