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路径依赖理论系统分析我国小城镇战略的选择、形成历程及其不断强化的内在逻辑,可知小城镇道路只是我国在特殊情况下不得已的临时选择。然而以小城镇为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一经形成,便走上一条遵循自身演化逻辑的道路。虽然当初的诸多因素已有所改变,但由于对原有路径的依赖,小城镇道路最终上升为国家战略,演化过程中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Focusing on briefing the changes and analysing the law of selec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urbanization model in China that emphasized in developing small cities and town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temporal choice of the model in the special conditions develops into the state strategy due to the path dependence though there has been some changes in the conditions since then.We must rethink the urbanization model and get some new ideas on the policy-making from the process
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分析了城市化与住房的相互关系,最后得出以下结论:①住宅的发展规模和居住水平与城市化的程度密切相关;②当中国人均居住面积实现9平方米小康水平之后,住宅建设要从以...
本文以“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提出的“三化”联动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的工作为研究背景,拟通过聚焦河南省许昌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试验区主要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引导城乡空间建设转型,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最终实...
立足于中国城市空间的转型分析,从单位视角系统梳理了市场化转型和去单位化的过程和制度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分析了城市空间社会化转型的低碳、公平和生活质量等前沿面向,呼吁城市规划在环境保护...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针对近年来城镇化含义的争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等研究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对新的历史时期新型城镇化之路究竟如何走进...
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大大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然而,近1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却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出现了"冒进式&am...
本文在追溯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选取1952、1984、1990和2004年四个时段我国届存的资源型城市,从城市数量、类别和空间格局的变化,比较系统地揭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演化的特征与规律...
在对城镇化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灰色关联分析基础上,从经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中国城镇化驱动机制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省区城镇化核心驱动力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协调;服务业的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的迈进。积极发展小城镇并非是适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选择,大城市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
城镇化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要素巨系统的复杂变迁过程,本文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提出了城镇化“人—地系统”模型,根据模型框架分析回顾了中国城镇化的演进逻辑机理.从城镇化“人—地系统”出发,指出...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市1978 ~2011年的城镇化数据,运用Kernel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方法,考察了城镇化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Kernel密度估计的结果表明,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市的城...
试图概括改革开放20 年来中国城市化新的动力机制, 以及由此出现的与前30 年完全不同的城市化的新现象, 对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
"人口机会窗口"的开启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创造了战略机遇,但是,人口转变同时也对健康城市化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于对经济结构的考察,提出了一个城市化的空间经济概念模型,...
随着我国乡村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经济空间结构形式的日益复杂,传统的城镇人口统计口径在量测城市化水平时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在分析传统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更为接...
类比于海岸线的长度问题,本文提出三个城市地理"问题":(1) 河南省的城市有多少?(2) 北京市的人口有多少?以及 (3) 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是多少?由此引出城市规...
郊区化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扩散过程,它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美国是郊区化发展较早的国家,市场在其郊区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北京、上海...
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分析了城市化与住房的相互关系,最后得出以下结论:①住宅的发展规模和居住水平与城市化的程度密切相关;②当中国人均居住面积实现9平方米小康水平之后,住宅建设要从以...
本文以“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提出的“三化”联动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的工作为研究背景,拟通过聚焦河南省许昌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试验区主要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引导城乡空间建设转型,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最终实...
立足于中国城市空间的转型分析,从单位视角系统梳理了市场化转型和去单位化的过程和制度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分析了城市空间社会化转型的低碳、公平和生活质量等前沿面向,呼吁城市规划在环境保护...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针对近年来城镇化含义的争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等研究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对新的历史时期新型城镇化之路究竟如何走进...
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大大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然而,近1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却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出现了"冒进式&am...
本文在追溯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选取1952、1984、1990和2004年四个时段我国届存的资源型城市,从城市数量、类别和空间格局的变化,比较系统地揭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演化的特征与规律...
在对城镇化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灰色关联分析基础上,从经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中国城镇化驱动机制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省区城镇化核心驱动力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协调;服务业的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的迈进。积极发展小城镇并非是适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选择,大城市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
城镇化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要素巨系统的复杂变迁过程,本文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提出了城镇化“人—地系统”模型,根据模型框架分析回顾了中国城镇化的演进逻辑机理.从城镇化“人—地系统”出发,指出...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市1978 ~2011年的城镇化数据,运用Kernel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方法,考察了城镇化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Kernel密度估计的结果表明,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市的城...
试图概括改革开放20 年来中国城市化新的动力机制, 以及由此出现的与前30 年完全不同的城市化的新现象, 对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
"人口机会窗口"的开启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创造了战略机遇,但是,人口转变同时也对健康城市化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于对经济结构的考察,提出了一个城市化的空间经济概念模型,...
随着我国乡村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经济空间结构形式的日益复杂,传统的城镇人口统计口径在量测城市化水平时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在分析传统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更为接...
类比于海岸线的长度问题,本文提出三个城市地理"问题":(1) 河南省的城市有多少?(2) 北京市的人口有多少?以及 (3) 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是多少?由此引出城市规...
郊区化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扩散过程,它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美国是郊区化发展较早的国家,市场在其郊区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北京、上海...
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分析了城市化与住房的相互关系,最后得出以下结论:①住宅的发展规模和居住水平与城市化的程度密切相关;②当中国人均居住面积实现9平方米小康水平之后,住宅建设要从以...
本文以“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提出的“三化”联动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的工作为研究背景,拟通过聚焦河南省许昌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试验区主要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引导城乡空间建设转型,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最终实...
立足于中国城市空间的转型分析,从单位视角系统梳理了市场化转型和去单位化的过程和制度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分析了城市空间社会化转型的低碳、公平和生活质量等前沿面向,呼吁城市规划在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