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东省沿海区域2000、2005、2010年景观格局数据以及Spatial-Markov模型模拟2020、2030年景观格局,基于景观结构指数计算5个时期的景观生态风险,分析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为生态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0—2010年,低生态风险小区面积比例不断下降,中生态风险小区面积比例持续上升,较高生态风险小区面积比例则波动上升,在目前趋势发展情景下,2020—2030年风险小区风险等级由低到高转化强度比2000—2010年加大,高生态风险小区比例快速上升,山东省沿海区域生态风险将总体加剧;山东省沿海区域生态风险表现为空间正相关,生态风险“热点区”主要包括滨州北部沿海、东营东部沿海、潍坊南部与烟台内部低山丘陵区、青岛沿海等区域;科学的生态风险管理应加强各地级市之间的合作,加大“热点区”管理力度,未来应推进区域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概念框架,建立了环渤海地区五省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考虑到到指标体系中各评价因子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所以首先在AreGIS9.2平台上,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条带分割法以及优势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了21世纪我国海岸带区域(海岸线向陆30km范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集约化特征。研究表明:21世纪我国海岸带土地利...
根据青藏公路铁路沿线(50 km缓冲区)生态系统特征,选取雪灾、旱灾、崩塌滑坡等7项指标,依托人工神经网络MLP(Multilayer Percetron)模型,构建青藏公路铁路沿线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生态风险评价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个研究热点,是地理学、生态学、环境风险评价等领域的综合交叉点.对生态风险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研究区内的生态环境状况,从而降低生态风险,改善人地关系.环渤海地区是人地矛盾...
以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解译山东半岛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距离海岸线0~100km范围的土地利用分布与变化特...
入海河流及近岸海域等滨海水体的水质状况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密切相关。当前,在全省各级环保及海洋等职能部门的大力监管及各项保护措施的实施下,海岸带水环境污染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并逐步好转,但在部分区...
基于最小累积费用模型(MCR)和生态连接度指数(ECI),对莱州湾 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区域的生态连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莱州湾 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区域生态连通性存在明显的陆海梯度变化特征,以海...
为分析和预测山东省沿海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该文将景观格局指数作为评价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的基本指标;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2000-201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并尝试CA-Mar...
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动力引擎"的角色,与此相应,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开发利用广泛而深刻,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自然岸线消失和破坏的速度惊人、程度严重,围填海愈演愈烈,急剧...
基于遥感技术监测北部湾沿海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应用多要素数据和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并进行多情景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10年,耕地是土...
基于遥感技术监测北部湾沿海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应用多要素数据和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并进行多情景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10年,耕地是土...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敏感性分析是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及开发利用的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及分析得出深圳东部海岸带的主体地质景观类型为地质地貌景现共47个,占总体景点数量的72.3%,其中主要的地质遗...
以环境库茨涅茨曲线( EKC曲线)为理论基础,选取2001—201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无机氮浓度、石油类浓度、磷酸盐浓度、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海洋环境指标,采用人均实际GDP作为经济发展水...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条带分割法以及优势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了21世纪我国海岸带区域(海岸线向陆30km范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集约化特征。研究表明:21世纪我国海岸带土地利...
海岸带既是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陆海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又是复杂、动态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也是高强度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双重影响下的空间单元。文章分析了影响我国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十大生态环境问题,并以国...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概念框架,建立了环渤海地区五省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考虑到到指标体系中各评价因子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所以首先在AreGIS9.2平台上,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条带分割法以及优势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了21世纪我国海岸带区域(海岸线向陆30km范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集约化特征。研究表明:21世纪我国海岸带土地利...
根据青藏公路铁路沿线(50 km缓冲区)生态系统特征,选取雪灾、旱灾、崩塌滑坡等7项指标,依托人工神经网络MLP(Multilayer Percetron)模型,构建青藏公路铁路沿线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生态风险评价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个研究热点,是地理学、生态学、环境风险评价等领域的综合交叉点.对生态风险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研究区内的生态环境状况,从而降低生态风险,改善人地关系.环渤海地区是人地矛盾...
以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解译山东半岛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距离海岸线0~100km范围的土地利用分布与变化特...
入海河流及近岸海域等滨海水体的水质状况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密切相关。当前,在全省各级环保及海洋等职能部门的大力监管及各项保护措施的实施下,海岸带水环境污染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并逐步好转,但在部分区...
基于最小累积费用模型(MCR)和生态连接度指数(ECI),对莱州湾 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区域的生态连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莱州湾 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区域生态连通性存在明显的陆海梯度变化特征,以海...
为分析和预测山东省沿海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该文将景观格局指数作为评价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的基本指标;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2000-201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并尝试CA-Mar...
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动力引擎"的角色,与此相应,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开发利用广泛而深刻,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自然岸线消失和破坏的速度惊人、程度严重,围填海愈演愈烈,急剧...
基于遥感技术监测北部湾沿海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应用多要素数据和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并进行多情景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10年,耕地是土...
基于遥感技术监测北部湾沿海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应用多要素数据和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并进行多情景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10年,耕地是土...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敏感性分析是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及开发利用的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及分析得出深圳东部海岸带的主体地质景观类型为地质地貌景现共47个,占总体景点数量的72.3%,其中主要的地质遗...
以环境库茨涅茨曲线( EKC曲线)为理论基础,选取2001—201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无机氮浓度、石油类浓度、磷酸盐浓度、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海洋环境指标,采用人均实际GDP作为经济发展水...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条带分割法以及优势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了21世纪我国海岸带区域(海岸线向陆30km范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集约化特征。研究表明:21世纪我国海岸带土地利...
海岸带既是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陆海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又是复杂、动态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也是高强度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双重影响下的空间单元。文章分析了影响我国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十大生态环境问题,并以国...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概念框架,建立了环渤海地区五省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考虑到到指标体系中各评价因子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所以首先在AreGIS9.2平台上,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条带分割法以及优势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了21世纪我国海岸带区域(海岸线向陆30km范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集约化特征。研究表明:21世纪我国海岸带土地利...
根据青藏公路铁路沿线(50 km缓冲区)生态系统特征,选取雪灾、旱灾、崩塌滑坡等7项指标,依托人工神经网络MLP(Multilayer Percetron)模型,构建青藏公路铁路沿线生态风险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