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2011年(含)以前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且於2013年底仍上市之公司為研究樣本,共706家公司作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本研究旨在探討董事會特性,以及股權結構兩個內部公司治理機制,對於公司績效之影響,並同時以財務績效ROA以及公司價值Tobin’s Q兩項指標,衡量公司績效。本研究選擇了董事年資、股權集中度,以及外部股東持股比例等三個指標,作為研究變數,同時納入公司年齡、公司規模、公司負債比例、產業別、法人股東持股比例、金融機構持股比例、是否為公股主導等七個變數作為控制變數,進行多元線性迴歸分析。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1. 董事年資與財務績效之間存在先升後降的倒U曲線關係,而與公司價值之間,不存在顯著的倒U曲線關係。此結論說明,隨著董事年資增加,對於公司與產業之熟稔度上升,有助董事會協助經理人做出正確決策,達到興利的效果;然而當董事年資達到一定程度時,董事彼此過於熟悉,恐降低團隊思考的效果,並喪失董事珍貴的獨立性,不利監督職能,因此對除弊的目的有害,抵消了董事年資增加所帶來的知識益處。在此結論下,董事會應適時調整成員組成,避免平均年資過長,以提升公司績效。 2. 股權集中度與財務績效之間無顯著關係,然而股權集中度與公司價值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關係。此結果支持了利益收斂假說以及信號傳遞假說,由於台灣家族企業比例高,股權集中度高的公司,多為集團或家族控制,並會派遣家族成員至公司內部擔任經理人,此條件與利益收斂假說,以及信號傳遞假說之情形相符合。然而實證結果僅發現,股權集中度與公司價值呈現正向關係,說明資本市場較青睞股權集中度高的公司,即使其並未能夠顯著在財務績效上,優於股權集中度低的公司。 3. 外部股東持股比例,會正向影響財務績效,然而與公司價值之間沒有顯著關係。研究結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