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功率谱和交叉小波谱等方法分析了新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以及与北大西洋涛动(NAO)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新疆存在降水增多和气温上升的趋势,有暖湿化现象,这与西北地区由暖干趋于暖湿的结论相一致。同时,新疆平均年降水量与NAO存在准2年和准6年周期,夏季降水量与NAO存在准3年和准5年周期,冬季降水量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新疆年均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夏季气温与NA0存在准3年周期,冬季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和准8年周期。新疆全年、冬季和夏季的降水与NAO的周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高值正相关大多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而气温与NA0的周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高值正相关也大多集中在80年代
绿洲是在特定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因素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即是在干旱区或荒漠背景下,由自然及人类共同作用,有利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且生产力明显高于周边的...
依托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能矿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新疆区域开发的核心动力之一.对1995-2008年新疆能矿产业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的研究发现:①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加工业在全国工业发展中...
在采用碳汇法计算新疆1957-2007能源足迹的基础上,利用sTRIPAT模型,以人口数量、富裕度、能源强度、结构化指标和现代化指标为自变量,以能源足迹为因变量,应用岭回归方法拟合得到环境压力模型,结...
基于新疆过去50a气温和降水时间序列长期趋势的研究结果,结合对1986年及附近时段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系列事件(厄尔尼诺、火山爆发、核电站爆炸事故、温室气体增加等)的分析,探讨了1986年新疆气...
根据北疆西部11个气象站点1957-2007气象资料,主要代表性河流1960-2006年流量数据以及1957-2007年NAO和AO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相关分析...
新疆地区地形复杂且地面观测站点分布稀疏,降低了以往基于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预估效果。在降尺度方法中,偏差校正方法相对于区域气候模式和统计降尺度方法,对于区域气候变化预估更加实用和经济。本文采用Delta...
本文利用1961-2010年北疆地区20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国际气候诊断与指数小组(ETCDDMI)所提供极端降水和气温事件的各种指标,对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
依据降水随高度变化率和分区连片的原则,将新疆102个气象站划为两种类型6个降水分区.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近似呈线性;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呈近似二次曲线类型....
对玛纳斯河流域10个台站1956-2007年52 a的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序列进行非参数检验,诊断其阶段性转换及变化趋势,并以阶段性转换的跳跃点为分割点,利用R/S分析方法预测其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趋势...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基尼系数、人均收入差异系数、"崔王指数"、锡尔系数4种区域差异演化指数的计算,结合GIS空间分异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了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
利用新疆1961-2008年逐日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ETCDDMI定义的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然后统计出极端降水事件的每年湿期降水总量、简单降水强度指数、月最大1d降水量、月最大5d降水量...
利用克里雅河源流区兰干站1957~2009年的年径流量、气温和降水量实测数据,借助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径流量、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及多时间尺度相关性。结果表明:(1)年径流量与气温和降水...
利用新疆81个基准站气温观测资料使用距平法分析1960年-2009年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发现年平均气温处于逐年上升态势,以1977年为界,之前负距平,之后正距平。最高气温升温幅度不及最低气温,历年平...
利用1901-2010年的资料,采用传统统计方法以及新引入的衡量年内分布情况的集中度、集中指数,对比分析了新疆极端水文事件的年内分布特征.分析发现,传统统计方法和集中度、集中指数得出的年内分布具有很好...
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疆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地理位置毗连,广泛开展双方的地区间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中俄共同繁荣与发展,而且...
绿洲是在特定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因素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即是在干旱区或荒漠背景下,由自然及人类共同作用,有利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且生产力明显高于周边的...
依托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能矿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新疆区域开发的核心动力之一.对1995-2008年新疆能矿产业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的研究发现:①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加工业在全国工业发展中...
在采用碳汇法计算新疆1957-2007能源足迹的基础上,利用sTRIPAT模型,以人口数量、富裕度、能源强度、结构化指标和现代化指标为自变量,以能源足迹为因变量,应用岭回归方法拟合得到环境压力模型,结...
基于新疆过去50a气温和降水时间序列长期趋势的研究结果,结合对1986年及附近时段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系列事件(厄尔尼诺、火山爆发、核电站爆炸事故、温室气体增加等)的分析,探讨了1986年新疆气...
根据北疆西部11个气象站点1957-2007气象资料,主要代表性河流1960-2006年流量数据以及1957-2007年NAO和AO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相关分析...
新疆地区地形复杂且地面观测站点分布稀疏,降低了以往基于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预估效果。在降尺度方法中,偏差校正方法相对于区域气候模式和统计降尺度方法,对于区域气候变化预估更加实用和经济。本文采用Delta...
本文利用1961-2010年北疆地区20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国际气候诊断与指数小组(ETCDDMI)所提供极端降水和气温事件的各种指标,对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
依据降水随高度变化率和分区连片的原则,将新疆102个气象站划为两种类型6个降水分区.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近似呈线性;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呈近似二次曲线类型....
对玛纳斯河流域10个台站1956-2007年52 a的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序列进行非参数检验,诊断其阶段性转换及变化趋势,并以阶段性转换的跳跃点为分割点,利用R/S分析方法预测其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趋势...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基尼系数、人均收入差异系数、"崔王指数"、锡尔系数4种区域差异演化指数的计算,结合GIS空间分异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了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
利用新疆1961-2008年逐日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ETCDDMI定义的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然后统计出极端降水事件的每年湿期降水总量、简单降水强度指数、月最大1d降水量、月最大5d降水量...
利用克里雅河源流区兰干站1957~2009年的年径流量、气温和降水量实测数据,借助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径流量、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及多时间尺度相关性。结果表明:(1)年径流量与气温和降水...
利用新疆81个基准站气温观测资料使用距平法分析1960年-2009年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发现年平均气温处于逐年上升态势,以1977年为界,之前负距平,之后正距平。最高气温升温幅度不及最低气温,历年平...
利用1901-2010年的资料,采用传统统计方法以及新引入的衡量年内分布情况的集中度、集中指数,对比分析了新疆极端水文事件的年内分布特征.分析发现,传统统计方法和集中度、集中指数得出的年内分布具有很好...
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疆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地理位置毗连,广泛开展双方的地区间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中俄共同繁荣与发展,而且...
绿洲是在特定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因素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即是在干旱区或荒漠背景下,由自然及人类共同作用,有利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且生产力明显高于周边的...
依托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能矿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新疆区域开发的核心动力之一.对1995-2008年新疆能矿产业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的研究发现:①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加工业在全国工业发展中...
在采用碳汇法计算新疆1957-2007能源足迹的基础上,利用sTRIPAT模型,以人口数量、富裕度、能源强度、结构化指标和现代化指标为自变量,以能源足迹为因变量,应用岭回归方法拟合得到环境压力模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