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們已經認知到,在澱粉樣纖維的形成過程中,一些被酵素切斷的蛋白及胜肽有著核心片段可提供分子間的辨識以及自我組裝的驅動力。在2010年,TDP-43 蛋白中C端的部分已被發現其中的胜肽片段D1 (287-322) 在磷酸鹽緩衝溶液中可以形成澱粉樣纖維。為了更進一步去探討這個片段形成澱粉樣纖維的核心部分,我們依序的合成縮短的胜肽,並且經過圓二色光譜,穿隧式電子顯微鏡,拉曼光譜,以及Thioflavin T (ThT)的測試來確認澱粉樣纖維的形成與否。我們發現,只有包含307-322這段序列的胜肽片段能夠產生構型的變化,而這個構型的變化主要為random coil過渡到β-sheet為主的結構。然而,比307-322更短的胜肽片段:312-322以及307-317無法產生這種構型變化。 並且,我們透過疏水性分析、分子彈性(flexibility)以及β摺版結構的預測來確認這些胜肽片段的生物物理特性。根據CD光譜的結果,我們仔細的分析能形成澱粉樣纖維的胜肽在β摺板吸收強度上升的不同。核心序列相較於較長的胜肽有較快的上升程度。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類澱粉樣纖維核心序列的特性,我們把核心胜肽片段TDP307-322中的三個甘胺酸(Glycine)換成三個脯胺酸(Proline)。由於文獻中指出,脯胺酸並不利於β-sheet結構的形成,我們期待胜肽TDP307-322 G3308P3無法有效形成β-sheet的結構,並間接地阻止了澱粉樣纖維的形成。令我們驚訝的是,我們引入了這三個脯胺酸似乎使得這個胜肽在圓二色光譜中產生一個很強的PPⅡ螺旋結構,而我們也進一步的發現其實原本的TDP307-322中也有這樣一個結構出現在構型轉變的過程中。因此,我們推測在307-312這段序列中所包含的胺基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