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生态环境脆弱的艾比湖流域内绿洲为研究对象,以1990年、2001年、2010年三期TM和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SVM分类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类、统计与分析研究区20年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01年除了裸地面积减少外,其他地类均有增加,且耕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面积增加了483.42km^2。2001~2010年除了耕地面积增加了488.87km^2,其余地类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研究期间裸地面积一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20年间共减少了1186.43km^2。2)经济发展、政策、人口以及自然环境等驱动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影响甚为显著,而人口迅速增加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促使耕地变化剧烈,面积大幅增长。因此,合理地控制人口数量,正确的政府政策导向和合理经济发展需求是干旱区绿洲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亚洲中部干旱区是北半球陆地温带、暖温带面积最大的世界干旱区域.同时,它又是世界上生态与环境十分脆弱,自然资源和能源相对富集的区域.从发生学的观点,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地理环境的发生、发...
对比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与绿洲交错带8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特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粉砂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人类活动干扰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粉砂和极细砂含量越高,而细砂...
以新疆农八师121团为研究区,根据1982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数据和2004年5月采样获得的土壤养分数据,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冲积平原绿洲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性。结果表明:速效钾...
植物叶物候是反映环境条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最直观、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在中亚干旱区开展区域物候研究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1982-2006年GIMMS长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阈...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载体,水是绿洲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干旱区绿洲规模及可持续性问题与水密切相关.本文以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据水热平衡原理,建立绿洲适宜规模数学模型,结合现状气象水...
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2010年8月底和11月初2个时间段从流沙前沿至绿洲空间不同部位的地表0~220、0~23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分析,并结合16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及过渡带地下水位2005—2...
碳密度作为估算陆地生态系统吸收和排放含碳气体数量的关键要素—碳存储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判定碳源汇、制定缓解全球变化的合理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干旱半干旱区相关研究的薄弱性与其广大的陆地面积极不相称....
基于1982-2006年GIMMS (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长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比例阈值法反演得到中亚及中国新疆地区植被...
在干旱区流域绿洲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和不断改进的盐渍化治理过程,这导致在绿洲下部与临近荒漠区广泛形成农田排水系统景观,但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还不清楚,限制了全面认识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环...
多期的遥感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干旱荒漠区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变化特征。本文以1989、2000和2007年3个不同时相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和RGB彩色合成法构...
中亚五国位于地球陆地北半球温带面积最大的世界级干旱区,地处青藏高原西侧的帕米尔高原西北坡,成为亚洲中部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世界上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而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相对富集的区域,揭示...
对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和研究有助于衡量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实现绿洲城市土地的高效协调利用.选取典型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利用多时相TM影像数据,对乌鲁木齐1990-2005年土地利用的基本...
保护耕地资源,“坚决守住1.2×108 hm2(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新疆为代表的干旱区绿洲农业,近年来耕地面积增长很快,从1995 - 2008年均每年增加15.4×10...
参考作物蒸散量不同计算方法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于沙漠腹地的适用性鲜有研究.依据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收集的2005--2010年的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为标准,运用8种参考作物蒸散量不...
该文结合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ESCAP)示范项目"利用遥感与GIS技术进行干旱区水土资源综合管理"(Pilot project on integr...
亚洲中部干旱区是北半球陆地温带、暖温带面积最大的世界干旱区域.同时,它又是世界上生态与环境十分脆弱,自然资源和能源相对富集的区域.从发生学的观点,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地理环境的发生、发...
对比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与绿洲交错带8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特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粉砂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人类活动干扰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粉砂和极细砂含量越高,而细砂...
以新疆农八师121团为研究区,根据1982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数据和2004年5月采样获得的土壤养分数据,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冲积平原绿洲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性。结果表明:速效钾...
植物叶物候是反映环境条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最直观、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在中亚干旱区开展区域物候研究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1982-2006年GIMMS长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阈...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载体,水是绿洲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干旱区绿洲规模及可持续性问题与水密切相关.本文以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据水热平衡原理,建立绿洲适宜规模数学模型,结合现状气象水...
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2010年8月底和11月初2个时间段从流沙前沿至绿洲空间不同部位的地表0~220、0~23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分析,并结合16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及过渡带地下水位2005—2...
碳密度作为估算陆地生态系统吸收和排放含碳气体数量的关键要素—碳存储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判定碳源汇、制定缓解全球变化的合理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干旱半干旱区相关研究的薄弱性与其广大的陆地面积极不相称....
基于1982-2006年GIMMS (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长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比例阈值法反演得到中亚及中国新疆地区植被...
在干旱区流域绿洲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和不断改进的盐渍化治理过程,这导致在绿洲下部与临近荒漠区广泛形成农田排水系统景观,但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还不清楚,限制了全面认识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环...
多期的遥感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干旱荒漠区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变化特征。本文以1989、2000和2007年3个不同时相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和RGB彩色合成法构...
中亚五国位于地球陆地北半球温带面积最大的世界级干旱区,地处青藏高原西侧的帕米尔高原西北坡,成为亚洲中部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世界上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而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相对富集的区域,揭示...
对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和研究有助于衡量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实现绿洲城市土地的高效协调利用.选取典型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利用多时相TM影像数据,对乌鲁木齐1990-2005年土地利用的基本...
保护耕地资源,“坚决守住1.2×108 hm2(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新疆为代表的干旱区绿洲农业,近年来耕地面积增长很快,从1995 - 2008年均每年增加15.4×10...
参考作物蒸散量不同计算方法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于沙漠腹地的适用性鲜有研究.依据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收集的2005--2010年的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为标准,运用8种参考作物蒸散量不...
该文结合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ESCAP)示范项目"利用遥感与GIS技术进行干旱区水土资源综合管理"(Pilot project on integr...
亚洲中部干旱区是北半球陆地温带、暖温带面积最大的世界干旱区域.同时,它又是世界上生态与环境十分脆弱,自然资源和能源相对富集的区域.从发生学的观点,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地理环境的发生、发...
对比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与绿洲交错带8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特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粉砂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人类活动干扰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粉砂和极细砂含量越高,而细砂...
以新疆农八师121团为研究区,根据1982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数据和2004年5月采样获得的土壤养分数据,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冲积平原绿洲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性。结果表明:速效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