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作為晚明實用之學的政治思想家,從實學的角度反思、批判了宋明的心性之學。在《老子衍》與《張子正蒙注》兩個文本中,王夫之藉由批判佛、老的虛無、生滅,重新與先秦儒學接軌。 王夫之從道(理)氣、理欲、與理勢三個面向,綰合了哲學與政治生活兩端。他強調窮神知化之學與日用易知之理是不相離異的,主張聖功之正與養蒙之始息息相關,他認為人世之道並非只是無為靜因之道,強調的是充滿律動與作為的剛乾之道。從日生日成的思維邏輯中正視變動與發展,一體地思考道氣的統一到公共生活的良善得致的可能。 本文以這兩個文本為核心討論王夫之的治理思想。分別討論了「道、理、氣」、「理、性、欲、習」、「政治角色、政治教化、理想政治」等三個面向,說明王夫之由現實生活的完善,向上證成「道」、「理」的實存,這種「由下而上」的詮釋方法,體現出一種「共構存有」的關懷,並歸納出「善性」、「善教」與「善治」合一的治理思想軸線。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internal context of Wang Fu Chi’s political philosophy, principal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is books Lao Tsu Yan and Commentary of Zhang Zai’s Zheng Meng. 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discussion of Dao or YingYang (陰陽) constitutes the first part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ao (the great origin), Li (the great...
本文以阳明后学为研究主体,试图疏理明中叶后三教合一的衍变形态,并论证它呈现出从“以良知范围三教”到“以孔矩收摄二氏”的思想转折。这个思想转折揭示了晚明儒者的三教合一观,不再以“如何确立良知主体”为主体...
柳宗元與韓愈同倡古文,同主文以明道,然而,傳世柳集中,卻有〈河間傳〉一文,以極大膽之筆法書寫女子淫慾,觸犯社會禁忌,因此,歷來讀者紛紛加以指斥,甚或疑為偽作。本文乃先梳理其文、考察諸說,探明其文背景、...
[[abstract]]王夫之的《詩經》學著作有:《詩經稗疏》四卷、《詩經攷異》一卷、〈韻辨〉與《詩廣傳》五卷,透過本文的研究,發現了一個事實,王夫之治《詩經》學,其間展現的研究方法與進路並非調合,而...
經典、思想與現實政治的對話,從來不是單一與因果式的路徑,尤其是不同學術集團、思想變動的轉折處以及不同的政治格局三個條件,同時並存且相互激盪時。蘇轍的《老子解》呈現出結合儒道釋三家基本內蘊的書寫形式,正...
王夫之晚年作《楚辭通釋》,固有借屈原抒發「七尺從天乞活埋」亡國悲憤之意,然若僅僅視為反映楚辭「情志映照」詮釋傳統,或是明清之際遺民書寫之體現,尚不足以概括此書意義與價值。本文重新探討此書,先就楚辭學的...
[[abstract]]在學界所熟悉並盛稱的焦循以易名家之外,他同時也是清儒中最能繼承、發揚戴震新義理學的學者。過去學界對於清學思想性以及由戴震領軍的「乾嘉新義理學」,多未持肯定態度與深入認識;實則清...
[[abstract]]王陽明的「心外無物」說是針對朱子的「格物致知」說而起,惟歷來對此說之解釋頗為不一,至今可謂未有善解。以往有不少國內外學者以柏克萊(Berkeley)式的「主觀唯心論」視之,亦有...
[[abstract]]船山哲學在明清之際各家思想中最為突出;對於明代以來漸受重視的氣論思想,他非常深入地建構起以氣為基礎的存在論範疇、天道觀,即「氣本論」立場的宇宙本體論思想。船山對於「天道」之真實...
[[abstract]]王船山學貫天人,兼重理氣才情,特具哲學深度及忠貞人格。而其身世遭遇、時空背景及憂憤情懷,與屈原實有相近之處,故其所撰述之《楚辭通釋》,頗多創獲,而富含研究價值。本文意圖通觀全書...
[[abstract]]周敦頤為宋明理學開山,不但默契道妙,又政事精絶,人格超卓。其所上繼之先秦儒學,包括禮樂之統與教化之源,其音樂思想又兼綜儒道,對於歷代音樂思想之承創,可溯其源流於孔子、孟子、荀子...
本文擬說明船山乃重「氣」道德論者,其雖有承繼宋明理學的「理」,但卻非全然複刻。在重「氣」的基本思維上,「理」必然是「理氣不二」之「理」,此種觀照「理」的方式,更加強調現實存在樣態的「理」。所以,無論是...
[[abstract]]本文旨在探究王廷相對朱子人性論之批判及其侷限。基於此,本文共分為四個環節探討王廷相對朱子人性論的批判與侷限:其一,本文從朱、王在理氣論上的差異,指出王廷相如何由「性生於氣」說反...
[[abstract]] 本文主要探討「天倪、天均、兩行、天府、葆光」的意涵,經由討論,獲知:它們皆寓藏絕待義理,皆指向無有對待的絕對之境,可做為「道」的輔助說明: (一)天倪:自然的分際,不同於常...
[[abstract]] 本論文是藉由《春秋》中各國諸侯的稱謂例釋,來檢證《公羊》 所提出的「州不若國,國不若氏,氏不若人,人不若名,名不若字,字不 若子」的稱謂原則,並推及其他相關的稱謂義理。 ...
東漢趙岐(A.D.?-210)《孟子章句》係歷代《孟子》註疏中存世之最古者,在孟學解釋史上有其歷史地位。清儒阮元(A.D.1764-1849)〈孟子注疏校勘序〉云:「趙岐之學以較馬鄭許諸儒,稍微固陋,...
本文以阳明后学为研究主体,试图疏理明中叶后三教合一的衍变形态,并论证它呈现出从“以良知范围三教”到“以孔矩收摄二氏”的思想转折。这个思想转折揭示了晚明儒者的三教合一观,不再以“如何确立良知主体”为主体...
柳宗元與韓愈同倡古文,同主文以明道,然而,傳世柳集中,卻有〈河間傳〉一文,以極大膽之筆法書寫女子淫慾,觸犯社會禁忌,因此,歷來讀者紛紛加以指斥,甚或疑為偽作。本文乃先梳理其文、考察諸說,探明其文背景、...
[[abstract]]王夫之的《詩經》學著作有:《詩經稗疏》四卷、《詩經攷異》一卷、〈韻辨〉與《詩廣傳》五卷,透過本文的研究,發現了一個事實,王夫之治《詩經》學,其間展現的研究方法與進路並非調合,而...
經典、思想與現實政治的對話,從來不是單一與因果式的路徑,尤其是不同學術集團、思想變動的轉折處以及不同的政治格局三個條件,同時並存且相互激盪時。蘇轍的《老子解》呈現出結合儒道釋三家基本內蘊的書寫形式,正...
王夫之晚年作《楚辭通釋》,固有借屈原抒發「七尺從天乞活埋」亡國悲憤之意,然若僅僅視為反映楚辭「情志映照」詮釋傳統,或是明清之際遺民書寫之體現,尚不足以概括此書意義與價值。本文重新探討此書,先就楚辭學的...
[[abstract]]在學界所熟悉並盛稱的焦循以易名家之外,他同時也是清儒中最能繼承、發揚戴震新義理學的學者。過去學界對於清學思想性以及由戴震領軍的「乾嘉新義理學」,多未持肯定態度與深入認識;實則清...
[[abstract]]王陽明的「心外無物」說是針對朱子的「格物致知」說而起,惟歷來對此說之解釋頗為不一,至今可謂未有善解。以往有不少國內外學者以柏克萊(Berkeley)式的「主觀唯心論」視之,亦有...
[[abstract]]船山哲學在明清之際各家思想中最為突出;對於明代以來漸受重視的氣論思想,他非常深入地建構起以氣為基礎的存在論範疇、天道觀,即「氣本論」立場的宇宙本體論思想。船山對於「天道」之真實...
[[abstract]]王船山學貫天人,兼重理氣才情,特具哲學深度及忠貞人格。而其身世遭遇、時空背景及憂憤情懷,與屈原實有相近之處,故其所撰述之《楚辭通釋》,頗多創獲,而富含研究價值。本文意圖通觀全書...
[[abstract]]周敦頤為宋明理學開山,不但默契道妙,又政事精絶,人格超卓。其所上繼之先秦儒學,包括禮樂之統與教化之源,其音樂思想又兼綜儒道,對於歷代音樂思想之承創,可溯其源流於孔子、孟子、荀子...
本文擬說明船山乃重「氣」道德論者,其雖有承繼宋明理學的「理」,但卻非全然複刻。在重「氣」的基本思維上,「理」必然是「理氣不二」之「理」,此種觀照「理」的方式,更加強調現實存在樣態的「理」。所以,無論是...
[[abstract]]本文旨在探究王廷相對朱子人性論之批判及其侷限。基於此,本文共分為四個環節探討王廷相對朱子人性論的批判與侷限:其一,本文從朱、王在理氣論上的差異,指出王廷相如何由「性生於氣」說反...
[[abstract]] 本文主要探討「天倪、天均、兩行、天府、葆光」的意涵,經由討論,獲知:它們皆寓藏絕待義理,皆指向無有對待的絕對之境,可做為「道」的輔助說明: (一)天倪:自然的分際,不同於常...
[[abstract]] 本論文是藉由《春秋》中各國諸侯的稱謂例釋,來檢證《公羊》 所提出的「州不若國,國不若氏,氏不若人,人不若名,名不若字,字不 若子」的稱謂原則,並推及其他相關的稱謂義理。 ...
東漢趙岐(A.D.?-210)《孟子章句》係歷代《孟子》註疏中存世之最古者,在孟學解釋史上有其歷史地位。清儒阮元(A.D.1764-1849)〈孟子注疏校勘序〉云:「趙岐之學以較馬鄭許諸儒,稍微固陋,...
本文以阳明后学为研究主体,试图疏理明中叶后三教合一的衍变形态,并论证它呈现出从“以良知范围三教”到“以孔矩收摄二氏”的思想转折。这个思想转折揭示了晚明儒者的三教合一观,不再以“如何确立良知主体”为主体...
柳宗元與韓愈同倡古文,同主文以明道,然而,傳世柳集中,卻有〈河間傳〉一文,以極大膽之筆法書寫女子淫慾,觸犯社會禁忌,因此,歷來讀者紛紛加以指斥,甚或疑為偽作。本文乃先梳理其文、考察諸說,探明其文背景、...
[[abstract]]王夫之的《詩經》學著作有:《詩經稗疏》四卷、《詩經攷異》一卷、〈韻辨〉與《詩廣傳》五卷,透過本文的研究,發現了一個事實,王夫之治《詩經》學,其間展現的研究方法與進路並非調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