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旨在研究DNA 在奈米粒子溶液中的行為。熱力學系統處於平衡狀態時,在系統內能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自由能將趨向達到最低值,亦即熵趨近於最大值。DNA 於奈米粒子溶液中,隨著奈米粒子濃度增加,奈米粒子對系統總熵佔的比重更大,DNA片段間因而感受到更強大的空乏相吸力,使得DNA尺寸變小。當系統受到奈米侷限(nano-confinement),邊界限制了DNA與奈米粒子運動方式,進而影響DNA形狀及尺寸隨奈米粒子濃度變化的趨勢。因此,DNA同時受到奈米粒子濃度及奈米侷限的因素控制,其行為比DNA處於自由溶液中複雜許多。 論文首先探討自由溶液中奈米粒子體積濃度百分比、奈米粒子尺寸及DNA高分子鏈長與DNA尺寸的關係,我們模擬的結果與實驗文獻的趨勢相同,DNA處於高濃度的奈米粒子溶液中會產生DNA凝縮現象。接下來我們探討在奈米狹縫(nano-slit)的限制下,狹縫寬、奈米粒子濃度、及邊界與奈米粒子之間的排斥力範圍如何影響DNA形狀與尺寸。最後探討使用奈米狹縫與奈米通道(nano-channel)的異同之處。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實驗沒有發現的新奇現象:熵誘發吸引力使DNA緊貼邊界導致DNA自身延展。We investigate nanoparticle-induced DNA condensation in a confined suspension of dilute DNA molecules and ideal nano-particles (NP) using Langevin dynamics simulation. DNA condensation has been observed in a solution of dilute DNA molecules (pe...
本論文之主軸為以牛血清蛋白為模板合成新穎鈰/金複合金屬奈米團簇(BSA-Ce/Au NCs)。只需一步驟加熱合成,即可得到在325奈米的紫外光激發下,可以得到具有兩個放光波峰的螢光材料,峰值分別位於4...
Harlow-Hayden 猜想指出,解讀霍金輻射中隱藏的資訊需要遠比該黑洞壽命更長的時間, 從而解決黑洞的火墻悖論。為了解此猜想,我們研究AdS 時空中的帶電平坦黑洞。在AdS/CFT 對應中,此類...
近代科學對於二維石墨烯的大量研究,起自於2004年Andre Geim 和Konstantin Novoselov 在曼徹斯特大學的實驗室中,成功用膠帶把二維石墨烯從石墨晶體中分離出來。由於石墨烯本身...
本實驗我們利用光電流顯微術探討二銻化鉬薄膜及二銻化鉬與二錫化硫異質結構之空乏區電場分布情況。藉由機械式剝離法及乾式轉印技術,我們將二銻化鉬與二錫化硫薄膜堆疊在300 nm厚的二氧化矽基板上,並使用標準...
調控植物葉部形態的機制複雜,可受到許多因子的影響如極性生長,荷爾蒙的分佈,細胞的分化與排列等。本實驗以具有2x35S:Bar:SK的T-DNA片段隨機插入阿拉伯芥的基因組(genome),篩選具有葉部...
This thesis presents a series of quantum dot studies, performed with an eye towards improved convent...
Ng, Yiu Ming.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1.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
量子糾纏態在量子傳輸及量子通訊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探討開放系統之量子糾纏態隨時間的動力演變是現今一個重要的課題。我們假設四個相關之奈米力學開放系統模型, 並僅使用微擾法導出各別量子系統之non-...
首先利用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觀測紅血球在不同基座上表面黏滯力的差異。並成功量測紅血球的奈米機械性質與細胞骨架,分別在雲母片上、聚二甲基矽氧烷(PDM...
奈米零價鐵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NZVI) 具有粒徑小、比表面積大及強還原性等特性,被廣泛運用於現地土壤與地下水的污染整治中。研究指出經表面修飾過的NZVI可以提升...
計畫編號:NSC100-2112-M032-003-MY3 研究期間:20110801~20120731 研究經費:565,000[[abstract]]在自由空間中的半柔性生物高分子已經有相當多的研...
Lee, Kwun Yan = 腔量子電動力學模型中光子-原子集體相互作用 / 李冠昕.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7....
根據之前在鐵/錳/銅三金(100)上的實驗結果,該系統表現出交換偏耦合的行為。 為了更加深入了解這個系統,我們利用掃描穿隧電子顯微鏡解析錳在銅三金(100)上的表面結構、電子結構以及磁性結構。在銅三金...
以三種不同建構之質體於毛狀根中表現綠色螢光蛋白質 ( GFP )。皆使用 CaMV 35S 啟動子來表現下游 gfp:表現於細胞質中的 pCAMBIA 1302、帶有訊息序列 ( signal seq...
近年來奈米銀粒子(AgNP)已被利用於許多抗菌產品上,例如紡織物、淨水器、體內骨釘等等。許多研究發現AgNP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但其高活性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本實驗室開發片狀矽酸鹽黏土(NSP)使奈米銀...
本論文之主軸為以牛血清蛋白為模板合成新穎鈰/金複合金屬奈米團簇(BSA-Ce/Au NCs)。只需一步驟加熱合成,即可得到在325奈米的紫外光激發下,可以得到具有兩個放光波峰的螢光材料,峰值分別位於4...
Harlow-Hayden 猜想指出,解讀霍金輻射中隱藏的資訊需要遠比該黑洞壽命更長的時間, 從而解決黑洞的火墻悖論。為了解此猜想,我們研究AdS 時空中的帶電平坦黑洞。在AdS/CFT 對應中,此類...
近代科學對於二維石墨烯的大量研究,起自於2004年Andre Geim 和Konstantin Novoselov 在曼徹斯特大學的實驗室中,成功用膠帶把二維石墨烯從石墨晶體中分離出來。由於石墨烯本身...
本實驗我們利用光電流顯微術探討二銻化鉬薄膜及二銻化鉬與二錫化硫異質結構之空乏區電場分布情況。藉由機械式剝離法及乾式轉印技術,我們將二銻化鉬與二錫化硫薄膜堆疊在300 nm厚的二氧化矽基板上,並使用標準...
調控植物葉部形態的機制複雜,可受到許多因子的影響如極性生長,荷爾蒙的分佈,細胞的分化與排列等。本實驗以具有2x35S:Bar:SK的T-DNA片段隨機插入阿拉伯芥的基因組(genome),篩選具有葉部...
This thesis presents a series of quantum dot studies, performed with an eye towards improved convent...
Ng, Yiu Ming.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1.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
量子糾纏態在量子傳輸及量子通訊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探討開放系統之量子糾纏態隨時間的動力演變是現今一個重要的課題。我們假設四個相關之奈米力學開放系統模型, 並僅使用微擾法導出各別量子系統之non-...
首先利用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觀測紅血球在不同基座上表面黏滯力的差異。並成功量測紅血球的奈米機械性質與細胞骨架,分別在雲母片上、聚二甲基矽氧烷(PDM...
奈米零價鐵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NZVI) 具有粒徑小、比表面積大及強還原性等特性,被廣泛運用於現地土壤與地下水的污染整治中。研究指出經表面修飾過的NZVI可以提升...
計畫編號:NSC100-2112-M032-003-MY3 研究期間:20110801~20120731 研究經費:565,000[[abstract]]在自由空間中的半柔性生物高分子已經有相當多的研...
Lee, Kwun Yan = 腔量子電動力學模型中光子-原子集體相互作用 / 李冠昕.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7....
根據之前在鐵/錳/銅三金(100)上的實驗結果,該系統表現出交換偏耦合的行為。 為了更加深入了解這個系統,我們利用掃描穿隧電子顯微鏡解析錳在銅三金(100)上的表面結構、電子結構以及磁性結構。在銅三金...
以三種不同建構之質體於毛狀根中表現綠色螢光蛋白質 ( GFP )。皆使用 CaMV 35S 啟動子來表現下游 gfp:表現於細胞質中的 pCAMBIA 1302、帶有訊息序列 ( signal seq...
近年來奈米銀粒子(AgNP)已被利用於許多抗菌產品上,例如紡織物、淨水器、體內骨釘等等。許多研究發現AgNP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但其高活性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本實驗室開發片狀矽酸鹽黏土(NSP)使奈米銀...
本論文之主軸為以牛血清蛋白為模板合成新穎鈰/金複合金屬奈米團簇(BSA-Ce/Au NCs)。只需一步驟加熱合成,即可得到在325奈米的紫外光激發下,可以得到具有兩個放光波峰的螢光材料,峰值分別位於4...
Harlow-Hayden 猜想指出,解讀霍金輻射中隱藏的資訊需要遠比該黑洞壽命更長的時間, 從而解決黑洞的火墻悖論。為了解此猜想,我們研究AdS 時空中的帶電平坦黑洞。在AdS/CFT 對應中,此類...
近代科學對於二維石墨烯的大量研究,起自於2004年Andre Geim 和Konstantin Novoselov 在曼徹斯特大學的實驗室中,成功用膠帶把二維石墨烯從石墨晶體中分離出來。由於石墨烯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