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95年菲律賓與中共在美濟礁發生衝突以來,雙方在南海主權議題上時而緊張、時而和緩。歷經羅慕斯時期(1992年~1998年)的對峙衝撞、埃斯特拉達 (1998年~2001年)的冷靜淡化、亞羅育 (2001年~2010年)的低調迴避,步入艾奎諾三世時期(2010年~)之後訴諸國際法庭的法律戰,菲、中關係轉為對立緊繃。 冷戰後的4位菲律賓總統大致是採行「避險」策略,以便在中、美的拉扯下夾縫求生。菲國的策略揉合了「扈從」與「制衡」的概念,此與東協各國盛行的「大國平衡」策略相近,既要拉攏美國與日本,也要扯進中國大陸。菲律賓國家政策堅守「區域安全仰仗美國」與「經濟發展緊抓中共」兩大主軸,難以避免地會陷入「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角力之中。至於中共在處理與鄰國的南海爭端上,則是秉持「鬥而不破」的原則,對付菲律賓的各種挑釁行為,採取的是「裁剪式」策略,為菲律賓量身打造相應的各種手段與方法。 宥於菲國薄弱的軍事實力,以及菲、美同盟的夥伴關係,可以預期的,在艾奎諾三世任期結束之前,菲律賓在南海議題上仍會不斷發聲,並且以法律戰持續與中共抗衡,以便獲取更多籌碼來維護國家利益。至於艾氏的繼任者,預測將會大幅修補對中關係,擺回「親中」的外交路線。Since the Mischief Reef dispute broke out between the Philippines and China in 1995,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been unstable when it comes to sovereignty issues over South China Sea. From the confrontat...
自2009年美國提出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的主張後,其對於東亞地區的注意力明顯提高,對區域間的盟友如菲律賓、日本,也加強了各式援助與安全保證。與此同時,隨著中國自改革開放後實力提升,對...
開放大陸民眾來台灣觀光是兩岸交流的重要政策之一。從民國76年政府宣佈解除戒嚴後,便開放一般民眾前往大陸探親,自此開啓了兩岸的民間交流。近幾年,兩岸在經濟、文教、社會的交流往來密切且多元。自民國89年,...
國際海洋古全球變遷研究計劃 IMAGES (International Marine Past Global Change Study) 第三航次在1997 年6 月於 南中國海採得八支高品質深海長岩...
近年來,隨著中國於南海地區軍事化與維權行動更加積極,以及美中在川普政府(Trump Administration)上任後的戰略競爭與對立態勢鮮明,也使南海地區的主權聲索行動與域內外國家以實際軍事演習合...
[[abstract]]本文目的是檢視中山先生大亞洲主義的主張與內涵,並據以分析冷戰後中共對東亞的政策。中山先生1924年的大亞洲主義演說有兩層意義,一是對日本提出外交政策呼籲,勿走西方國家霸道文化路...
2017年11月3日至11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 Trump)展開為期12天的首次亞洲訪問行程,除依序訪問日本、韓國、中國大陸、越南與菲律賓五國,與各國領袖進行會談外,同時也出席在...
本論文所提的核心問題為台灣在亞太區域的戰略價值設定。所有國家政府無論其規模大小,都必會先以區域內層次進行思考當一國在追求對周邊區域更具影響力,並企圖成為區域強權時則會以區域外的層次來考量決定國家安全政...
就促進國家發展而言,外交政策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從其中亦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目標及其領導風格。對於開發中國家來說,更是如此。事實上,由於大部分的相關研究都著重在已開發國家,如:阿根廷、巴西或是智利,因...
南海是太平洋與印度洋間的重要國際海運航道,因為具有重大的地緣戰略利益,對亞太安全有重大的影響,因此涉入南海爭端的國家眾多。在南海主權的各聲索國中,越南宣稱擁有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的全部主權,是中國大陸南...
冷戰結束後,隨著全世界對於安全(Security)概念的擴大,穩定確保石油這個戰略性資源的議題,讓世界各國間的競爭日益加深。韓國與中國大陸,由於高度的石油對外依賴和對中東石油進口的偏重現象,一直於能源...
南海海域以往僅不過是來往商船的航路與漁船作業的漁場,在1960 年代末期,該區域被認定蘊藏豐富的資源後,南海周邊國家開始爭相佔領附近島礁。再加上南海是某些國家戰略物資之必經航路,南海頓時轉變為重要的戰...
傳統的國家安全威脅之應處,係以確保國家軍事、政治及外交衝突等國家安全問題為目標。隨著冷戰結束後,全球化時代來臨,國際戰略環境的變遷與威脅性質的演變,「非傳統安全」威脅已逐漸取代「傳統安全」威脅。換言之...
臺灣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平定鄭氏後,隔年即設一府三縣(臺灣府、鳳山縣、臺灣縣、諸羅縣)治理臺灣,在文官部分,府、縣之上尚設有「道」來監督臺灣的府、廳、縣各級文官。此外,康熙末期至乾隆後期,清廷還...
中國於1971年加入聯合國,藉此重返國際社會;但在毛澤東主政下,中國仍自我封鎖。鄧小平於1976年接替毛澤東後,終於在1979年開啟中國的大門;此時國際環境中現有的規則、制度及價值,大多為西方國家所主...
中國自1978年由鄧小平所主導的社會主義改革與開放經濟政策,促使中國至2014年之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每年以近雙位數成長。貿易是各國獲取利益的主要方式...
自2009年美國提出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的主張後,其對於東亞地區的注意力明顯提高,對區域間的盟友如菲律賓、日本,也加強了各式援助與安全保證。與此同時,隨著中國自改革開放後實力提升,對...
開放大陸民眾來台灣觀光是兩岸交流的重要政策之一。從民國76年政府宣佈解除戒嚴後,便開放一般民眾前往大陸探親,自此開啓了兩岸的民間交流。近幾年,兩岸在經濟、文教、社會的交流往來密切且多元。自民國89年,...
國際海洋古全球變遷研究計劃 IMAGES (International Marine Past Global Change Study) 第三航次在1997 年6 月於 南中國海採得八支高品質深海長岩...
近年來,隨著中國於南海地區軍事化與維權行動更加積極,以及美中在川普政府(Trump Administration)上任後的戰略競爭與對立態勢鮮明,也使南海地區的主權聲索行動與域內外國家以實際軍事演習合...
[[abstract]]本文目的是檢視中山先生大亞洲主義的主張與內涵,並據以分析冷戰後中共對東亞的政策。中山先生1924年的大亞洲主義演說有兩層意義,一是對日本提出外交政策呼籲,勿走西方國家霸道文化路...
2017年11月3日至11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 Trump)展開為期12天的首次亞洲訪問行程,除依序訪問日本、韓國、中國大陸、越南與菲律賓五國,與各國領袖進行會談外,同時也出席在...
本論文所提的核心問題為台灣在亞太區域的戰略價值設定。所有國家政府無論其規模大小,都必會先以區域內層次進行思考當一國在追求對周邊區域更具影響力,並企圖成為區域強權時則會以區域外的層次來考量決定國家安全政...
就促進國家發展而言,外交政策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從其中亦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目標及其領導風格。對於開發中國家來說,更是如此。事實上,由於大部分的相關研究都著重在已開發國家,如:阿根廷、巴西或是智利,因...
南海是太平洋與印度洋間的重要國際海運航道,因為具有重大的地緣戰略利益,對亞太安全有重大的影響,因此涉入南海爭端的國家眾多。在南海主權的各聲索國中,越南宣稱擁有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的全部主權,是中國大陸南...
冷戰結束後,隨著全世界對於安全(Security)概念的擴大,穩定確保石油這個戰略性資源的議題,讓世界各國間的競爭日益加深。韓國與中國大陸,由於高度的石油對外依賴和對中東石油進口的偏重現象,一直於能源...
南海海域以往僅不過是來往商船的航路與漁船作業的漁場,在1960 年代末期,該區域被認定蘊藏豐富的資源後,南海周邊國家開始爭相佔領附近島礁。再加上南海是某些國家戰略物資之必經航路,南海頓時轉變為重要的戰...
傳統的國家安全威脅之應處,係以確保國家軍事、政治及外交衝突等國家安全問題為目標。隨著冷戰結束後,全球化時代來臨,國際戰略環境的變遷與威脅性質的演變,「非傳統安全」威脅已逐漸取代「傳統安全」威脅。換言之...
臺灣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平定鄭氏後,隔年即設一府三縣(臺灣府、鳳山縣、臺灣縣、諸羅縣)治理臺灣,在文官部分,府、縣之上尚設有「道」來監督臺灣的府、廳、縣各級文官。此外,康熙末期至乾隆後期,清廷還...
中國於1971年加入聯合國,藉此重返國際社會;但在毛澤東主政下,中國仍自我封鎖。鄧小平於1976年接替毛澤東後,終於在1979年開啟中國的大門;此時國際環境中現有的規則、制度及價值,大多為西方國家所主...
中國自1978年由鄧小平所主導的社會主義改革與開放經濟政策,促使中國至2014年之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每年以近雙位數成長。貿易是各國獲取利益的主要方式...
自2009年美國提出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的主張後,其對於東亞地區的注意力明顯提高,對區域間的盟友如菲律賓、日本,也加強了各式援助與安全保證。與此同時,隨著中國自改革開放後實力提升,對...
開放大陸民眾來台灣觀光是兩岸交流的重要政策之一。從民國76年政府宣佈解除戒嚴後,便開放一般民眾前往大陸探親,自此開啓了兩岸的民間交流。近幾年,兩岸在經濟、文教、社會的交流往來密切且多元。自民國89年,...
國際海洋古全球變遷研究計劃 IMAGES (International Marine Past Global Change Study) 第三航次在1997 年6 月於 南中國海採得八支高品質深海長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