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是中國傳統豆類發酵製品,具有綿軟的口感和特殊的風味。其是豆腐通過真菌固態發酵,并加入鹽,米酒和香料等進行後期熟化而成的產品。本文的研究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對腐乳發酵過程中的毛胚,鹽胚,熟化第一天,熟化一個月以及熟化六個月的腐乳樣本進行採樣,并採用傳統微生物培養法和克隆文庫法對每個階段真菌和細菌的生態結構和動態變化進行研究。第二部份重點比較了四株腐乳產品中分離的微生物和購自台灣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的四株細菌的產揮發性含硫化合物能力,并挑選了最高產的一株微生物進行紫外誘變,最後獲得理想的突變株。本研究的結論如下:1. 真菌和細菌的總數均是在毛胚階段為最高,在進入熟化階段后開始下降。在傳統微生物培養方法下分別分離出了三株真菌和九株細菌,通過18S rDNA和16 rDNA測序,發現絲孢酵母屬(Trichosporon spp.)是真菌中的優勢菌種,蠟狀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和解澱粉芽孢桿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為細菌中的優勢菌種;2. 本研究建立了五個真菌18S rDNA克隆文庫和五個細菌16 rDNA克隆文庫用于研究真菌和細菌的生態結構和動態變化。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PCR-RFLP)的研究,分別在真菌和細菌克隆文庫中發現23和38種圖譜類型,并計算其相應比例。在進行真菌細菌測序之後,對優勢菌群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3. 在對比傳統微生物培養方法和克隆文庫技術的結果后發現,二者的結果存有差異,有些在克隆文庫中鑒定到的微生物在傳統培養方法中未能分離鑒定,而有些微生物則只能在傳統培養方法中被分離鑒定。因此,本研究中將這兩種方法結合有助於我們更為全面、客觀地研究腐乳發酵過程中真菌和細菌的生態結構和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