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草地植被群落学调查方法,对内蒙古东北-西南草地样带典型区草地地上生物量变化进行了测量、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1)内蒙古东北―西南草地样带上草地背景点地上生物量在50~80g.m-2;自东向西,随着区域植被类型由温性草甸草原向温性典型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演变,背景点草地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小。2)受草地开垦、耕地撂荒、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等土地利用活动的影响,包含全部物种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土地利用强度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但是,可食牧草地上生物量以及可食牧草比率随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而逐步减少。3)在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评估中,单纯应用草地地上生物量指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可食牧草地上生物量指标以及可食牧草比率指标在应用中更有意义
通过评估和分析露天煤矿开采区内植被受损状况,可以为露天煤矿开采区环境监测与评估,以及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提供信息支撑,促进矿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利...
该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针对中国黄土高原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干旱风沙区、西南岩溶区和三江源区等生态脆弱区域,从环境支持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等四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综...
采用根钻法,分析了宁夏大罗山4种主要植被类型(青海云杉纯林、油松纯林、落叶灌木和荒漠草原)0~40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并对50a、70a和100a3种树龄的青海云杉纯林细根生物...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数据与气象数据对内蒙古东北-西南草地样带植物多样性进行不同利用强度与水热梯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利用强度梯度上,草地植物多样性呈现出先增加、后迅速减少的变化规律。这表明适度的草地...
2004年对新疆地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据此估算了新疆6种主要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密度和总量,并探讨了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类型中,荒漠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密度最小...
从宏观与微观视角,对比分析三工河流域两种经营模式下的农田景观特征,探讨形成这两种景观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①三工河流域农田扩张过程中,1989—1999年地方的农田增长起主导作用,1999—2007年...
以新疆伊犁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参照谢高地等人的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分析了伊犁河流域草地类型特征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伊犁河流域...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格点地上生物量与格点的纬度和经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各气象站点所在地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多年平均年均温...
根系生物量是准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功能的一个重要数据.采用标准木全收获法研究了新疆3种主要森林树种根系生物量,并分析了其在垂直梯度上的分配规律和随年龄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新疆杨、西伯...
利用新疆1978~2008年84个县市的耕地数据和人口经济数据,采用因子分析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耕地面积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新疆自改革开放以来,耕地面积经历...
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的内蒙古乌盟一带退耕还林还草有10余年的历史.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探讨了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和年限下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人为控制了苜蓿、沙打旺的种植周期的...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物元模型,从土地利用潜力、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压力3个方面选取了15个评价指标对1987年、1998年和2006年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3个指标层极大...
通过收集我国近20年来草地生物量的有关文献,估算了我国北方天然草地根冠比(R/S)及地下生产力占总生产力比例(fBNPP)的大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R/S比及fBNPP变异较大...
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例,利用改进后的Biome-BGC模型分别模拟了仅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化与放牧联合作用下研究区不同海拔梯度3种山地草原生态系统(低山干旱草原(Lower\mountain arid ...
为了研究内蒙古草原返青期对气候的响应,利用2001-2011年的遥感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反演内蒙古草原区的返青期,并结合同期研究区内34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对该地区返青期的线性趋势及其对...
通过评估和分析露天煤矿开采区内植被受损状况,可以为露天煤矿开采区环境监测与评估,以及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提供信息支撑,促进矿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利...
该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针对中国黄土高原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干旱风沙区、西南岩溶区和三江源区等生态脆弱区域,从环境支持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等四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综...
采用根钻法,分析了宁夏大罗山4种主要植被类型(青海云杉纯林、油松纯林、落叶灌木和荒漠草原)0~40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并对50a、70a和100a3种树龄的青海云杉纯林细根生物...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数据与气象数据对内蒙古东北-西南草地样带植物多样性进行不同利用强度与水热梯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利用强度梯度上,草地植物多样性呈现出先增加、后迅速减少的变化规律。这表明适度的草地...
2004年对新疆地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据此估算了新疆6种主要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密度和总量,并探讨了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类型中,荒漠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密度最小...
从宏观与微观视角,对比分析三工河流域两种经营模式下的农田景观特征,探讨形成这两种景观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①三工河流域农田扩张过程中,1989—1999年地方的农田增长起主导作用,1999—2007年...
以新疆伊犁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参照谢高地等人的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分析了伊犁河流域草地类型特征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伊犁河流域...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格点地上生物量与格点的纬度和经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各气象站点所在地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多年平均年均温...
根系生物量是准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功能的一个重要数据.采用标准木全收获法研究了新疆3种主要森林树种根系生物量,并分析了其在垂直梯度上的分配规律和随年龄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新疆杨、西伯...
利用新疆1978~2008年84个县市的耕地数据和人口经济数据,采用因子分析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耕地面积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新疆自改革开放以来,耕地面积经历...
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的内蒙古乌盟一带退耕还林还草有10余年的历史.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探讨了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和年限下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人为控制了苜蓿、沙打旺的种植周期的...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物元模型,从土地利用潜力、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压力3个方面选取了15个评价指标对1987年、1998年和2006年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3个指标层极大...
通过收集我国近20年来草地生物量的有关文献,估算了我国北方天然草地根冠比(R/S)及地下生产力占总生产力比例(fBNPP)的大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R/S比及fBNPP变异较大...
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例,利用改进后的Biome-BGC模型分别模拟了仅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化与放牧联合作用下研究区不同海拔梯度3种山地草原生态系统(低山干旱草原(Lower\mountain arid ...
为了研究内蒙古草原返青期对气候的响应,利用2001-2011年的遥感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反演内蒙古草原区的返青期,并结合同期研究区内34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对该地区返青期的线性趋势及其对...
通过评估和分析露天煤矿开采区内植被受损状况,可以为露天煤矿开采区环境监测与评估,以及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提供信息支撑,促进矿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利...
该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针对中国黄土高原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干旱风沙区、西南岩溶区和三江源区等生态脆弱区域,从环境支持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等四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综...
采用根钻法,分析了宁夏大罗山4种主要植被类型(青海云杉纯林、油松纯林、落叶灌木和荒漠草原)0~40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并对50a、70a和100a3种树龄的青海云杉纯林细根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