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四九年的中國內戰結束後,中國分裂為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台灣(中華民國),從冷戰時期對峙到今天。中國不放棄統一台灣,用非和平手段也在所不惜;台灣民眾則絕大多數主張維持兩岸分裂分治的現狀。「統∕獨問題」,成為台灣政治的首要議題,但台海情勢牽連著美、日等國的國家利益,想要現在立刻解決統獨之爭,幾乎不可能,除非發動戰爭。但八年來,民進黨政府更多地將兩岸的敵我矛盾,轉用於國內政爭,只因為國民黨主張維持現狀,不需要立即宣告台獨。可以說,八年來的統獨之爭,根本是個假議題。In 1949, at the end of Chinese civil war, China separated into "Mainland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Both sides of Taiwan Strait confront from Cold War till now. China won't give up "China Unity", even appeal to non-peace means. In Taiwan, majority people intent to keep staus quo. In Taiwan, unity/independent problem became dominant political issues. But situations of Taiwan Strait connected national interest of major powers, for exampl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t is...
最先提出第二軌道外交(Track II Diplomacy)的是一群精神分析師,他們依據美國市民社會的特性,想出這一套解決外交衝突的機制。實際運用中發現,臺灣的第二軌道擁有與西方第二軌道不同的生命與邏...
[[abstract]]2014年3月,台灣的大學生佔領立法院。同年9月,香港爆發佔領中環運動。這兩起事件均為兩地史上最大規模的公民運動。更早之前,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的長期統治強人,在「茉莉花革命...
[[abstract]]做為社會資本理論的核心概念,社會網絡與社會信任二者是否能對民主政治產生正面的影響?已成為近年學界所爭論的焦點。本文利用「東亞民主動態調查」實證資料,主要研究問題有二:一、社會資...
本文試圖從社會與政治結構的轉變中尋找出有利於集體性抗爭行動形成的因素,來為臺灣地區近年來迅速湧現的民眾「自力救濟」事件提出合理的解釋。本文的主要論點為:導致社會抗議事件急速湧現的中長期因素是相當多元的...
[[abstract]]近年來,「公民社會」、「公民運動」的概念在台灣已經逐漸形成公民參與集體行為的重要詞彙。特別是在台灣整個社會氛圍中,「公民運動」似乎已經成為「社會運動」的代名詞。同時,近年來,觀...
本研究旨在透過政策工具選擇的分析,探究臺灣高等教育改革的可能問題與治理的特性。研究之分析以公共政策學家M. Howlett的理論為架構,針對臺灣1994年以來重要的官方政策文本進行編碼與統計,透過內容...
[[abstract]]一個國家形象的轉變,往往須經由內部長期的政經改革與外部國際形象的有效宣傳方有可能達成。有鑑於此,本研究試圖透過分析過去20年(1986-2005)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涉及台灣的...
本稿は、台湾民主自治同盟の創設から中華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にかけての組織の動向と、その創設者の一人である謝雪紅が果たした政治的役割の検討を通じて、民主党派の役割と、中国共産党の対民主党派政策の変遷を考察...
[[abstract]]本文將台灣社區大學視為公民社會實踐的場域,並提出國家與社會三種傳統的政治社會理論作為分析架構,探討台灣的國家與社會所發展出的新關係。本文具體地針對國家對社區大學發展的諸種角色與...
[[abstract]]民進黨政府執政七年多之後,台美關係從小布希總統上台初期表示「盡其所能」協助台灣自衛的佳境,淪落到陳總統過境美國本土都不可得的窘境。從外交的角度來看,台美關係的倒退是民進黨的對美...
[[abstract]] 兩岸關係歷經了半世紀來數個不同的階段,在這當中兩岸不論是釋放善意,或者軍事威嚇,所有的互動模式皆為「一方先行、另一方後動」。亦即過去歷年的兩岸關係互動,為台灣與中共之間相互...
在美国的推动下,台湾地区完成了所谓的“民主转型“。本质上,台湾地区所谓的民主政治是一种植入性、依附性甚至是功利性的民主。就台湾本身而言,其民主是在美国压力之下强加进来、不得不为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说是一...
[[abstract]]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政治定位,隨著兩岸關係歷經改革開放前的高度對立、改革開放後的和緩,到李登輝後期與陳水扁時期的政治緊張,再到馬英九上臺後的兩岸關係快速回溫,其內涵也出現不斷的轉變...
兩岸領導人皆曾宣示對於中國統一的期盼,但是對於統一的認知差距卻截然不同,中共希望在其『四個堅持』之下統一中國,而我中華民國卻主張必須統一在自由、民主、均富之下,使得兩岸對於中國統一之主張毫無交集。...
[[abstract]]審議民主模式在過去二十年當中,影響了治理過程中政府與民眾之間關係的思維,然而在理論的充分發展之後,實際的審議民主模式操作如何回應到當初審議民主論者所建構的圖像,則是目前文獻較為...
最先提出第二軌道外交(Track II Diplomacy)的是一群精神分析師,他們依據美國市民社會的特性,想出這一套解決外交衝突的機制。實際運用中發現,臺灣的第二軌道擁有與西方第二軌道不同的生命與邏...
[[abstract]]2014年3月,台灣的大學生佔領立法院。同年9月,香港爆發佔領中環運動。這兩起事件均為兩地史上最大規模的公民運動。更早之前,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的長期統治強人,在「茉莉花革命...
[[abstract]]做為社會資本理論的核心概念,社會網絡與社會信任二者是否能對民主政治產生正面的影響?已成為近年學界所爭論的焦點。本文利用「東亞民主動態調查」實證資料,主要研究問題有二:一、社會資...
本文試圖從社會與政治結構的轉變中尋找出有利於集體性抗爭行動形成的因素,來為臺灣地區近年來迅速湧現的民眾「自力救濟」事件提出合理的解釋。本文的主要論點為:導致社會抗議事件急速湧現的中長期因素是相當多元的...
[[abstract]]近年來,「公民社會」、「公民運動」的概念在台灣已經逐漸形成公民參與集體行為的重要詞彙。特別是在台灣整個社會氛圍中,「公民運動」似乎已經成為「社會運動」的代名詞。同時,近年來,觀...
本研究旨在透過政策工具選擇的分析,探究臺灣高等教育改革的可能問題與治理的特性。研究之分析以公共政策學家M. Howlett的理論為架構,針對臺灣1994年以來重要的官方政策文本進行編碼與統計,透過內容...
[[abstract]]一個國家形象的轉變,往往須經由內部長期的政經改革與外部國際形象的有效宣傳方有可能達成。有鑑於此,本研究試圖透過分析過去20年(1986-2005)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涉及台灣的...
本稿は、台湾民主自治同盟の創設から中華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にかけての組織の動向と、その創設者の一人である謝雪紅が果たした政治的役割の検討を通じて、民主党派の役割と、中国共産党の対民主党派政策の変遷を考察...
[[abstract]]本文將台灣社區大學視為公民社會實踐的場域,並提出國家與社會三種傳統的政治社會理論作為分析架構,探討台灣的國家與社會所發展出的新關係。本文具體地針對國家對社區大學發展的諸種角色與...
[[abstract]]民進黨政府執政七年多之後,台美關係從小布希總統上台初期表示「盡其所能」協助台灣自衛的佳境,淪落到陳總統過境美國本土都不可得的窘境。從外交的角度來看,台美關係的倒退是民進黨的對美...
[[abstract]] 兩岸關係歷經了半世紀來數個不同的階段,在這當中兩岸不論是釋放善意,或者軍事威嚇,所有的互動模式皆為「一方先行、另一方後動」。亦即過去歷年的兩岸關係互動,為台灣與中共之間相互...
在美国的推动下,台湾地区完成了所谓的“民主转型“。本质上,台湾地区所谓的民主政治是一种植入性、依附性甚至是功利性的民主。就台湾本身而言,其民主是在美国压力之下强加进来、不得不为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说是一...
[[abstract]]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政治定位,隨著兩岸關係歷經改革開放前的高度對立、改革開放後的和緩,到李登輝後期與陳水扁時期的政治緊張,再到馬英九上臺後的兩岸關係快速回溫,其內涵也出現不斷的轉變...
兩岸領導人皆曾宣示對於中國統一的期盼,但是對於統一的認知差距卻截然不同,中共希望在其『四個堅持』之下統一中國,而我中華民國卻主張必須統一在自由、民主、均富之下,使得兩岸對於中國統一之主張毫無交集。...
[[abstract]]審議民主模式在過去二十年當中,影響了治理過程中政府與民眾之間關係的思維,然而在理論的充分發展之後,實際的審議民主模式操作如何回應到當初審議民主論者所建構的圖像,則是目前文獻較為...
最先提出第二軌道外交(Track II Diplomacy)的是一群精神分析師,他們依據美國市民社會的特性,想出這一套解決外交衝突的機制。實際運用中發現,臺灣的第二軌道擁有與西方第二軌道不同的生命與邏...
[[abstract]]2014年3月,台灣的大學生佔領立法院。同年9月,香港爆發佔領中環運動。這兩起事件均為兩地史上最大規模的公民運動。更早之前,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的長期統治強人,在「茉莉花革命...
[[abstract]]做為社會資本理論的核心概念,社會網絡與社會信任二者是否能對民主政治產生正面的影響?已成為近年學界所爭論的焦點。本文利用「東亞民主動態調查」實證資料,主要研究問題有二:一、社會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