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背景:進住機構的老人為失能人口,行動功能障礙並需依賴他人協助日常生活活動。而復能對日常生活功能受限的人就是賦能,聚焦於個案的優勢能力而非缺損,強調復原而非殘補代勞。故復能訓練對提升老人長照機構中長者功能之成效如何,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12週、每週3次、每次30分鐘復能訓練,對提升機構老年長者行動功能、身體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功能之成效。期望研究結果提供實證,有助於機構管理者及政策制定者在擬定納入給付對象時,作為參考。方法:本研究為分層隨機對照試驗,以北區某長照機構16位住民為研究對象,依「行動能力」分為輪椅不能主動活動(n = 8)、輪椅可主動活動(n = 4)、行走需輔具(n = 4),再進行分層隨機分配為復能組(n = 8)及控制組(n = 8)。成效評量包括:行動功能以De Morton Mobility Index (DEMMI)量表,身體功能以The 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 (SPPB)量表、日常生活活動(ADL)以巴氏量表(BI)進行評估,並以加拿大職能表現量表(Canadian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 COPM)測量復能成效。復能組介入12週復能訓練,控制組則維持原有的生活型態,在介入前及介入期滿七天內分別完成前、後測,評估者與介入者為不同治療師(單盲)。以魏克生符號檢定(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及曼─惠特尼U檢定(Mann-Whitney U Test)進行組內與組間之差異統計檢定,設定統計顯著水準α= 0.05。結果:16名受試者的年齡範圍60-92歲;認知功能MMSE平均24.4 ± 3.7分;行...
[[abstract]]背景與目的: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年腦血管疾病是造成臺灣地區民眾十大死因的第4名,腦中風發生的6個月內有超過25%的病患導致嚴重失能,慢性疾病皆是腦中風的致病危險因子,針對這些...
碩士[[abstract]]在文獻中,已經有許多線性限制 (Linearly constraints) 的可適性陣列波束成型演算法 (Adaptive array beamforming algori...
近年來,脛腓聯合關節傷害逐漸受到學界的重視,究其主因在於其有別於外踝扭傷的症狀,以及比後者需更長的回復運動時間。目前脛腓關節傷害的治療多使用高踝貼紮,但其臨床效應未曾有實證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為...
隨全球人口老化,失智症患者人數漸增,失智症老人成為長期照護機構中主要住民之一。研究顯示失智症老人的平衡及行走功能,較一般老人更常受限,影響日常生活自理及增加跌倒風險。過去研究指出,失智症老人感覺訊息傳...
[[abstract]]背景:衛生福利部於2017年起全面推動長照2.0,其中重大的變革之一就是將長照1.0的「居家復健」轉型為「居家復能專業服務」並重新建立「居家復能專業服務」模式。然而長照 2.0...
[[abstract]]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居家照護團隊整合專業模式」介入前後對養護機構老人之照護品質的成效,以了解介入前後老人養護機構住民之照護品質差異。本研究採回溯性比較研究設計,採立意取樣以大...
[[abstract]]背景:良好規律的運動習慣可使高齡者體適能提升並增加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或延緩衰弱,改善身體肌肉骨骼不適。有關全身震動運動介入高齡者上述問題的實證研究較少。本研究探討全身震動運動對...
背景與目的: 機械輔助療法乃是一種藉由高科技治療儀器,融合高治療強度的動作練習與多元的感覺動作刺激等治療原理,來達到促進中風患者上肢動作功能復原的治療方法。多有研究指出機械輔助療法有助於提升慢性中風患...
[[abstract]]目的:探討以音樂治療活動於社區衰弱老人體適能、活動力及憂鬱情緒改善成效,並建構一套適合長者使用的音樂治療活動促進方案。背景:台灣於2018年3月老人人口增加到14.05%,已正...
[[abstract]]背景:台灣之末期腎臟病盛行率位居世界第一,發生率位居世界第三名;為有效降低末期腎臟病合併症的發生率,執行自我管理方案能有效降低醫療成本及增加生活品質。目的: 第一階段研究計畫(...
背景與目的:反應性姿勢控制能力 (reactive postural control ability) 取決於感覺訊息的整合以及動作與姿勢的協調。近年研究發現輸入的感覺訊息會經大腦後頂葉皮質區 (po...
[[abstract]]摘 要近年來護理專業蓬勃發展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大、工作要求高,其工作負荷包含直接與間接的病人照護,許多研究指出護理人員工作負荷過高與造成人員精神耗竭、情緒枯竭及缺乏成就之間有顯...
[[abstract]]因著高齡化社會及在地老化的政策推動,使得居家照護需求大幅擴增, Flynn(2003)曾提出居家照護需求不斷的增加,預估到2020年居家照護將增加二倍的需求量,根據我國長期照顧...
[[abstract]]背景與目的: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心血管疾病為第一大死因,在台灣,中風亦為十大死因之一,雖然中風的死亡率高,但仍有許多中風倖存者,他們將面臨中風後造成的感覺、動作、認知功能...
研究背景: 台灣老年人口比例逐漸增加,因此老年人相關議題是首當其衝(例如:失智症)。腦中結構的細微變化在失智症發生的初期即可以磁核造影偵測到。過去研究主要以探討腦中特定的區塊,顯少探討這些區塊以外的腦...
[[abstract]]背景與目的: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年腦血管疾病是造成臺灣地區民眾十大死因的第4名,腦中風發生的6個月內有超過25%的病患導致嚴重失能,慢性疾病皆是腦中風的致病危險因子,針對這些...
碩士[[abstract]]在文獻中,已經有許多線性限制 (Linearly constraints) 的可適性陣列波束成型演算法 (Adaptive array beamforming algori...
近年來,脛腓聯合關節傷害逐漸受到學界的重視,究其主因在於其有別於外踝扭傷的症狀,以及比後者需更長的回復運動時間。目前脛腓關節傷害的治療多使用高踝貼紮,但其臨床效應未曾有實證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為...
隨全球人口老化,失智症患者人數漸增,失智症老人成為長期照護機構中主要住民之一。研究顯示失智症老人的平衡及行走功能,較一般老人更常受限,影響日常生活自理及增加跌倒風險。過去研究指出,失智症老人感覺訊息傳...
[[abstract]]背景:衛生福利部於2017年起全面推動長照2.0,其中重大的變革之一就是將長照1.0的「居家復健」轉型為「居家復能專業服務」並重新建立「居家復能專業服務」模式。然而長照 2.0...
[[abstract]]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居家照護團隊整合專業模式」介入前後對養護機構老人之照護品質的成效,以了解介入前後老人養護機構住民之照護品質差異。本研究採回溯性比較研究設計,採立意取樣以大...
[[abstract]]背景:良好規律的運動習慣可使高齡者體適能提升並增加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或延緩衰弱,改善身體肌肉骨骼不適。有關全身震動運動介入高齡者上述問題的實證研究較少。本研究探討全身震動運動對...
背景與目的: 機械輔助療法乃是一種藉由高科技治療儀器,融合高治療強度的動作練習與多元的感覺動作刺激等治療原理,來達到促進中風患者上肢動作功能復原的治療方法。多有研究指出機械輔助療法有助於提升慢性中風患...
[[abstract]]目的:探討以音樂治療活動於社區衰弱老人體適能、活動力及憂鬱情緒改善成效,並建構一套適合長者使用的音樂治療活動促進方案。背景:台灣於2018年3月老人人口增加到14.05%,已正...
[[abstract]]背景:台灣之末期腎臟病盛行率位居世界第一,發生率位居世界第三名;為有效降低末期腎臟病合併症的發生率,執行自我管理方案能有效降低醫療成本及增加生活品質。目的: 第一階段研究計畫(...
背景與目的:反應性姿勢控制能力 (reactive postural control ability) 取決於感覺訊息的整合以及動作與姿勢的協調。近年研究發現輸入的感覺訊息會經大腦後頂葉皮質區 (po...
[[abstract]]摘 要近年來護理專業蓬勃發展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大、工作要求高,其工作負荷包含直接與間接的病人照護,許多研究指出護理人員工作負荷過高與造成人員精神耗竭、情緒枯竭及缺乏成就之間有顯...
[[abstract]]因著高齡化社會及在地老化的政策推動,使得居家照護需求大幅擴增, Flynn(2003)曾提出居家照護需求不斷的增加,預估到2020年居家照護將增加二倍的需求量,根據我國長期照顧...
[[abstract]]背景與目的: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心血管疾病為第一大死因,在台灣,中風亦為十大死因之一,雖然中風的死亡率高,但仍有許多中風倖存者,他們將面臨中風後造成的感覺、動作、認知功能...
研究背景: 台灣老年人口比例逐漸增加,因此老年人相關議題是首當其衝(例如:失智症)。腦中結構的細微變化在失智症發生的初期即可以磁核造影偵測到。過去研究主要以探討腦中特定的區塊,顯少探討這些區塊以外的腦...
[[abstract]]背景與目的: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年腦血管疾病是造成臺灣地區民眾十大死因的第4名,腦中風發生的6個月內有超過25%的病患導致嚴重失能,慢性疾病皆是腦中風的致病危險因子,針對這些...
碩士[[abstract]]在文獻中,已經有許多線性限制 (Linearly constraints) 的可適性陣列波束成型演算法 (Adaptive array beamforming algori...
近年來,脛腓聯合關節傷害逐漸受到學界的重視,究其主因在於其有別於外踝扭傷的症狀,以及比後者需更長的回復運動時間。目前脛腓關節傷害的治療多使用高踝貼紮,但其臨床效應未曾有實證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