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六十三年第二期作於臺南、嘉義、雲林及南投等四縣栽培之長粒型秈稻(嘉農秈8號及11號)異常發生穗稻熱病,嘉農秈8號之栽培面積1,702.0公頃中,受穗稻熱病為害者高達74.83%,而嘉農秈11號之栽培面積4,270.3公頃中,發生面積為28.95%,由此可知其嚴重性。此兩種稻品種發生穗稻熱病之特性,在被害穗之葉節部位受病原菌之侵害(所稱葉節稻熱病)頗普遍。 自被害稻穗分離所得菌株,經對16判別稻種測定結果,可類別為五羣(Groups),包括21種不同生理小種(Races),其中新出現之生理小種有五種之多。在21種生理小種中,屬於I羣者13種,T羣2種,K羣4種,N及A羣者各1種。侵害嘉農秈8號及嘉農秈11號之主要稻熱病菌生理型,前者為Race 55及51,後者為Race 51及31等。由此可知可侵害印度型稻之生理型頗多,今後對稻熱病之發生消長,吾人需特別提高警覺。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urvey the prevalence of panicle blast in the long grain indica type rice varieties, Chianung-shien 8 and Chianung-shien 11. 74.83% of 1,702 hectares of Chianung-shien 8 and 28.95% of 4,270 hectares of Chianung-shien 11 were heavily damaged by the disease in the 2nd crop of 1974. In addition to the panicle part, the collar o...
本試驗係為尋求系統性殺菌劑,以解決防治稻紋枯病藥劑操作上之困難,所得結果簡述如下: 在室內測定幾種藥劑之預防及治療效果,結果以Benlate水和劑每盆400倍液灌注20ml區(每公頃13.2公斤)及1...
在旱田病圃臺南五號稻熱病的發生不受每月平均溫度變化的影響,從四月到十月均可發病,但嘉農秈八號的發病受每月平均溫度變化的影響,在高溫時期的六月到十月中旬病斑數越多,此期間病斑數也較臺南五號多。利用Kra...
水稻臺農70號於民國74年第一期作命名,而自同年第二期作正式推廣。命名當時具有高產、良質、抗葉稻熱病,對穗稻熱病屬於中抗的優良品種,但於民國76年第一期作,即自正式推廣後僅四期作,即失去抗性,發生嚴重...
民國66年一期作葉稻熱病在臺南5號品種上之發病率為0.03~14.1%•,嘉農秈8號上為0.02~9.6%,穗稻熱病在臺南5號上發病率為2.2~57.9%,嘉農仙8號上為0~74.67%,均視試驗地點...
臺南5號在第一期稻作會發生葉及穗稻熱病,在65及66年其葉稻熱病之發病寧最高達58.2及40.1%,穗稻熱病之發病率達27.6及40.2%。臺南5號第二期作葉及穗稻熱病發生輕微。嘉農秈8號第一期作及第...
稻穗受稻熱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為害引起之產量損失,依稻穗受害程度分為0(穗軸上有病斑,但稻穗未受害),1/3(稻穗1/3以上受害),1/2(稻穗1/2以上受害),2/3(稻穗2...
本研究係探討水稻秧田時期Benlate水和劑對稻熱病及稻紋枯病防治作用之效果。且將所得結果簡述如下: Benlate水和劑施於土壤中育苗時,可預防稻熱病之發生,其使用濃度為乾燥土壤1公斤中加Benla...
測定國內外抗病品種(系)對本省主要稻熱病菌生理小種之反應,期以選得高度穩定抗病種源做為抗病育種之材料,並探討水稻品種(系)對葉及穗稻熱病抵抗性之相關以及期作、接種源等與抗病性之關係,以供抗病育種之參考...
水稻抗稻熱病統一病圃自民國63年至78年,16年間先後計檢定2,118個水稻品種(系)。水稻罹病情形因年度及地區而異。一般言之,稉稻品種(系)較秈稻者易罹稻熱病,尤以穗稻熱病為甚。稉稻品種(系)在第1...
本報告係關於稻葉鞘腐敗病之病原菌(Acrocylindium oryzae Sawada)之生存力,被害稻對產量因子之影響,該病之發生與其他病害蟲之關係,稻品種間之罹病程度,以及該病之發生與施肥之關係...
本研究評估以罹稻熱病之水稻病葉保存稻熱病菌之可行性。取保存於4℃下經0、2、4及5年之稻熱病罹病葉,分別測定以病葉作為接種源之有效性、罹病葉之總產孢量以及病葉上單病斑之產孢能力。結果顯示以保存達5年之...
葉稻熱病病勢的進展,從病斑出現到罹病程度達到最高峰僅需14天。穗頸稻熱病病勢之進展到最高峰臺南5號僅15天,嘉農秈11號僅9天,故抗病品種病勢進展遲緩,發病率低;感病品種病勢進展迅速,且發病率高。不同...
有機汞劑因殘留毒性問題,自全面停止使用後,急需探求非有機汞劑之稻種消毒效果,以代替有機汞劑,乃舉辦本試驗。所得結果簡述如下: 非有機汞劑供試者為Fdcidin,Benlate,Thiophamme,及...
本試驗係欲明瞭,供試抗生素藥劑在本省環境下(亞熱帶)對稻熱病之防治效果及藥害之程度而舉行,其所得結果簡述如下: 1.本試驗行人工接種病原菌,使稻熱病發生並非自然發生者。 2.供試稻種為臺中65號(Ja...
為明瞭稻作於田間施用三要素之用量及施肥時期對于稱病害發生之關係,而舉行此試驗。玆將其主耍結果列舉如後: 1. 如氮肥之施用量增加2倍時,無論燐及鉀肥同時增加或較少者,葉、穗稻熱病之發生最多。 2. 氮...
本試驗係為尋求系統性殺菌劑,以解決防治稻紋枯病藥劑操作上之困難,所得結果簡述如下: 在室內測定幾種藥劑之預防及治療效果,結果以Benlate水和劑每盆400倍液灌注20ml區(每公頃13.2公斤)及1...
在旱田病圃臺南五號稻熱病的發生不受每月平均溫度變化的影響,從四月到十月均可發病,但嘉農秈八號的發病受每月平均溫度變化的影響,在高溫時期的六月到十月中旬病斑數越多,此期間病斑數也較臺南五號多。利用Kra...
水稻臺農70號於民國74年第一期作命名,而自同年第二期作正式推廣。命名當時具有高產、良質、抗葉稻熱病,對穗稻熱病屬於中抗的優良品種,但於民國76年第一期作,即自正式推廣後僅四期作,即失去抗性,發生嚴重...
民國66年一期作葉稻熱病在臺南5號品種上之發病率為0.03~14.1%•,嘉農秈8號上為0.02~9.6%,穗稻熱病在臺南5號上發病率為2.2~57.9%,嘉農仙8號上為0~74.67%,均視試驗地點...
臺南5號在第一期稻作會發生葉及穗稻熱病,在65及66年其葉稻熱病之發病寧最高達58.2及40.1%,穗稻熱病之發病率達27.6及40.2%。臺南5號第二期作葉及穗稻熱病發生輕微。嘉農秈8號第一期作及第...
稻穗受稻熱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為害引起之產量損失,依稻穗受害程度分為0(穗軸上有病斑,但稻穗未受害),1/3(稻穗1/3以上受害),1/2(稻穗1/2以上受害),2/3(稻穗2...
本研究係探討水稻秧田時期Benlate水和劑對稻熱病及稻紋枯病防治作用之效果。且將所得結果簡述如下: Benlate水和劑施於土壤中育苗時,可預防稻熱病之發生,其使用濃度為乾燥土壤1公斤中加Benla...
測定國內外抗病品種(系)對本省主要稻熱病菌生理小種之反應,期以選得高度穩定抗病種源做為抗病育種之材料,並探討水稻品種(系)對葉及穗稻熱病抵抗性之相關以及期作、接種源等與抗病性之關係,以供抗病育種之參考...
水稻抗稻熱病統一病圃自民國63年至78年,16年間先後計檢定2,118個水稻品種(系)。水稻罹病情形因年度及地區而異。一般言之,稉稻品種(系)較秈稻者易罹稻熱病,尤以穗稻熱病為甚。稉稻品種(系)在第1...
本報告係關於稻葉鞘腐敗病之病原菌(Acrocylindium oryzae Sawada)之生存力,被害稻對產量因子之影響,該病之發生與其他病害蟲之關係,稻品種間之罹病程度,以及該病之發生與施肥之關係...
本研究評估以罹稻熱病之水稻病葉保存稻熱病菌之可行性。取保存於4℃下經0、2、4及5年之稻熱病罹病葉,分別測定以病葉作為接種源之有效性、罹病葉之總產孢量以及病葉上單病斑之產孢能力。結果顯示以保存達5年之...
葉稻熱病病勢的進展,從病斑出現到罹病程度達到最高峰僅需14天。穗頸稻熱病病勢之進展到最高峰臺南5號僅15天,嘉農秈11號僅9天,故抗病品種病勢進展遲緩,發病率低;感病品種病勢進展迅速,且發病率高。不同...
有機汞劑因殘留毒性問題,自全面停止使用後,急需探求非有機汞劑之稻種消毒效果,以代替有機汞劑,乃舉辦本試驗。所得結果簡述如下: 非有機汞劑供試者為Fdcidin,Benlate,Thiophamme,及...
本試驗係欲明瞭,供試抗生素藥劑在本省環境下(亞熱帶)對稻熱病之防治效果及藥害之程度而舉行,其所得結果簡述如下: 1.本試驗行人工接種病原菌,使稻熱病發生並非自然發生者。 2.供試稻種為臺中65號(Ja...
為明瞭稻作於田間施用三要素之用量及施肥時期對于稱病害發生之關係,而舉行此試驗。玆將其主耍結果列舉如後: 1. 如氮肥之施用量增加2倍時,無論燐及鉀肥同時增加或較少者,葉、穗稻熱病之發生最多。 2. 氮...
本試驗係為尋求系統性殺菌劑,以解決防治稻紋枯病藥劑操作上之困難,所得結果簡述如下: 在室內測定幾種藥劑之預防及治療效果,結果以Benlate水和劑每盆400倍液灌注20ml區(每公頃13.2公斤)及1...
在旱田病圃臺南五號稻熱病的發生不受每月平均溫度變化的影響,從四月到十月均可發病,但嘉農秈八號的發病受每月平均溫度變化的影響,在高溫時期的六月到十月中旬病斑數越多,此期間病斑數也較臺南五號多。利用Kra...
水稻臺農70號於民國74年第一期作命名,而自同年第二期作正式推廣。命名當時具有高產、良質、抗葉稻熱病,對穗稻熱病屬於中抗的優良品種,但於民國76年第一期作,即自正式推廣後僅四期作,即失去抗性,發生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