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在現有研究民主政治的廣泛文獻中,輸家同意理論認為,相對於其他選民,選舉輸家普遍會對選舉公平性有所質疑,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對選後由敵對政黨所主導的政局,持續抱持負面的態度。論者也因而指出,輸家在選後至下次大選舉行前的不服輸、不滿,甚至行為的不服從,將會對一國民主的穩定有關鍵性的影響。本文聚焦於選舉輸家的政治態度,嘗試以台灣為案例,以驗證上述理論。具體研究問題有二:第一、無論敗選的政黨為何,輸家對選舉公平性的質疑,是否已是台灣政治的普遍現象?第二、選舉輸家對於民主政治的態度(包括民主支持、民主滿意)會呈現何種趨勢?藉由這些態度的長期走向,如何進一步解讀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有別於以往文獻的研究方法,本文採用跨年的長期性縱斷面資料,以2000-2012年經歷過兩次政黨輪替的總統選舉為研究素材。此外,除了選舉輸家與贏家,同時又納入未投票者為分析對象。 Among large literature of democratic theories, theorists of loser’s consent argue that election losers tend to evaluate the election as an unfair game and hold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 future politics. Therefore,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actions of losers would be key factors deciding stability of democracy. Focusing on the case of Taiwan, this study attempts ...
[[abstract]] 蔡英文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以維持現狀為號召,終於勝選並同時領導民進黨首次贏得國會多數席次,在台灣政治史上寫下劃時代的一頁。然而,就任後的蔡英文,因為否認九二共識而無法維持...
[[abstract]] 自從2014年縣市長選舉,柯文哲挾著超高人氣當選台北市長以來,臺灣政壇掀起一陣所謂「白色」力量,標榜是在藍、綠兩大政團之外的第三選擇。然而,深究柯文哲就職以來,雖善於作秀宣...
臺灣在民主轉型後,侍從主義是否會消失?本文主張侍從主義在臺灣社會不會消失而是在調適。很多研究發現過去以「縣」為單位的「派系政治」,已逐步轉型以立委選區或是鄉鎮長、縣市議員為單位的派系政治,但沒有提出一...
[[abstract]] 兩岸關係歷經了半世紀來數個不同的階段,在這當中兩岸不論是釋放善意,或者軍事威嚇,所有的互動模式皆為「一方先行、另一方後動」。亦即過去歷年的兩岸關係互動,為台灣與中共之間相互...
此研究旨在分析不斷上漲的台灣意識如何影響台灣的總統大選。台灣意識受五零年代以來海內外台灣獨立運動啟發,八零年代後期的民主化使愈來愈多的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其中年輕世代的台灣認同比例為最高。成為主流的...
[[abstract]]總統選舉出現林義雄與李遠哲配,抑或宋楚瑜與施明德配的民間呼聲,這顯現出台灣人民對兩大政黨的政治表現及政策績效並不滿意,希望在兩大勢力之間能夠組構制衡的第三勢力,以遏止社會往兩極...
[[abstract]]政治課責是民主政治運作的要件之一,也是提升民主品質、達成民主鞏固不可或缺要素。當一國民眾多具備政治課責觀,且對政治課責的落實給予正向評價,即有利提升該國民主運作的品質。本文藉由...
[[abstract]] 2018年地方九合一選舉,民進黨的慘敗標示著蔡英文2016年當選以來執政的錯誤,但隨後一年的情勢發展卻急轉直下,蔡英文聲勢又大幅回升。對於此一現象,坊間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
[[abstract]]競選期間,隨著投票日的接近,選民暴露在資訊愈趨多元與豐富的政治環境中,同時也因選情逐漸緊繃,各項競選策略紛紛出現,強化台灣政黨對立的政治氛圍。這意味著選民的政治態度將隨著投票日...
[[abstract]]做為社會資本理論的核心概念,社會網絡與社會信任二者是否能對民主政治產生正面的影響?已成為近年學界所爭論的焦點。本文利用「東亞民主動態調查」實證資料,主要研究問題有二:一、社會資...
[[abstract]]本文以「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為例,檢證其政黨認同的測量方式,在認同強弱度上與選民的相關政治態度及政治行為是否符合「遞移性」的假設;其次,以個別政黨喜好差異來檢證選民在認同方向...
鑑於我國分裂投票研究多數著重於縣市層級的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選舉,本文探討台灣首次於同日舉行的2012年總統暨立法委員選舉,援引「政治矛盾」(political ambivalence)做為研究架構,分...
[[abstract]]Dalton(2008)利用左右意識型態光譜建構「政黨極化指數」(party polarization index),有效偵測出一國政黨體系的實質運作與影響。但以該指數測量台灣...
隨著台灣受到民主化浪潮的影響,以及民眾對於政治思想的開放,再加上各種媒體管道的普及與發達,使得候選人處於現今競爭激烈的政治環境中,必須思考如何突破傳統的選舉模式,將以往單純的競選活動運用有效的行銷策略...
[[abstract]]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政治定位,隨著兩岸關係歷經改革開放前的高度對立、改革開放後的和緩,到李登輝後期與陳水扁時期的政治緊張,再到馬英九上臺後的兩岸關係快速回溫,其內涵也出現不斷的轉變...
[[abstract]] 蔡英文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以維持現狀為號召,終於勝選並同時領導民進黨首次贏得國會多數席次,在台灣政治史上寫下劃時代的一頁。然而,就任後的蔡英文,因為否認九二共識而無法維持...
[[abstract]] 自從2014年縣市長選舉,柯文哲挾著超高人氣當選台北市長以來,臺灣政壇掀起一陣所謂「白色」力量,標榜是在藍、綠兩大政團之外的第三選擇。然而,深究柯文哲就職以來,雖善於作秀宣...
臺灣在民主轉型後,侍從主義是否會消失?本文主張侍從主義在臺灣社會不會消失而是在調適。很多研究發現過去以「縣」為單位的「派系政治」,已逐步轉型以立委選區或是鄉鎮長、縣市議員為單位的派系政治,但沒有提出一...
[[abstract]] 兩岸關係歷經了半世紀來數個不同的階段,在這當中兩岸不論是釋放善意,或者軍事威嚇,所有的互動模式皆為「一方先行、另一方後動」。亦即過去歷年的兩岸關係互動,為台灣與中共之間相互...
此研究旨在分析不斷上漲的台灣意識如何影響台灣的總統大選。台灣意識受五零年代以來海內外台灣獨立運動啟發,八零年代後期的民主化使愈來愈多的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其中年輕世代的台灣認同比例為最高。成為主流的...
[[abstract]]總統選舉出現林義雄與李遠哲配,抑或宋楚瑜與施明德配的民間呼聲,這顯現出台灣人民對兩大政黨的政治表現及政策績效並不滿意,希望在兩大勢力之間能夠組構制衡的第三勢力,以遏止社會往兩極...
[[abstract]]政治課責是民主政治運作的要件之一,也是提升民主品質、達成民主鞏固不可或缺要素。當一國民眾多具備政治課責觀,且對政治課責的落實給予正向評價,即有利提升該國民主運作的品質。本文藉由...
[[abstract]] 2018年地方九合一選舉,民進黨的慘敗標示著蔡英文2016年當選以來執政的錯誤,但隨後一年的情勢發展卻急轉直下,蔡英文聲勢又大幅回升。對於此一現象,坊間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
[[abstract]]競選期間,隨著投票日的接近,選民暴露在資訊愈趨多元與豐富的政治環境中,同時也因選情逐漸緊繃,各項競選策略紛紛出現,強化台灣政黨對立的政治氛圍。這意味著選民的政治態度將隨著投票日...
[[abstract]]做為社會資本理論的核心概念,社會網絡與社會信任二者是否能對民主政治產生正面的影響?已成為近年學界所爭論的焦點。本文利用「東亞民主動態調查」實證資料,主要研究問題有二:一、社會資...
[[abstract]]本文以「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為例,檢證其政黨認同的測量方式,在認同強弱度上與選民的相關政治態度及政治行為是否符合「遞移性」的假設;其次,以個別政黨喜好差異來檢證選民在認同方向...
鑑於我國分裂投票研究多數著重於縣市層級的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選舉,本文探討台灣首次於同日舉行的2012年總統暨立法委員選舉,援引「政治矛盾」(political ambivalence)做為研究架構,分...
[[abstract]]Dalton(2008)利用左右意識型態光譜建構「政黨極化指數」(party polarization index),有效偵測出一國政黨體系的實質運作與影響。但以該指數測量台灣...
隨著台灣受到民主化浪潮的影響,以及民眾對於政治思想的開放,再加上各種媒體管道的普及與發達,使得候選人處於現今競爭激烈的政治環境中,必須思考如何突破傳統的選舉模式,將以往單純的競選活動運用有效的行銷策略...
[[abstract]]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政治定位,隨著兩岸關係歷經改革開放前的高度對立、改革開放後的和緩,到李登輝後期與陳水扁時期的政治緊張,再到馬英九上臺後的兩岸關係快速回溫,其內涵也出現不斷的轉變...
[[abstract]] 蔡英文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以維持現狀為號召,終於勝選並同時領導民進黨首次贏得國會多數席次,在台灣政治史上寫下劃時代的一頁。然而,就任後的蔡英文,因為否認九二共識而無法維持...
[[abstract]] 自從2014年縣市長選舉,柯文哲挾著超高人氣當選台北市長以來,臺灣政壇掀起一陣所謂「白色」力量,標榜是在藍、綠兩大政團之外的第三選擇。然而,深究柯文哲就職以來,雖善於作秀宣...
臺灣在民主轉型後,侍從主義是否會消失?本文主張侍從主義在臺灣社會不會消失而是在調適。很多研究發現過去以「縣」為單位的「派系政治」,已逐步轉型以立委選區或是鄉鎮長、縣市議員為單位的派系政治,但沒有提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