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晚期,歐亞混血兒在香港的社會地位有很大的變化,從被人輕視到受到尊重,道路是漫長的。本文的研究對象羅何錦姿是這個年代成長的女性。身處在一個中西文化兼備的環境,作為一個歐亞混血女性,她的際遇會否與純中國血統的女子不同?本文以何錦姿的家世--祖父母何仕文〈C. H. M. Bosman〉 和施氏,父親何東和母親張蓮覺在港發展經歷,到她成長、受父母培育、作父母的秘書和管家- 作為研究的起點;進而分析何錦姿與羅文錦的婚姻生活,如何與夫家成員相處及教導子女,深入了解香港歐亞混血兒的文化取向。何錦姿繼承母親張蓮覺的遺志,用現代的管理方法發展寶覺學校,將香港女子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充,從原先只設小學,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辦中學,再從職業中學發展為文法中學,可說是時代的先鋒,何錦姿治校的理念及方法是本文研究的另一重點。何錦姿是本港首位女太平紳士。曾任各非牟利慈善機構如同仁會(Welfare League) 、保良局、拔萃女校、何東中學、中國婦女會顧問,她和上流社會的知名人士,如鄧肇堅、李兆基等的人脈關係對她的事業發展又有何影響,都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From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there was an enormous change in the social status of Eurasians in Hong Kong from being slighted to gaining respect. The road was long and winding. The subject of this research, Lady Victoria Jubilee LO,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