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內耳的疾病,包括耳蝸或前庭的病變,若症狀突然發生,常被認為與內耳的血液循環障礙有關。突發性耳聾(sudden deafness)為原發性(idiopathic)突然發生之感音神經性聽力喪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這是一種常見的急性聽力喪失,亦可能會合併有眩暈的症狀。其致病原因目前有釵h不同的學說,較為普遍接受者有二:1. 發炎學說:病毒感染或自體免疫系統的作用造成內耳迷路發炎。2. 血液循環學說:內耳血液循環不良導致內耳的缺血狀態。目前突發性耳聾的治療方式以全身性投予高劑量類固醇及合併血管擴張劑或血液循環促進劑為主。但是,投予高劑量類固醇常會伴隨不必要的副作用。因此,直接由耳內(intratympanic)投予類固醇至內耳為一值得考量的方式。此種方式除了可以避免經靜脈,肌肉注射或口服投予所造成的全身性副作用之外,並能以較低的劑量達到更高的局部藥物濃度。 類固醇藥物的抗發炎作用已廣為接受,然而其對血液循環的作用,雖有研究者提出,但卻結果不一。尤其類固醇對耳蝸血液循環的影響仍未確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乃經由動物實驗來探討耳內局部投予dexamethasone對耳蝸血液微循環(microcirculation)的影響。 在研究中,我們另外選擇兩種臨床上對血液循環有迅速且顯著作用的藥物,一為血管擴張劑 - 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 NTG),另一為血管收縮劑 - 腎上腺素(epinephrine, EPI)。回顧目前文獻,類固醇藥物若對血液循環產生影響,不論其結論是促進或抑制,釵h學者的研究認為是透過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調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生成來作用。因此我們經由...