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內部之所以能互動與溝通,乃是因為有一個共同的意義系統。這個意義系統並不容易被我們所了解,因為政治符號的過度競爭一方面讓我們遺忘這個意義系統,一方面也掩蔽了這個意義系統。而這中間最大的變項就是兩岸關係,幾乎所有政治符號的競爭都與兩岸關係有所連結。本文的目的就是在這個前提之下,試圖回歸到這個意義系統,它是台灣文化的本真描述,並且同時是一種文化的實踐。台灣如果有危機的話,那麼不只是對立與疏離上的存在危機,同時包含對正在進行的日常生活與其連續性的遺忘。不論我們在政治或文化上如何地論述,台灣社會整體總是已經在這裡,並且一直在這裡,以後不論兩岸關係如何地變化,它還是在這裡。當我們把目光轉移到這裡時,台灣的主體性恰好也在這裡。這個目光的轉移需要現象學的工作,特別是對於生活世界的觀察上。台灣生活世界的結構基本上也表現出全球在地化的特性,台灣除了不是一個封閉的社會空間之外,社會本身也不斷在進行具體的重組。本土化乃是社會本身的自然歷程,也許我們可以不使用這名詞,但是它所指涉的歷程時時刻刻在發生當中。「去中國化」不是生活世界中的本真陳述,它可以是生活世界中的一個變項,但卻是一個高度掩蔽存有的藍圖。在全球社會中,不曾存在此類的藍圖或者後設敘述,也沒有人或群體可以一體地推動它。「去中國化」與台灣的全球在地化也許有張力存在,但不曾是存在或存有上的危機,因為它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台灣社會與文化認同有它的新基礎,它並不是已經相當分波的族群或語言,當然更不是早已經被揚棄一世紀之久的政治理念,而是對民主的參與機制以及適切的權利系統之認可與引以為榮。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公民身分認同的意涵,它是符合全球性的一種認同形式。There is common value system in Taiwan's so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