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與動機:世界各國末期腎臟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發生率與盛行率逐年增加,根據USRDS 2009年報告指出自2004年開始,台灣在盛行率與發生率皆位居世界第一,且ESRD之醫療保健支出成長6%,至240億美元,佔總體醫療支出5.8%。因此,瞭解影響ESRD發生的因素,已成為政府與社會大眾關切的議題。許多研究顯示ESRD呈現地理分布差異,且地區之環境因素影響ESRD發生率的高低,然而目前台灣於此方面的研究不足,此外,空間分析的發展快速,使研究者得以探索現象的空間特性。因此,本研究目的即利用空間分析方法,瞭解台灣ESRD發生率之地理分布型態是否存在地理差異,並探討影響地理分布差異之地理環境因素。 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1999-2007年全民健康保險申報資料,取得ESRD病患共計62,856人為研究對象。利用Moran’s I和LISA該兩種探索式空間分析方法,描述1999年-2001年、2002年-2004年和2005-2007年三個研究年段之ESRD發生率於台灣359個鄉鎮的分布是否呈現聚集型態,並瞭解不同年段之熱區分布變異。進一步以國家各項統計資料,透過空間迴歸模型分析,瞭解影響因素除了區域之環境因素外,亦可能受鄰近地區的相互影響。 結果:三個研究年段之ESRD發生率之空間分布皆呈現聚集型態。高疾病發生率主要聚集於中南部山地鄉鎮,且自2002-2004年段開始,於中南部沿海地區開始出現高發生率聚集分布。本研究以空間迴歸模型分析,除獲地區之人口組成與醫療服務資源差異影響空間聚集的形成,並存在空間鄰近效應,使得各鄉鎮之ESRD發生率不僅受本身鄉鎮之環境因素影響,亦受其鄰近鄉鎮外溢效應的影響。 結論:本研究結果有助於相關政策針對高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