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精準農業遙測分析之需求,進行地面實際之蟲害發生種類與數量消長調查,期能與遙測資料相呼應。除89 年度外,其餘年度之調查採樣點採均可定位之設計,每次調查結果皆以MS Excel 檔記錄,可供其他遙測結果分析時參考,計畫期間各期作調查的害蟲皆以鱗翅目之瘤野螟蛾(Cno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é) )與二化螟蛾(Chilos suppressalis ( Walker ) )危害較明顯,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 )僅在89 年第一期作有發生,往後即未再發現。褐飛蝨(Nilararvata lugens ( stål )), 斑飛蝨(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 黑尾浮塵子(Nephotettix spp.)等同翅目及綠樁象(Nezara viridula L.)、稻細蟎(Steneotarsonemus spinki Smiley)等皆為零星發現,密度在經濟危害水準以下。瘤野螟與二化螟通常於第二期作為害較嚴重,且前者較早出現為害徵狀,族群起伏在89 至91 年度都較大。92 年第一期作此二種害蟲發生情形與往昔不同,自第5 次調查5 月21 日開始直至採收不見危害,而二化螟之為害蘗數卻開始增加,至採收前平均每25 叢仍有3.7蘗被害,此可能影響第二期作之族群密度。 The Lepidopterian pests, rice leaffolder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é)) and rice stem borer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were the major targets surveyed d...
作物畦面上進行覆蓋措施,為相對簡易及低投資成本的設施,具有提高土壤溫度、提升作物生長速度及產量等潛在特點。本試驗於新北市金山地區之冬季時期,利用覆膜方式進行冬季甘藷健康種苗生產研究,顯示在冬季時期 (...
於台灣高、屏地區玉荷苞荔枝主要產地調查害蟲種類,共發現22種害蟲及葉蟎與蝸牛各一種,其中開花期以毛管蚜(Greenidea mangiferae)發生最多,危害率爲15.14-22.47%,平均18....
本試驗自民國67年第二期作開始,連續4期作在木所試驗田進行水稻不同行株距對褐飛蝨與其天敵,兩種捕食性蜘蛛之發生密度以及水稻產量等之影響。水稻之行株距分別為20 × 15、25 × 25、30 × 30...
台灣地區水稻的害蟲種類繁多,主要種類因水稻栽植品種、季節、地域、耕作方式及防治策略等因素而有更迭,因此有六大、五大害蟲等的稱謂。現代的害蟲防治,其精神在不必將害蟲完全滅絕,而是與之共存,並且將之控制在...
為解決小包裝米受積穀害蟲嚴重為害問題,本試驗實際進入米商的碾米廠進行取樣及試驗,發現米象(Sitophilus oiyzae (L.))已逐漸成為稻穀中積穀害蟲的優勢種,族群密度遠高於以往在農會委託倉...
瘤野螟是近年來發生最嚴重的水稻害蟲,其蹤跡遍佈台灣全省,嚴重威脅水稻的產量與品質。在台灣危害趨緩的褐飛蝨,則隨著地球暖化現象逐漸自東南亞的入侵台灣稻作。雖然目前有各種不同的害蟲管理策略,但不可諱言化學...
台灣南部龍眼主要產於台南縣南化鄉及高雄縣內門鄉及田寮鄉。民國85至90年調查發現腹鈎薊馬等18種為新登錄之龍眼害蟲,與前人調查之龍眼蟲類合計達59種,包括害蟲55種,害蟎2種及蝸牛2種。其中6種列為重...
害蟲綜合管理是一種以生態為基礎,以經濟為目的的一種管理策略,主張儘量利用耕作手段及生物與物理之環境阻力,降低害蟲的蟲源及其定棲後族群之增殖率,以抑制害蟲密度於可能造成經濟損失的基準之下,當害蟲密度超越...
Taiwan locate in sub-tropical area, and climate is hi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refore, pests a...
台灣稻穀最常以PP袋平倉堆疊方式儲存,而棧板堆疊及太空包裝儲存則漸受喜愛。本試驗在銅鑼農會比較PP袋平倉堆疊儲存與太空包裝儲存期間積穀害蟲之族群變化,調查發現其害蟲密度隨季節波動,夏季高溫時害蟲繁殖快...
焼畑農耕とその常畑化過程に関する農地生態学的研究の一環として, 西表島で改良区, 焼畑改良区, 焼畑区を設置してキャッサバを植付け, それらの区及び自然林において昆虫類を採集し, その群集構造の2年間...
褐飛蝨(Nilaparvata lugens, Stål)為臺灣 最重要水稻害蟲,如防治不當常導致二期作 水稻產量及品質顯著下降。為達到水稻害蟲 經濟安全有效的管理,建立早期預警,作為 適時防治之依據...
The White-back plant hopper, Sogatella fucifera Horvath is a major pest of rice plants in favorable ...
分析1991至2000年在嘉義地區一期稻17塊觀察田水稻枯心及白穗發生莖數,與性費洛蒙誘蟲盒捕獲二化螟蛾數及氣象因子之關係,結果顯示第一世代幼蟲危害產生之枯心莖大部始見於3月下旬,高峰期出現於4月15...
本研究では、三重大学付属農場の施設栽培のキュウリにおいて、半促成栽培と抑制栽培で発生する害虫について、その種類、発育態別の個体数、寄生部位などを調査した。いずれの栽培期間とも、最も個体数の多かったのは...
作物畦面上進行覆蓋措施,為相對簡易及低投資成本的設施,具有提高土壤溫度、提升作物生長速度及產量等潛在特點。本試驗於新北市金山地區之冬季時期,利用覆膜方式進行冬季甘藷健康種苗生產研究,顯示在冬季時期 (...
於台灣高、屏地區玉荷苞荔枝主要產地調查害蟲種類,共發現22種害蟲及葉蟎與蝸牛各一種,其中開花期以毛管蚜(Greenidea mangiferae)發生最多,危害率爲15.14-22.47%,平均18....
本試驗自民國67年第二期作開始,連續4期作在木所試驗田進行水稻不同行株距對褐飛蝨與其天敵,兩種捕食性蜘蛛之發生密度以及水稻產量等之影響。水稻之行株距分別為20 × 15、25 × 25、30 × 30...
台灣地區水稻的害蟲種類繁多,主要種類因水稻栽植品種、季節、地域、耕作方式及防治策略等因素而有更迭,因此有六大、五大害蟲等的稱謂。現代的害蟲防治,其精神在不必將害蟲完全滅絕,而是與之共存,並且將之控制在...
為解決小包裝米受積穀害蟲嚴重為害問題,本試驗實際進入米商的碾米廠進行取樣及試驗,發現米象(Sitophilus oiyzae (L.))已逐漸成為稻穀中積穀害蟲的優勢種,族群密度遠高於以往在農會委託倉...
瘤野螟是近年來發生最嚴重的水稻害蟲,其蹤跡遍佈台灣全省,嚴重威脅水稻的產量與品質。在台灣危害趨緩的褐飛蝨,則隨著地球暖化現象逐漸自東南亞的入侵台灣稻作。雖然目前有各種不同的害蟲管理策略,但不可諱言化學...
台灣南部龍眼主要產於台南縣南化鄉及高雄縣內門鄉及田寮鄉。民國85至90年調查發現腹鈎薊馬等18種為新登錄之龍眼害蟲,與前人調查之龍眼蟲類合計達59種,包括害蟲55種,害蟎2種及蝸牛2種。其中6種列為重...
害蟲綜合管理是一種以生態為基礎,以經濟為目的的一種管理策略,主張儘量利用耕作手段及生物與物理之環境阻力,降低害蟲的蟲源及其定棲後族群之增殖率,以抑制害蟲密度於可能造成經濟損失的基準之下,當害蟲密度超越...
Taiwan locate in sub-tropical area, and climate is hi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refore, pests a...
台灣稻穀最常以PP袋平倉堆疊方式儲存,而棧板堆疊及太空包裝儲存則漸受喜愛。本試驗在銅鑼農會比較PP袋平倉堆疊儲存與太空包裝儲存期間積穀害蟲之族群變化,調查發現其害蟲密度隨季節波動,夏季高溫時害蟲繁殖快...
焼畑農耕とその常畑化過程に関する農地生態学的研究の一環として, 西表島で改良区, 焼畑改良区, 焼畑区を設置してキャッサバを植付け, それらの区及び自然林において昆虫類を採集し, その群集構造の2年間...
褐飛蝨(Nilaparvata lugens, Stål)為臺灣 最重要水稻害蟲,如防治不當常導致二期作 水稻產量及品質顯著下降。為達到水稻害蟲 經濟安全有效的管理,建立早期預警,作為 適時防治之依據...
The White-back plant hopper, Sogatella fucifera Horvath is a major pest of rice plants in favorable ...
分析1991至2000年在嘉義地區一期稻17塊觀察田水稻枯心及白穗發生莖數,與性費洛蒙誘蟲盒捕獲二化螟蛾數及氣象因子之關係,結果顯示第一世代幼蟲危害產生之枯心莖大部始見於3月下旬,高峰期出現於4月15...
本研究では、三重大学付属農場の施設栽培のキュウリにおいて、半促成栽培と抑制栽培で発生する害虫について、その種類、発育態別の個体数、寄生部位などを調査した。いずれの栽培期間とも、最も個体数の多かったのは...
作物畦面上進行覆蓋措施,為相對簡易及低投資成本的設施,具有提高土壤溫度、提升作物生長速度及產量等潛在特點。本試驗於新北市金山地區之冬季時期,利用覆膜方式進行冬季甘藷健康種苗生產研究,顯示在冬季時期 (...
於台灣高、屏地區玉荷苞荔枝主要產地調查害蟲種類,共發現22種害蟲及葉蟎與蝸牛各一種,其中開花期以毛管蚜(Greenidea mangiferae)發生最多,危害率爲15.14-22.47%,平均18....
本試驗自民國67年第二期作開始,連續4期作在木所試驗田進行水稻不同行株距對褐飛蝨與其天敵,兩種捕食性蜘蛛之發生密度以及水稻產量等之影響。水稻之行株距分別為20 × 15、25 × 25、30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