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渤海泥质沉积区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其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结合210Pb年龄测定,探讨百年尺度黑碳沉积通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对区域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分别为0.24~0.49 mg/g [平均为(0.32±0.07) mg/g]和0.026~0.053 mg/(cm~2 ? a)[平均为(0.040±0.008) mg/(cm~2?a)],黑碳含量与我国东海内陆架等海区相当,但远低于美国港湾和瑞典大陆架等污染较严重地区;(2)黑碳通量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90年代末出现两个明显的峰值,分别对应于两个阶段的生物质燃烧量和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量的急剧增加;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较低的黑碳通量以及21世纪初黑碳通量下降的趋势则分别与黄河改道事件、我国能源利用技术提高及污染控制减排措施逐步实施等有关;(3)通过比较本文结果以及国内外其它海域和湖泊的研究资料,证明黑碳沉积记录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地球化学指标,用于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历史
黑碳作为燃烧产生的一种独特颗粒态含碳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大气乃至极地冰雪中,因其物理化学性质高度稳定而常被用来恢复其源区火的历史。南海西北部陆架K6-2孔岩心沉积物的黏土矿物和常微量元素组成...
对松花江流域主要水文站输沙量变化的分析表明:51年来,嫩江除1998年发生洪水外其余年份输沙量变化不大,第二松花江输沙量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松花江干流输沙量也表现为下降趋势,而松花江整个流域在197...
沙一段下部(沙一下)是板桥-歧北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层段之一.从重矿物组合、ZTR指数、成分成熟度指数、岩屑组成等角度来分析工区沙一下沉积物源,明确了该区存在三处物源:燕山褶皱带、沧县隆起和港西凸起.来...
在渤海泥质沉积区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其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结合n。Pb年龄测定,探讨百年尺度黑碳沉积通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对区域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分别为0.24-...
对采自于烟台四十里湾附近海域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样品的粒度组成、总碳含量(TC)、总有机碳(TOC)含量及黑碳(BC)含量等参数。结果表明,所获得的4个柱状沉积物中有3个的BC含量随深...
在北黄海中部泥质区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对多环芳烃(PAHs)和黑碳(BC)的含量和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PAHs的含量变化范围为207~611ng/g;BC的含量变化范围为0.560~1.32...
本文采用化学热氧化法测定了25个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黑碳的含量,探讨了沉积物中黑碳与总有机碳、粒度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黑碳的含量范围为0.21-0.88m...
溶解态黑碳(DBC)作为黑碳(BC)降解的中间产物,是海洋溶解有机碳碳库的重要组分,涉及全球海洋碳收支并进一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有色溶解有机质的重要组分,可改变水体光学环境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也...
【目的】调查渤海湾西北部沿岸河流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无机碳(IC)的分布和影响因素,阐明我国近岸不同环境沉积物中IC分布形态的异同和调控机制。【方法】采用连续浸取方法,根据IC在沉积物中的结合强度,将...
采用连续浸取法对位于亚热带的大亚湾和温带的四十里湾附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无机碳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将无机碳分为可交换态(NaCl相)、弱碱浸取态(NH.3H2O相)、强碱浸取态(NaOH相)、弱...
湘西上震旦统、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主要由富碳硅质页岩、石煤、硅质页岩、硅质岩、磷块岩和重晶石岩等组成.有机质属于腐泥型,无形态组分是黑色岩系的主要显微组分类型,微粒体、细粒状体呈密集状组成岩石的基质.有形...
应用光释光测年技术测量了位于陕西、河南、湖北和安徽等地9个剖面的49个沉积物样品,这些样品的光释光信号都是以快组分为主,等效剂量预热坪区和剂量复原实验结果也表明这些样品都适合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测量其等...
以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琼东南盆地南部及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质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分析了泥底辟及气烟囱分布特征、发育演化特点、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和水合物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泥底辟及气烟囱主要相对集中...
定量研究黄渤海近海大型经济海藻的面积、产量及其固碳能力和空间分布,对海洋牧场建设和海藻固碳强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6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和2016年《山东渔业统计年鉴》数据,对20...
在南海东岛牛塘海鸟粪土沉积层中发现一岩性明显不同于上、下层位的珊瑚砂夹层.通过对沉积柱DY4进行详细的粒度特征、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残留分析,结果表明58~69 cm深度的珊瑚砂夹层对应于一次突然的海洋...
黑碳作为燃烧产生的一种独特颗粒态含碳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大气乃至极地冰雪中,因其物理化学性质高度稳定而常被用来恢复其源区火的历史。南海西北部陆架K6-2孔岩心沉积物的黏土矿物和常微量元素组成...
对松花江流域主要水文站输沙量变化的分析表明:51年来,嫩江除1998年发生洪水外其余年份输沙量变化不大,第二松花江输沙量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松花江干流输沙量也表现为下降趋势,而松花江整个流域在197...
沙一段下部(沙一下)是板桥-歧北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层段之一.从重矿物组合、ZTR指数、成分成熟度指数、岩屑组成等角度来分析工区沙一下沉积物源,明确了该区存在三处物源:燕山褶皱带、沧县隆起和港西凸起.来...
在渤海泥质沉积区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其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结合n。Pb年龄测定,探讨百年尺度黑碳沉积通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对区域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分别为0.24-...
对采自于烟台四十里湾附近海域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样品的粒度组成、总碳含量(TC)、总有机碳(TOC)含量及黑碳(BC)含量等参数。结果表明,所获得的4个柱状沉积物中有3个的BC含量随深...
在北黄海中部泥质区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对多环芳烃(PAHs)和黑碳(BC)的含量和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PAHs的含量变化范围为207~611ng/g;BC的含量变化范围为0.560~1.32...
本文采用化学热氧化法测定了25个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黑碳的含量,探讨了沉积物中黑碳与总有机碳、粒度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黑碳的含量范围为0.21-0.88m...
溶解态黑碳(DBC)作为黑碳(BC)降解的中间产物,是海洋溶解有机碳碳库的重要组分,涉及全球海洋碳收支并进一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有色溶解有机质的重要组分,可改变水体光学环境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也...
【目的】调查渤海湾西北部沿岸河流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无机碳(IC)的分布和影响因素,阐明我国近岸不同环境沉积物中IC分布形态的异同和调控机制。【方法】采用连续浸取方法,根据IC在沉积物中的结合强度,将...
采用连续浸取法对位于亚热带的大亚湾和温带的四十里湾附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无机碳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将无机碳分为可交换态(NaCl相)、弱碱浸取态(NH.3H2O相)、强碱浸取态(NaOH相)、弱...
湘西上震旦统、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主要由富碳硅质页岩、石煤、硅质页岩、硅质岩、磷块岩和重晶石岩等组成.有机质属于腐泥型,无形态组分是黑色岩系的主要显微组分类型,微粒体、细粒状体呈密集状组成岩石的基质.有形...
应用光释光测年技术测量了位于陕西、河南、湖北和安徽等地9个剖面的49个沉积物样品,这些样品的光释光信号都是以快组分为主,等效剂量预热坪区和剂量复原实验结果也表明这些样品都适合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测量其等...
以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琼东南盆地南部及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质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分析了泥底辟及气烟囱分布特征、发育演化特点、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和水合物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泥底辟及气烟囱主要相对集中...
定量研究黄渤海近海大型经济海藻的面积、产量及其固碳能力和空间分布,对海洋牧场建设和海藻固碳强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6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和2016年《山东渔业统计年鉴》数据,对20...
在南海东岛牛塘海鸟粪土沉积层中发现一岩性明显不同于上、下层位的珊瑚砂夹层.通过对沉积柱DY4进行详细的粒度特征、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残留分析,结果表明58~69 cm深度的珊瑚砂夹层对应于一次突然的海洋...
黑碳作为燃烧产生的一种独特颗粒态含碳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大气乃至极地冰雪中,因其物理化学性质高度稳定而常被用来恢复其源区火的历史。南海西北部陆架K6-2孔岩心沉积物的黏土矿物和常微量元素组成...
对松花江流域主要水文站输沙量变化的分析表明:51年来,嫩江除1998年发生洪水外其余年份输沙量变化不大,第二松花江输沙量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松花江干流输沙量也表现为下降趋势,而松花江整个流域在197...
沙一段下部(沙一下)是板桥-歧北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层段之一.从重矿物组合、ZTR指数、成分成熟度指数、岩屑组成等角度来分析工区沙一下沉积物源,明确了该区存在三处物源:燕山褶皱带、沧县隆起和港西凸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