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作为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知识学习和社会交往,帮助人类利用熟悉领域的经验来组织不熟悉领域的经验,形成态度并采取行动。在通过己知了解未知的同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己知的事物,使得人类不断加深对自身及外界的认知。本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多范例训练的方式建立刺激间的关系框架,以此提高4-7岁儿童隐喻理解能力,并进行检验。同时,研究可能影响本年龄段儿童隐喻理解能力的因素。 方法:主试根据入组条件在某幼儿园征集56名4-7岁儿童作为被试,按实验流程进行一对一实验,并按要求记录被试的反应,如回答正误、复述情况、词汇理解程度等。每次实验均有一名观察者,不参与实验,只记录被试反应。实验后量化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本实验为被试内设计,实验主要分为基线阶段、多范例训练阶段、训练后检验阶段。其中多范例训练阶段和训练后检验阶段均包含泛化检验。借鉴Persicke等人关于孤独症儿童隐喻推理多范例训练的故事材料,根据预实验的结果进行本土化改编,以使其符合中文惯用表达方式。请3名幼教老师对故事内容及问题进行1-5点评分。每个故事的3个问题均能到达3.5以上的评分贝日被纳入测试材料。 研究得到以下结果: 实验数据使用IBMSPSSStatisticsS22进行分析。 第一,基线阶段和训练后阶段经简单效应分析差异显著F (1,56)=58.53, p<0.05;两阶段相同的故事实验结果经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同样显示差异显著t(1, 56)=-33.849 p<0.050 第二,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年龄主效应显著F ( 2, 56 ) =61.80 9 p<0.05,事后检验结果同样显著;年龄与阶段交互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